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涉及机械手,旨在解决在夹持原材料时夹持面积过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械手的外筒、转动连接于外筒内腔的内筒,以及用于驱动内筒旋转的驱动结构,所述外筒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手指,所述外筒对应每个上手指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内筒于通道处设置有下手指,所述上手指为呈圆弧状向上弯曲的细杆,所述下手指为呈圆弧状向下弯曲的细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减少材料与夹持手臂的接触量,进而减少对于工件的遮挡,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
A manipulator holding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
技术介绍
PHC材料凭借质量轻、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的备胎盖板、搁物板、天窗遮阳板和支承板等部件上。PHC材料为多层结构,其面层通常采用玻纤或炭纤维材料喷涂PU组合料,在现有技术中喷涂PU料时,通常采用机械手夹持手臂夹持住待喷涂材料,并由PU喷涂设备进行PU料的喷涂;但是,现有机械手夹持手臂在夹持原材料时因夹持面积较大,喷涂PU料时被夹部分被架子遮住,从而导致夹持部分的原材料的浪费;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减少材料与夹持手臂的接触量,进而减少对于工件的遮挡,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械手的外筒、转动连接于外筒内腔的内筒,以及用于驱动内筒旋转的驱动结构,所述外筒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手指,所述外筒对应每个上手指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内筒于通槽处设置有下手指,所述上手指为呈圆弧状向下弯曲的细杆,所述下手指为呈圆弧状向上弯曲的细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夹持待喷涂PU的材料时,由驱动结构驱动内筒旋转,直至下手指配合上手指抱箍住待喷涂材料,当完成PU料的喷涂需要松开材料时,由驱动结构驱动内筒反向旋转,从而下手指与上手指松开对于材料的抱箍,最终实现夹取及放开材料的技术要求;同时,以细杆状的下手指和上手指抱箍材料,从而减少材料与夹持手臂的接触量,进而减少对于工件的遮挡,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将下手指和上手指优化为圆弧状,从而确保两者对于材料的抱箍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一端设置有法兰盘用于连接机械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通过法兰盘连接机械手,从而确保外筒的安装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与内筒间隙配合,所述内筒两端设置有直径小于内筒的连接销,所述连接销套接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外筒卡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的两端与外筒之间均设置轴承进行连接,一方面实现对内筒的两端限制,提高内筒和外筒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内筒的转动顺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沿板,所述上手指焊接固定于沿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沿板提供一个供上手指焊接固定于外筒的载体,从而确保上手指与外筒的固定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手指设置有贴合块,所述贴合块经通槽贴合于内筒的外表面并螺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手指通过贴合块实现固定安装于内筒的技术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拆卸贴合块后,可以沿外筒长度方向拔动内筒,从而避免因下手指而影响内筒的拆卸和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的旋转气缸、设置于旋转气缸输出轴的伸缩臂,以及固定于内筒的受力臂,所述伸缩臂的活动端与受力臂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气缸在驱动伸缩臂旋转时,伸缩臂的活动端对受力臂活动端产生推力,从而经受力臂的受力传递后驱动内筒旋转,综上所述,仅需控制旋转气缸的输出方向,即可控制内筒以不同方向旋转,控制更加便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转气缸无法与外筒呈同轴设置,从而利用伸缩臂具备伸缩的能力,以避免发生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臂包括一端套接固定于旋转气缸输出轴的套筒部,以及沿套筒部长度方向滑动的伸缩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伸缩部与套筒部之间的滑移套接,从而赋予伸缩臂伸长或者缩短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细杆状的下手指和上手指抱箍材料,从而减少材料与夹持手臂的接触量,进而减少对于工件的遮挡,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将下手指和上手指优化为圆弧状,从而确保两者对于材料的抱箍稳定性;外筒通过法兰盘连接机械手,从而确保外筒的安装稳定性;实现对内筒的两端限制,提高内筒和外筒的连接稳定性;利用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内筒的转动顺畅性;由沿板提供一个供上手指焊接固定于外筒的载体,从而确保上手指与外筒的固定强度;仅需控制旋转气缸的输出方向,即可控制内筒以不同方向旋转,控制更加便利;利用伸缩部与套筒部之间的滑移套接,从而赋予伸缩臂伸长或者缩短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驱动结构;图3为本技术外筒的局部剖视图,主要表示外筒和内筒的连接关系。附图说明:11、外筒;12、内筒;13、上手指;14、通槽;15、下手指;16、法兰盘;17、连接销;18、轴承;19、沿板;20、贴合块;21、旋转气缸;22、伸缩臂;23、受力臂;24、套筒部;25、伸缩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械手的外筒11、转动连接于外筒11内腔的内筒12,以及用于驱动内筒12旋转的驱动结构,外筒11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手指13,外筒11对应每个上手指13贯穿开设有通槽14,内筒12于通槽14处设置有下手指15,本实施例中上手指13与下手指15的具体数量均为4个,上手指13为呈圆弧状向下弯曲的细杆,下手指15为呈圆弧状向上弯曲的细杆。当需要夹持待喷涂PU料的材料时,由驱动结构驱动内筒12旋转,直至下手指15配合上手指13抱箍住待喷涂的材料,当完成PU料的喷涂需要松开材料时,由驱动结构驱动内筒12反向旋转,从而下手指15与上手指13松开对于材料的抱箍,从而完成夹取及放开材料的动作要求;同时,以细杆状的下手指15和上手指13抱箍材料,从而减少材料与夹持手臂的接触量,进而减少对于工件的遮挡,有效降低材料的浪费,将下手指15和上手指13优化为圆弧状,从而确保两者对于材料的抱箍稳定性。外筒11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于机械手,如图1所示,外筒11一端焊接固定有法兰盘16用于连接机械手,从而外筒11通过法兰盘16连接机械手,进而确保外筒11的安装稳定性。内筒12通过如下方式转动连接于外筒11内腔,如图3所示,外筒11与内筒12间隙配合,内筒12两端加工成型有直径小于内筒12的连接销17,连接销17套接固定有轴承18,轴承18的外圈与外筒11卡接固定,内筒12的两端与外筒11之间均设置轴承18进行连接,一方面实现对内筒12的两端限制,提高内筒12和外筒11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轴承18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内筒12与外筒11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内筒12的转动顺畅性。上手指13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于外筒11,如图1所示,外筒11的外壁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沿板19,上手指13焊接固定于沿板19,从而由沿板19提供一个供上手指13焊接固定于外筒11的载体,进而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械手的外筒(11)、转动连接于外筒(11)内腔的内筒(12),以及用于驱动内筒(12)旋转的驱动结构,所述外筒(11)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手指(13),所述外筒(11)对应每个上手指(13)贯穿开设有通槽(14),所述内筒(12)于通槽(14)处设置有下手指(15),所述上手指(13)为呈圆弧状向下弯曲的细杆,所述下手指(15)为呈圆弧状向上弯曲的细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械手的外筒(11)、转动连接于外筒(11)内腔的内筒(12),以及用于驱动内筒(12)旋转的驱动结构,所述外筒(11)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手指(13),所述外筒(11)对应每个上手指(13)贯穿开设有通槽(14),所述内筒(12)于通槽(14)处设置有下手指(15),所述上手指(13)为呈圆弧状向下弯曲的细杆,所述下手指(15)为呈圆弧状向上弯曲的细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一端设置有法兰盘(16)用于连接机械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与内筒(12)间隙配合,所述内筒(12)两端设置有直径小于内筒(12)的连接销(17),所述连接销(17)套接固定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的外圈与外筒(11)卡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慧凯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