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32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省时、省力的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该结构主要是将焊固在自行车叉管的固定管第一径管对应刹车胶块方向切削出一平面定位部(或铣制出一凹槽定位部),再将控制回复弹簧位移量的调整座轴向延设一块状凸块(或柱状凸体),以利刹车臂枢设在固定管时,可藉由调整座轴向的块状凸体与固定管的平面定位部相互套卡定位(凹槽定位部与柱状凸体套卡定位),即达到第一、第二刹车臂呈预设枢接角度定位,进而达到U型刹车器的快速定位组装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刹车器的刹车臂结构改良,尤指一种能提升U型刹车器的第一、第二刹车臂精确且快速组装的刹车臂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刹车器设计优劣关系骑乘者的行车安全,对于轮圈是否得以快速达到止刹功效,刹车臂与自行车叉管枢接乃关键所在,原因在于刹车过程完全需赖以刹车臂底端的刹车胶块与轮圈是否能水平均衡的内向夹迫,是以,只有第一、第二刹车臂组接角度完全符合水平枢设角度,方能使第一、第二刹车臂上的刹车胶块与轮圈呈左、右水平等距关系,进而令刹车胶块表缘完全水平夹设于轮圈而达到确实的刹车目的。而,习式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采用前、后交叉方式分别枢设在自行车左、右叉管上,故需透过横向枢接第一、第二刹车臂的刹车线,方得控制两刹车臂底端的刹车胶块同步水平夹迫轮圈。为达上述目的,一般习知U型刹车器结构如图6所示,其主要是由刹车臂4底座接设有刹车块41,组装时将刹车臂4固设于固定管42的中心螺孔421,经由螺栓43组接一内置弹簧44的弹簧护座45,及在弹簧44外缘套设一调整座46,并使弹簧44一端脚穿置于弹簧护座45而抵定于刹车臂4的凹孔40,而弹簧44令一端脚则抵止于调整座46内侧;该刹车臂4的定位调整方式,乃是必须先将螺栓43旋松,才可以利用工具施力于调整座46的夹合面461,使刹车臂4得以弹簧44拉引产生位移调整,但是,因操作上必须兼顾螺栓43的放松或锁紧,及弹性结构调整、测试(即组装时测知刹车臂定位是否正确),如此以一只手持工具操控螺栓43,再以另一只手持工具夹掣调整座46的夹合面461而予交互调整,甚而又必须以按压刹车手把来测试弹力时,则二侧刹车臂的弹力调整亦须兼顾到同步、均衡的要求等等,常造成组装及调整上的不便与困扰,而且,该调整结构必须是在螺栓43锁紧时才得以实施测试,因此,将会在操作过程中一再重复对螺栓46锁紧及放松,以致调整时通常会浪费许多时间,又加上进行结构位调时,因有弹簧44的反向抗力,故调整上颇为费力,而且调整后若未及时锁固螺栓43,或在进行螺栓43锁紧时未能确实限制住调整座46的动作,遂因弹簧44拉引造成调整座46回位,致使原有的调整操作徒劳无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结构一种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主要包括一U型刹车器、一调整结构及一固定管,其中,该U型刹车器的第一、第二刹车臂枢接孔内穿设有一调整结构,该调整结构包括有一供固定管穿设的栓套及配紧合套卡在栓套上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预设处设有一可调整插设在调整装置上的回复弹簧位移量的调整螺丝,所述该第一、第二刹车臂通过穿设在枢接孔内的调整装置与固定管相互套设,并透过调整装置轴向延设的凸体与固定管上的定位部相互套卡定位,贯穿枢接孔、调整结构的螺栓与固定管相互迫紧螺设。固定管末端形成一与自行车叉管焊接的最大径的第一径管,前端则形成有供螺栓螺设的最小径的第二径管,第一、第二径管间则形成一第三径管。固定座末端的第一径管与螺设在刹车臂底端的刹车块在相同方向上设一供调整装置上的大面积的块状凸体平面套卡定位的平面定位部。固定座末端的第一径管与螺设在刹车臂底端的刹车块在相同方向上设一供调整装置上的小面积柱状凸体凹、凸套卡定位的凹槽定位部。本技术将焊固在自行车叉管的固定管第一径管对应刹车胶块方向切削出一平面定位部(或铣制出一凹槽定位部),再将控制回复弹簧位移量的调整座轴向延设一块状凸块(或柱状凸体),以利刹车臂枢设在固定管时,可藉由调整座轴向的块状凸体与固定管的平面定位部相互套卡定位(凹槽定位部与柱状凸体套卡定位),即达到第一、第二刹车臂呈预设枢接角度定位,进而达到U型刹车器的快速定位组装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U型刹车器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刹车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一刹车臂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刹车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单一刹车臂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6是习用刹车臂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参照图1所示,该U型刹车器1包括第一刹车臂10及第二刹车臂10a,该第一、第二刹车臂10、10a底端组设孔11内螺设有一刹车胶块,中间枢接孔12内则螺接有一调控刹车胶块变形量的调整结构30,第一、第二刹车臂10、10a则透过穿设在枢接孔12内的调整结构30与自行车叉管(图未示出)上的固定管32呈一套卡定位关系. 参照图2所示,呈阶级状的固定管32由末端第一径管321、前端第二径管322,及位于第一、第二径管321、322间的第三径管323所构成,固定管32透过末端最大径管的第一径管321和自行车叉管(图未示出)呈一焊接固定关系,由图1中可看出,第一径管321以半圆弧曲线及水平线条所构成的Ω外观,该Ω型的第一径管321沿对应刹车胶块方向切削出一平面定位部3211,该平面定位部3211则与套设在第三径管323上的调整结构30呈一平面套卡定位关系。上述调整结构30包括有一调整装置34、一回复弹簧35、一栓套36及一螺栓38。该调整装置34由一调整座341、一调节环342所构成,其中调整座341的挡缘轴向对应平面定位部3211一侧延伸一预设长度的大面积块状凸体3411,另一侧相异于块状凸体3411延伸方向则形成一凸耳3412,凸耳3412内并螺设有一调整螺丝3413,挡缘一端则延设有一中空轴管3414,该中空轴管3414内部由大、小径孔所构成(大小径孔图中未示出),藉由该大径孔等大(或略大)于第三径管323外径,使得调整座341套卡于第三径管323上,调整座341的块状凸体3411则卡抵于固定管32的定位平面上3211,令调整座341与第三径管323呈一无法任意转动的套卡定位关系,调整座341上的轴管3414则供一调节环342以可旋转方式套设。上述活动套而在调整座34轴管3414上的调节环342,其上端的凸缘3422恰与横向贯穿调整座341的调整螺丝3413呈一顶抵关系,藉由旋动调整螺丝3413抵推调节环342,以连动一端插设在调节环342下端定位孔3423,另一端抵靠在刹车臂底端凸柱13的回复弹簧35,藉由调整回复弹簧35的位移量,间接达到调控刹车胶块位变形量目的。一栓套36包括一预设长度的中空套接管361及等于或略大调整座341轴管3414内部小径孔的凸缘362,其中栓套36利用中空套接管361紧配合穿卡于枢接孔12,并藉由供固定管32的第二径管323套设的中空套接管361,得让第一、第二刹车臂10、10a与焊固在自行车叉管上的固定管32呈一枢设关系,复将一螺栓38贯穿枢接孔12、中空套接管361并螺固于第二径管322的螺纹孔3221内,即为一完整的刹车器结构。组装时如图4所示,系将固定管32的平面定位部3211调整至对应轮圈方向(即平面定位部与刹车胶块呈同一方向)并加以焊固于自行车叉管上,再将插设有回复弹簧35的调节环342套在调整座341的轴管3414上,后利用栓套36的中空套接管361穿过组设好调整结构34并紧配合固定在刹车臂的枢接孔12内,而栓套36的凸缘362则与调整座341轴管3414内的小径孔呈紧配合关系。复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刹车器的刹车臂快速定位结构,主要包括一U型刹车器、一调整结构及一固定管,其中,该U型刹车器的第一、第二刹车臂枢接孔内穿设有一调整结构,该调整结构包括有一供固定管穿设的栓套及配紧合套卡在栓套上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预设处设有一可调整插设在调整装置上的回复弹簧位移量的调整螺丝,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刹车臂通过穿设在枢接孔内的调整装置与固定管相互套设,并透过调整装置轴向延设的凸体与固定管上的定位部相互套卡定位,贯穿枢接孔、调整结构的螺栓与固定管相互迫紧螺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赐芳
申请(专利权)人: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