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04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进气歧管,包括歧管总成,所述歧管总成包括有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上沿其边沿设置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连接凸起,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凸缘,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之间、凸缘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均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气歧管仅由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组成,有效缩短了熔接面的总长度,借助环向限位槽使得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两条熔接面结构,凸缘与连接凸沿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一条熔接面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三条熔接面结构,有效提高密封性能。

An intake mani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歧管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指一种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节能降耗、提高车速以及降低成本,汽车厂商越来越多的开始选用塑料代替金属来制造进气歧管。在现有技术中,进气歧管由多个注塑所得的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而成,各个组件间的焊接工艺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进而使得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是有限的,即进气歧管的漏气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因此,为了确保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汽车厂商对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有着苛刻要求,其在相对压力2.5bar的压力差下,进气歧管的泄漏量必须小于50ml/min。而现有进气歧管由多个组件焊接固定而成,其熔接面的总长度较长、结构简单,极易因焊接工艺质量的不够而出现气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接面的总长度短、结构复杂且密封性能好的进气歧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具有空腔的歧管总成,所述歧管总成包括有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上沿其边沿设置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凸起相对应的凸缘,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之间、凸缘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均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在上述的一种进气歧管中,所述凸缘的宽度大于连接凸起的宽度,凸缘的内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插设在连接凹槽内、且连接凸起与连接凹槽之间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在上述的一种进气歧管中,所述连接凸起与凸缘连接处的其中一侧与环形限位槽的对应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或所述连接凸起与凸缘连接处的两侧分别与环形限位槽的对应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上述的一种进气歧管中,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呈L形结构,密封圈的短侧臂位于连接凸起与环形限位槽之间、长侧臂位于凸缘与环形限位槽之间。在上述的一种进气歧管中,所述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之间的熔接接合厚度小于等于凸缘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的熔融接合厚度。在上述的一种进气歧管中,所述歧管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孔,歧管上壳体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的内端口朝向歧管上壳体设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进气歧管仅由歧管上壳体与歧管下壳体组成,其有效缩短了熔接面的总长度,借助环向限位槽使得歧管上壳体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的内端面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两条熔接面结构,凸缘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一条熔接面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具备三条熔接面结构,有效提高密封性能;2、本技术密封圈设置在相邻两条熔接面结构之间,从而能够对存有气漏缺陷的熔接面进行填补,有效提高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并且减少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对焊接工艺质量的依赖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歧管上壳体;2、歧管下壳体;3、连接凸起;4、凸缘;5、密封圈;6、安装孔;7、进气口;8、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具有空腔的歧管总成,所述歧管总成包括有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上沿其边沿设置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连接凸起3,所述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凸起3相对应的凸缘4,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之间、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均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本技术进气歧管仅由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组成,其有效缩短了熔接面的总长度;同时,借助环向限位槽使得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两条熔接面结构,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的熔接固定能够形成一条熔接面结构,从而使得本技术具备三条熔接面结构,有效提高密封性能。其中,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之间、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的熔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高频振动焊接工艺,即通过高频振动将能量传递至相对应的两端面中,使得相对应的两端面产生局部高温,进而相对应的两端面熔化形成一体。同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振动摩擦焊接工艺,即相对应的两端面在一定压力下磨擦到一起,直至生成的磨擦和剪切热量使得两端面达到充分熔融状态。更进一步,为了提高连接凸沿与凸缘4之间的熔接面面积,所述凸缘4的宽度大于连接凸起3的宽度,凸缘4的内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3插设在连接凹槽内、且连接凸起3与连接凹槽之间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密封性能,所述连接凸起3与凸缘4连接处的两侧分别与环形限位槽的对应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其密封圈5设置在相邻两条熔接面结构之间,从而能够对存有气漏缺陷的熔接面进行填补,有效提高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并且减少进气歧管的密封性能对焊接工艺质量的依赖性。当然,密封圈5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即所述连接凸起3与凸缘4连接处的其中一侧与环形限位槽的对应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更进一步,为了使得密封圈5能够与连接凸起3以及凸缘4的结构相匹配,所述密封圈5的横截面呈L形结构,密封圈5的短侧臂位于连接凸起3与环形限位槽之间、长侧臂位于凸缘4与环形限位槽之间。更进一步,所述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之间的熔接接合厚度小于等于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的熔融接合厚度。此外,进气歧管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进气歧管的进气气流对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的相连处进行冲击,导致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磨损送到、进而出现气漏现象,所述歧管上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孔6,歧管上壳体1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气口7与出气口8,进气口7的内端口朝向歧管上壳体1设置。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具有空腔的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总成包括有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上沿其边沿设置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连接凸起(3),所述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凸起(3)相对应的凸缘(4),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之间、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均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具有空腔的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总成包括有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歧管上壳体(1)与歧管下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上沿其边沿设置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连接凸起(3),所述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凸起(3)相对应的凸缘(4),歧管上壳体(1)的内端面与歧管下壳体(2)的内端面之间、凸缘(4)的内端面与连接凸沿的内端面之间均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的宽度大于连接凸起(3)的宽度,凸缘(4)的内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3)插设在连接凹槽内、且连接凸起(3)与连接凹槽之间通过熔融接合形成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3)与凸缘(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