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潭城专利>正文

避震结构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19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避震结构的改进,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以往避震结构的避震效果、降低成本;其由一滑轴可滑动地穿设在一滑套之内,并在滑套的外套设有一避震弹簧,且该避震弹簧抵顶在滑轴与滑套之间,而滑套内的滑轴端也套设有一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则装设在该滑套内壁及滑轴端之间;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低成本的二个弹簧可以产生有效的避震,而缓冲弹簧则会相对该避震弹簧的作动方向,使避震弹簧收缩、伸张动作,而产生缓冲,且让受到较大震压的末段避震效果加强。(*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避震结构的改进,特别是指一种使用在各种运输设备、制造机械、生活用品上的小型避震结构,具体而言,本技术是相对设置一避震弹簧与一缓冲弹簧,利用该缓冲弹簧使避震弹簧收缩、伸张动作的末段产生缓冲,且让受到震动压力的避震能力加强。其二,制造者为求避震力量、避震效果连续,通常会采用高弹力系数的避震弹簧13,但该避震弹簧13回复速度极快、回复力量大,致使避震弹簧13到达伸张末端时都会产生本体撞击,并让该避震弹簧13与滑轴10、套管11间产生相互撞击与声响,造成避震效果上的缺陷。其三,特别要提出的是,由于一般制造者考虑产品的成本,所以大都无加装缓冲设备,致使避震弹簧13在回复动作时的撞击无法缓和,不但严重影响避震效果,且会让骑乘者十分不适。由于上述无缓冲结构避震有如上多项缺陷,因此有制造者已研发出具有液压系统辅助的避震结构,该液压系统安装在滑轴10与套管11间确能发挥缓冲效果,但是,液压系统的管路元件、防漏元件、液态油料都十分复杂昂贵,另外,液压系统的管路必须增加套管壁厚,且不得使用含有气孔的元件材料,而各管路、滑轴10与套管11间都必须设置密封防漏构件,因此,液压系统避震系统售价较高,现今的研发方向也已改为利用低价元件提供最佳避震效果,以上目标也是本专利技术人研究本技术的动机。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避震结构的改进,其利用二个低成本的弹簧相对应动作,就可以让避震收缩、伸张动作的产生缓冲。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度较佳的避震结构的改进,其利用缓冲弹簧的动作可以配合缓冲该避震弹簧,且让避震回复时不会产生过度伸张撞击,使使用者能产生较佳舒适度。本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应较小震动进行避震的避震结构的改进,其利用缓冲弹簧的回复弹力可以有效减低避震弹簧的压缩弹性系数,使之可以在较小的震压下开始动作,产生较细致的避震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结构的改进,包括有一滑轴、一滑套、避震弹簧及缓冲弹簧,其中该滑轴,在轴体一端依序设有连结部及挡缘,而在轴体另一端设有垫圈;该滑套,是表面设有螺纹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螺锁有一滑盖,滑盖内定位一限制块,限制块的中央设有一滑孔,滑孔对应滑轴的轴体,滑套在相对滑盖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连接部螺锁一挡环;该避震弹簧,是可活动套设在滑套外,其一端抵顶滑轴的挡缘上,另一端抵顶滑套的挡环上;该缓冲弹簧,是活动套设滑轴的轴体外,该一端抵顶于滑套的限制块上,另一端则抵顶于滑轴的垫圈上。和现有技术的避震结构相比,本技术利用避震弹簧和缓冲弹簧可以产生有效的避震,缓冲弹簧会相对避震弹簧的作动方向使避震弹簧收缩、伸张动作,而产生缓冲,且让受到较大震压的末段避震效果加强。不但有效增加了舒适度,还可有效消除弹力回复时的噪音。图2是本技术结构分解立体图。图3是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动作的剖视图。图号说明滑轴(10) 挡缘(101)防撞垫(102)套管(11)活动挡缘(111) 限制套(12)避震弹簧(13)滑轴(20) 连结部(21)挡缘(22) 轴体(23)螺纹(24) 防撞垫(25)螺帽(26) 垫圈(27)凸缘(28)滑套(30) 滑盖(31)限制块(32) 滑孔(33)环凸(34) 螺纹(35)活动挡环(36) 连结部(37)避震弹簧(40) 缓冲弹簧(50) 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是由一滑轴20、一滑套30、一避震弹簧40及一缓冲弹簧50共同组成,其中该滑轴20,在轴体23一端依序制设有连结部21及挡缘22,而该轴体23另一端则制设有螺纹24,在该滑轴20上套设有一防撞垫25,且以一螺帽26搭配一垫圈27螺锁在该螺纹24上,另在该垫圈27上设有凸缘28;该滑套30,是一表面制设有螺纹35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螺锁有一滑盖31,且滑盖31内定位有一限制块32,在限制块32的中央开设有一滑孔33,该滑孔33对应滑轴20的轴体23,且滑孔33提供该轴体23在滑套30内能稳定伸缩滑动,其更限制滑轴20的垫圈27无法脱出滑套30,而在该限制块32对应滑套30内部底缘的方向上制设有环凸34,其环凸34是环绕在该滑孔33周边,而滑套30在相对滑盖31的另一端则制设有一连结部37,另外对应连结部37又螺锁有一活动挡环36;该避震弹簧40,具有预设的弹性系数,其可活动地套设在滑套30外,且其一端抵顶于滑轴20的挡缘22上,而另一端则抵顶于滑套30的活动挡环36上;该缓冲弹簧50,其相对避震弹簧40具有较小弹性系数,且可活动地套设在滑轴20的轴体23外,该缓冲弹簧50一端抵顶于滑套30的限制块32上,且端内缘会环抵定位于环凸34的周边,而缓冲弹簧50的另一端则抵顶定位于滑轴20的垫圈27的凸缘28上,且该端内缘环抵定位于轴体23周边。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动作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3、图4所示的避震动作的剖视图,具体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当本技术在尚未受到震压力量时,避震弹簧40仍未受压而会向外推顶滑轴20的挡缘22及滑套30的活动挡环36,致使滑轴20与滑套30向外侧伸张,而避震弹簧40伸张动作会使缓冲弹簧50向内收变形,且在缓冲弹簧50上产生向内收缩的弹性蓄力,此时,该缓冲弹簧50的弹性蓄力是最强的状态,而避震弹簧40则是最容易压缩的状态。如图4所示,当本技术受震压时,避震弹簧40因受压而令滑轴20及滑套30开始收缩,虽然震压力量不足以令避震弹簧40充份压缩,但由于缓冲弹簧50上的弹性蓄力也会一同释放,故缓冲弹簧50会配合震压力量一并压缩避震弹簧40,致使本技术的受压初期会有较软的表现;在震压产生的初期,缓冲弹簧50会以最大的弹性蓄力协助压缩避震弹簧40,而在避震弹簧40压缩变形后,该避震弹簧40的相对蓄力增强、而缓冲弹簧50的弹性蓄力逐渐减弱,由此,可以提升初段承压舒适度,并让避震效果符合人体机能需求。当本技术弹震回复时,避震弹簧40因弹性蓄力是最强的状态,而缓冲弹簧50的弹性蓄力则较低,故避震弹簧40会快速伸张,而使滑轴20与滑套30也同步伸张,当避震弹簧40伸张的同时会让缓冲弹簧50开始收缩蓄力;该避震弹簧40伸张渐靠近末段时,该避震弹簧40伸张动作会使该缓冲弹簧50内收变形,此时,缓冲弹簧50逐渐产生相反避震弹簧40的弹性蓄力,故缓冲弹簧50将会吸收避震弹簧40的过大伸张力量(该缓冲弹簧50的压缩弹力会相反于该避震弹簧40的伸张弹力),而使避震弹簧40不致于快速伸张撞击其他元件到达末端时,使之减缓回复作动末端的过度伸张撞击,同时可有效消除弹力回复时的噪音,并且缓和末端运作的速度,让使用者更为舒适;由上可知,本技术的缓冲弹簧会使该避震弹簧在收缩、伸张动作的产生缓冲,不但有效增加舒适度,且能够有效和缓避震结构的末段动作,因而达到了本专利技术人的专利技术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结构的改进,包括有一滑轴、一滑套、避震弹簧及缓冲弹簧,其特征在于该滑轴,在轴体一端依序设有连结部及挡缘,而在轴体另一端设有垫圈;该滑套,是表面设有螺纹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螺锁有一滑盖,滑盖内定位一限制块,限制块的中央设有一滑孔,滑孔对应滑轴的轴体,滑套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结构的改进,包括有:一滑轴、一滑套、避震弹簧及缓冲弹簧,其特征在于:该滑轴,在轴体一端依序设有连结部及挡缘,而在轴体另一端设有垫圈;该滑套,是表面设有螺纹的中空管体,其一端螺锁有一滑盖,滑盖内定位一限制块,限制块的中央设有一 滑孔,滑孔对应滑轴的轴体,滑套在相对滑盖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连接部螺锁一挡环;该避震弹簧,是可活动套设在滑套外,其一端抵顶滑轴的挡缘上,另一端抵顶滑套的挡环上;该缓冲弹簧,是活动套设滑轴的轴体外,该一端抵顶于滑套的限制块上,另一端 则抵顶于滑轴的垫圈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潭城
申请(专利权)人:黄潭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