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80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结构,主要是将一拱形本体固设于前叉管前方,拱形本体上端再穿设枢接一拱形杠杆组件,该杠杆组件并与横向贯穿前叉管的钢索呈一连动结合关系,再利用套设在左、右对称的刹车构件第二枢耳的管体横向插设在本体侧边滑孔,令左、右对称刹车构件容置于拱形本体内侧,并藉由左、右对称的第一、第二连杆斜向枢接左、右刹车构件及拱形本体,杠杆组件受钢索横向拉动时,杠杆组件两侧杆底端则会压抵管体位移至滑孔第二位置,而同步带动左、右刹车构件往后位移,同时受斜向设置的第一、第二连杆朝内对向内缩设计,令左、右刹车构件得同步往后位移时对向朝内夹迫轮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横拉式连杆结构形态的自行车刹车器,是属自行车技术发展领域。
技术介绍
按,习知自行车的行驶安全关键在于刹车器的制动力设计优劣,当前单价较昂贵的自行车,多搭配制动力最佳的液压形态的碟式刹车器使用,而一般价位的自行车则多采用制动力较差的U型刹车器,以辅助自行车高速行驶时的刹车制动。然而,习知U形刹车器两刹车臂是固设在前叉管前端,刹车导线则沿前叉管由上而下穿锁于焊固于前叉管前端的吊线片,吊线片再岐分出两吊线,分岐的两吊线再与固设在前叉管的叉体前端之前、后交叠状刹车臂枢轴内,再通过握紧刹车把手而连动刹车导线、两吊线驱动两刹车臂内缩,而令设在两刹车壁内侧的刹车块夹迫轮圈达到轮胎止动效果。上述的习知U型刹车器,搭配一般骑乘速度较慢的休闲自行车,其制动效果自行绰绰有余,若搭载高速行驶的竞技型自行车时,由于U形刹车器的两刹车臂受两分岐的吊线、垂直拉伸的刹车导线驱动之故,而会形成前、后交叠的左、右刹车臂生成非同步作动的缺失,进而造成左、右刹车臂内侧的刹车块原地朝内夹迫轮圈“非同步作动”,此一微小的非同步夹迫缺失对于骑乘者并无任何感受,但就实际面论之,高速行驶过程刹车器的左、右刹车臂若无法同步作动,则会直接反应在轮圈停止转动的刹车距离长短,换言之,无法达到左、右刹车臂同步内缩夹迫轮圈设计,则会影响高速竞赛者的人身安全,此项缺失亦是本案最主要改良的目标。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横拉式刹车器,藉以后拉位移时达到轮框的夹迫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拉式刹车器的左、右刹车构件可同步夹迫轮框的高制动力自行车刹车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设置在前叉管前、后端的横拉式刹车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结构,该刹车器包括一本体,是固设在前叉管前端并与轴设在前叉管的轮胎呈上下对应关系,该本体并以可转动方式枢设一对应状的杠杆组件,杠杆组件并与刹车用的钢索自由端结合呈一连动关系;一左、右对称的刹车构件,是藉由外侧的管体与本体两侧边的滑孔活动插设,令左、右对称刹车构件以可横向滑移方式容置在本体内侧,且左、右对称刹车构件随钢索拉扯杠杆组件而推抵左、右刹车构件朝钢索作动方向位移时,并可通过斜向连接左、右对称刹车构件与本体的连杆组,施以左、右刹车块同步对向内缩夹迫轮胎的轮框。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本体为一拱形结构体,该拱形本体两侧边并设有一长形贯穿孔,供对应状的拱形杠杆组件两侧杆穿入,杠杆组件两侧杆则藉由横向贯穿的T形枢轴与拱形本体底端凸缘的轴孔枢接,拱形本体并通过顶端穿设一轴管与前叉管呈一连结定位,穿设在轴管内的钢索自由端则与杠杆组件结合呈一连动关系。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左、右对称的刹车构件,内侧结合有一刹车块外侧两端朝外延伸有第一枢耳及第二枢耳,第二枢耳内则横向套设有一管体,左、右刹车构件则通过管体自由端插设在本体两侧边的葫芦形滑孔内,而令左、右刹车构件以可横向滑移方式容置在拱形本体内侧。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连杆组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对称状的第一连杆是斜向枢设在左,右刹车构件第一枢耳及拱形本体前端凸耳,对称状的第二连杆则斜向枢设左、右刹车构件第二枢耳及拱形本体后端穿孔,俾利第一、第二连杆与轮胎呈线对称关系。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本体顶缘后端形成一方形孔,使其利于轴管插接锁结。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杠杆组件的两侧边底端朝后方延伸的水平段形成有一供枢轴穿设的透孔,杠杆组件顶缘朝上则延伸间距状的耳部,两耳部顶端穿设有一供钢索连结连结构件。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本体外部并接设有一拱形盖体,该拱形盖体两侧边端面设有对应滑孔形态的外滑孔。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本体两侧边后端底部与前叉管间设有缓冲体。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套体外侧套设有一外管体。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杠杆组件两侧杆的水平段、垂直段衔接处恰与左、右刹车构件的管体常态未作动下呈一抵靠状。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贯穿杠杆组件及拱形本体组件的枢轴,是藉由枢轴外侧露出部位径向贯穿一弹性插接组件与拱形本体相互卡抵限位。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称状的第一连杆与第一枢耳是藉由纵向插设一插接组件以构成第一枢转部,第一连杆朝外斜向设置在拱形本体前端凸耳的另一端,则通过一结合组件纵向贯穿套设在第一枢耳间的中空套管及一端套设在中空套管的扭力弹簧形成第一固定部;至于,对称状的第二连杆与第二枢耳、设置在第二枢耳内的套体,则藉由一插接组件纵向贯穿结合成第二枢转部,第二连杆朝外斜向设置在拱形本体后端穿孔的另一端,则藉由一结合组件纵向贯穿结合成第二固定部。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对称状的第一、第二连杆,是指上下对应状的椭圆板片。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连结构件包括一横向贯设在两凸部的管状连接杆、一设置在连接杆底端平台的块体,及一锁结块体及连接杆的结合件。前述的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中所述的连接杆是藉由一侧沟槽内套设一C形扣与耳部卡抵限位。经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结构,主要是将一拱形本体固设于前叉管前方,拱形本体上端再穿设枢接一拱形杠杆组件,该杠杆组件并与横向贯穿前叉管的钢索呈一连动结合关系,再利用套设在左、右对称的刹车构件第二枢耳的管体横向插设在本体侧边滑孔,令左、右对称刹车构件容置于拱形本体内侧,并藉由左、右对称的第一、第二连杆斜向枢接左、右刹车构件及拱形本体,在杠杆组件受钢索横向拉动时,杠杆组件两侧杆底端则会压抵管体位移至滑孔第二位置,而同步带动左、右刹车构件往后位移,同时受斜向设置的第一、第二连杆朝内对向内缩设计,令左、右刹车构件得同步往后位移时对向朝内夹迫轮框,藉以改善习知U形刹车器因无法同步夹迫轮框而生成自行车制动力不足缺失,实可谓是一极具产业利用性的技术。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自行车刹车器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技术自行车刹车器结构无习知钢索沿自行车把手、前叉管垂直方向穿设形成的复杂线路问题,而藉由横向贯穿前叉管的简洁线路设计,而得以提供本技术的刹车器设置在前叉管前端或后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刹车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器包括:一本体,是固设在前叉管前端并与轴设在前叉管的轮胎呈上下对应关系,该本体并以可转动方式枢设一对应状的杠杆组件,杠杆组件并与刹车用的钢索自由端结合呈一连动结构;一左、右对称的刹车构件,是藉由外侧的管体与本体两侧边的滑孔活动插设,令左、右对称刹车构件以可横向滑移方式容置在本体内侧,且左、右对称刹车构件随钢索拉扯杠杆组件而推抵左、右刹车构件朝钢索作动方向位移时,并可通过斜向连接左、右对称刹车构件与本体的连杆组,施以左、右刹车块同步对向内缩夹迫轮胎的轮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它那瑞桑杜罗瑞圭尔门诺
申请(专利权)人: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