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潭城专利>正文

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05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其是使用在自行车、滑板车、代步车、电机车等车辆刹车系统上,而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以往车辆在紧急刹车时发生的锁死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车辆的刹车座内滑设一滑座及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的作用方向是对应刹车的应力方向,而该滑座内则嵌设有刹车胶皮,在该刹车座与该滑座的抵顶接触面设有防锁死倾斜面及滑抵件(或滑抵面),该滑抵件和防锁死倾斜面相抵顶接触,且该防锁死倾斜面是对应车辆轮圈旋转方向由浅渐深;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锁死倾斜面与滑抵件能产生供滑座受车辆惯性力带动退缩的空间,并在配合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后让车辆在紧急刹车时,车辆惯性作用力大于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临界值时产生出防锁死刹车系统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刹车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适合使用在轻便车辆上的防锁死刹车系统(例如自行车、滑板车、代步车、电机车等),具体而言,本技术在该刹车座与该滑座的抵顶接触面设有防锁死倾斜面及滑抵件(或滑抵面),并配合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可以产生防锁死刹车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市面上常见的车辆(自行车、滑板车、代步车、电机车等)刹车结构都是单纯利用鞍架组装二片刹车块体,并利用鞍架带动刹车块体夹制轮圈,藉由该刹车块体的磨擦力使车辆停止;上述的习用结构早已运用在各式车辆结构内,但是,实用上仍然会产生如下所述的严重缺陷由于骑乘者在紧急刹车时的施力十分大,通常都会让刹车的制动力大过轮胎的摩擦力,此时,会造成轮胎锁死的状态,轮胎即刻停止,会让骑乘者驾驭不稳,不但容易产生失控而让骑乘者摔倒,甚至会在较高速行驶紧急刹车时让骑乘者受伤,因此,目前车辆制造业者及研发人员都在努力研究防止轮胎锁死的改良刹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其在车辆的刹车座内设有滑座(具有刹车胶皮)及弹性组件,该刹车座与该滑座的抵顶接触面上设有防锁死倾斜面及滑抵件(或滑抵面),藉由防锁死倾斜面与滑抵件产生滑座受车辆惯性力带动退缩的空间,并在配合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让车辆紧急刹车时,车辆惯性力大于该弹性组件弹性力临值时推动滑座在刹车座滑槽内位移退缩,而产生间歇放松刹车胶皮与轮圈紧掣的状态,当车辆惯性力小于该弹性组件弹性力临界值时,该弹性组件立即推抵滑座复位(回归刹车时的紧掣状态),达到防锁死刹车目的、提高紧急刹车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效果更佳的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本创作在刹车座、滑座及刹车胶皮上制设有对应轮圈旋转的弧度,藉此,车辆轮圈的旋转应力将完全施加在本技术预设的方向,故本技术可以让车辆的紧急刹车动作顺畅地持续缓和。本技术防锁死倾斜面与滑抵件产生供滑座受惯性力退缩的空间,并在配合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后能产生出防锁死刹车系统的效果,且在车辆惯性作用力小于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时,该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即推动该滑座复位进行刹车动作,此间歇制动力能让车辆的紧急刹车动作顺畅地持续缓和。附图说明图式部份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作动前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车初步作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刹车后续作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再度作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作动前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刹车后续作动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作动前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初步作动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初步作动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再度作动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1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另一侧向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剖视图。图18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9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20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作动前的剖视图。图21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2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作动前的剖视图。图23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初步作动剖视图。图24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刹车后续作动剖视图。图25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再度作动剖视图。图26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7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8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剖视图。图29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0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作动前剖视图。图31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后续作动剖视图。图32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3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作动前剖视图。图34是本技术第十一实施例后续作动剖视图。图35是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6是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作动前剖视图。图37是本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后续作动剖视图。图号部份刹车座20通孔21滑槽22 防锁死倾斜面26浅部261 深部262滑座30 卡凹31长孔32 滑抵面34定位凸35刹车胶皮40 卡凸42弹簧50车辆轮圈60 刹车鞍架61螺栓70 阶缘71外螺纹72凸缘73第一螺帽80 第二螺帽81锁死倾斜面A20 浅部A21深部A22滑抵件B10 辅助滑件B11容槽B20 辅助容凹B21弧度X嵌纹C10胶质弹性件D10拉伸弹簧E10 钩部E11钩孔E20 容设空间E30弹簧F10 容设空间F20挡部F30拉伸弹簧G10 钩部G11 容设空间G20枢杆G30钩孔G40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功效,兹列举一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其是采用滑抵面与防锁死倾斜面对应配合,至于滑抵件的运用将会在另一实施例中清楚说明,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首先请再配合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是由刹车座20、滑座30、刹车胶皮40及弹簧50(本实施例以弹簧进行说明,但其仅是本技术弹性组件的可实施例之一)共同组成,其中该刹车座20,对应车辆刹车鞍架61制设有通孔21,且在该刹车座20通孔21内穿设一定位螺栓70,该螺栓70一侧设有阶缘71,在该阶缘71一侧旁制设外螺纹72,藉第一螺帽80和该阶缘71将该螺栓70和该刹车座20相固设,且该螺栓70运用第二螺帽82定位在车辆刹车鞍架61二端内侧,另在该螺栓70阶缘71另一侧的头端制设有一凸缘73。该刹车座20设有一滑槽22,并于该滑槽22底面制设有防锁死倾斜面26,该防锁死倾斜面26随车辆轮圈60旋向由浅部261逐渐倾斜至深部262;该滑座30,是滑设在该刹车座20的滑槽22内,且滑座30以一长孔32套设在该刹车座20的螺栓70阶缘71的外径且被该螺栓70头端的凸缘73限制在该刹车座20的滑槽22内,而滑座30之内嵌设有刹车胶皮40,该刹车胶皮40凸出于该刹车座20的滑槽22开口对应车辆轮圈60的二侧,另在该滑座30内壁侧边制设有卡凹31,并在该刹车胶皮40相对壁面设有卡凸42,该滑座30内壁的卡凹31是供刹车胶皮40的卡凸42嵌入卡掣;另在该滑座30底面制设有凸出的滑抵面34,该滑抵面34抵顶在该刹车座20的防锁死倾斜面26内,另在该滑座30相对车辆轮圈60运作方向的侧壁上制作有定位凸35;该弹簧50(本实施例以弹簧进行说明,但其仅是本技术弹性组件的可实施例之一),是容置在该刹车座20的滑槽22内,且其一端套设在该滑座30的定位凸35上,而另一端则抵顶于该刹车座20的内壁;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各相关组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作动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2、3、4、5、6所示的本技术刹车作动剖视图,其中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未作动状态未刹车,此时,该车辆刹车鞍架61会让二侧的刹车座20的凸出刹车胶皮40和车辆轮圈60之间有适当间隙,而该滑座30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是组设在车辆的刹车鞍架上,且防锁死刹车结构改良对应车辆轮圈运作,其包括有:刹车座、滑座、刹车胶皮及弹性组件;该刹车座设有滑槽,该滑座滑设在该刹车座的滑槽内,且在该滑座内设有刹车胶皮,该刹车座及该 滑座相抵顶接触面上设有防锁死倾斜面与滑抵面,而该滑抵面则抵顶在该防锁死倾斜面;该弹性组件在滑座未受磨擦惯性力前以弹力保持其位于相对车辆轮圈运作方向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潭城
申请(专利权)人:黄潭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