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69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50
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包括:料片托板,用于对待上料片进行支撑,且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待上料片被架空;转动轴,上端与所述料片托板连接;第一定位件,可对待上料片进行定位;基板,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活动贯穿所述基板,且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料片托板间留有一定距离;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料片托板一端传动连接,可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仅调节本装置与模具的位置,即可实现料片位置的调节,不需要对料片进行多余动作,调整本装置位置,即可以使料片可以准确从本装置上落入模具中,保证入位准确,保证产品的品质。

Automatic packaging die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上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自动封装模具属于模具的一种,自动封装模具在设备无故障时能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及自动封装,生产效率较高。但模具在装配调试期间,或设备洗模期间,设备不便自动运行时,设备不便实现自动料,在此种情况下,前期往往是采用完全的手工摆料。但是在BGA领域,这样操作起来风险较大,因为BGA属于高脚数芯片球珊阵列,多用于CPU、主板等,产品品质要求高。手工摆料操作时会出现料片入位不畅,进而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入位准确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包括:料片托板,用于对待上料片进行支撑,且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待上料片被架空;转动轴,上端与所述料片托板连接;第一定位件,可对待上料片进行定位;基板,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活动贯穿所述基板,且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料片托板间留有一定距离;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料片托板一端传动连接,可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所述料片托板为矩形托板,数量为多个,设置在待上料片四周。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为定位柱,设置在待上料片四周。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位于所述转动轴上背离所述料片托板一端;传动件,具有传动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对所述传动件进行限位。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所述传动件为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具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为压板与所述基板连接,对所述传动杆进行限位。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包括: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用于与待上料模具进行定位,具有:第一定位块,为两对,分别成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两侧;第二定位块,为四对,每对第二定位块之间留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配合的限位距离,所述四对第二定位块位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位置相对。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包括: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可对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距离进行限位。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数量至少为两个,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球头柱塞,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与所述传动件相同一侧,且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包括:手持部,与所述基板连接,且与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基板同一侧。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中,包括:定位挡针,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数量为多个,且位于所述传动件两侧,对所述传动件进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将料片托板转动到料片被架空的角度,将料片放置在基板上,通过第一定位件进行定位,料片放置在第一定位件间形成的放置位置,继续移动传动机构,旋转转动轴一定角度,料片托板旋转到对料片支撑的位置,对料片进行支撑,将装置翻转放置到待上料的模具相应位置,移动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料片托板转动一定角度,使料片架空,装置上落下,通过控制本装置在待上料模具上的位置,可以将料片调整到需要的位置,进而将料片落入相应的模具中,仅仅调节本装置与模具的位置,即可实现料片位置的调节,不需要对料片进行多余动作,调整本装置位置,即可以使料片可以准确从本装置上落入模具中,保证入位准确,保证产品的品质;与手工向模具中摆料相比,摆料过程在本装置上进行,通过本装置来定位,定位准确,并且放料时,人工仅仅将料放置在第一定位件之间,常温操作即可,放置过程不会受温度影响,操作简单,可以降低手工与料片的接触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手工操作对料片的污染,提高料片成品率,降低报废率;本装置放置时,可以在常温下操作,避免了由于高温操作造成的操作不当,进而造成料片的报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时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视图;图5为图3中B处放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上料时主视图;图7为待上料模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7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上”、“下”、“下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封装模具属于模具的一种,自动封装模具在设备无故障时能实现产品的自动上料及自动封装,生产效率较高。但模具在装配调试期间,或设备洗模期间,设备不便自动运行时,设备不便实现自动料,在此种情况下,前期往往是采用完全的手工摆料。但是在BGA领域,这样操作起来风险较大,因为BGA属于高脚数芯片球珊阵列,多用于CPU、主板等,产品品质要求高。手工摆料操作时会出现料片入位不畅,进而影响产品品质;不仅如此,通过手工摆料时,容易污染料片导致料片报废;并且在摆放料片的过程中,由于模具此时都是属于高温的状态,此时摆放料片手工容易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料片的报废;在模具属于高温状态时,工作人员容易被高温的模具烫伤。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包括:料片托板100,用于对待上料片进行支撑,且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待上料片被架空;转动轴200,上端与料片托板100连接;第一定位件300,可对待上料片进行定位;基板400,与转动轴200连接,转动轴200活动贯穿基板400,且与基板400转动连接,第一定位件300设置在基板400上,且基板400与料片托板100间留有一定距离;传动机构500,与转动轴200远离料片托板100一端传动连接,可驱动转动轴200转动。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传动机构500带动传动轴转动,将料片托板100转动到料片被架空的角度,将料片放置在基板上,通过第一定位件300进行定位,料片放置在第一定位件300间形成的放置位置,继续移动传动机构500,旋转转动轴200一定角度,料片托板100旋转到对料片支撑的位置,对料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料片托板(100),用于对待上料片进行支撑,且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待上料片被架空;/n转动轴(200),上端与所述料片托板(100)连接;/n第一定位件(300),可对待上料片进行定位;/n基板(400),与所述转动轴(200)连接,所述转动轴(200)活动贯穿所述基板(400),且与所述基板(4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300)设置在所述基板(400)上,且所述基板(400)与所述料片托板(100)间留有一定距离;/n传动机构(500),与所述转动轴(200)远离所述料片托板(100)一端传动连接,可驱动所述转动轴(20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片托板(100),用于对待上料片进行支撑,且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待上料片被架空;
转动轴(200),上端与所述料片托板(100)连接;
第一定位件(300),可对待上料片进行定位;
基板(400),与所述转动轴(200)连接,所述转动轴(200)活动贯穿所述基板(400),且与所述基板(4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300)设置在所述基板(400)上,且所述基板(400)与所述料片托板(100)间留有一定距离;
传动机构(500),与所述转动轴(200)远离所述料片托板(100)一端传动连接,可驱动所述转动轴(2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片托板(100)为矩形托板,数量为多个,设置在待上料片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300)为定位柱,设置在待上料片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00)包括:
传动齿轮(510),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位于所述转动轴(200)上背离所述料片托板(100)一端;
传动件(520),具有传动齿条(521),与所述传动齿轮(510)传动连接;
限位件(530),设置在所述基板(400)上,对所述传动件(520)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封装模具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520)为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具有传动齿条(521),所述传动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迎桃陈昌太李广生吴书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