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3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轮驱动车辆中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其包括:一个单行星齿轮系;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系,其上设置有级小齿轮;三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以及一个单向离合器,以实现七档以及六档变速。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系既可以用于实现六档又可以用于实现七档自动变速。其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的速比或传动比仅为1,因此,其具有耐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轮驱动车辆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更具体地涉及能实现六档和七档的后轮驱动车辆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该传动系通过包括一个单行星齿轮系,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系,三个离合器、二个制动器以及一个单向离合器来实现六档和七档变速,其中复合行星齿轮系装有一个有级小齿轮(step pinion gear)。
技术介绍
概括地说,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是一种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液压等转变为多级力以便根据行车情况获得合适的转动力的装置。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包括行星齿轮系和如离合器或制动器的固定元件。行星齿轮系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将该动力转变为适当的转动力并输出。固定元件固定行星齿轮系的每个转动元件,或阻止齿轮之间的转动,或随着发动机的动力而转动。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主要使用能实现四档或五档的装置,而最近,能实现七档和六档的装置已经被大力发展起来了。图1是说明传统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实施例的符号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固定元件的操作表。图1和图2中,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中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110,该齿轮系通过输入轴100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将该动力转变为适当的转动力;第二行星齿轮系120,其接收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系110或输入轴100的动力,将该动力转变为适当的转动力,并将该转动力输出至输出轴102;第一制动器130,其在自动变速器的第二行星齿轮系120和变速器壳104之间执行制动操作;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40、142和第二制动器132,其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系110、120之间执行动力控制操作;以及第三离合器144,其在第二行星齿轮系120和输入轴100之间执行动力控制操作。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可以实现六种前进速度和一种倒档速度。即,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的换档过程可以描述如下首先,在上档过程中,换档至一档时,第一离合器140和第一制动器130开始工作。从一档换档至二档时,第一制动器130松开,第二制动器132开始工作。从二档换档至三档时,第二制动器132松开,第二离合器142开始工作。从三档换档至四档时,第二离合器142松开,第三离合器144开始工作。从四档换档至五档时,第一离合器140松开,第二离合器142开始工作。从五档换档至六档时,第二离合器142松开,第二制动器132开始工作。下档过程与上档过程的操作顺序相反,因此省略其描述。换档至倒行时,第二离合器142和第一制动器130工作。另一方面,跳跃换档过程如下从四档换档至二档时,当第一和第三离合器140、144在工作时,第三离合器144松开,第二制动器132开始工作。从五档换档至三档时,当第二和第三离合器142、144在工作时,第三离合器144松开,第一离合器140开始工作。从五档换档至二档时,当第二和第三离合器142、144在工作时,第二和第三离合器142、144松开,第一离合器140和第二制动器1 32开始工作。另外,五档换档至二档,也可以按照五档至三档再至二档的顺序进行。从六档换档至四档时,当第三离合器144和第二制动器132在工作时,第二制动器132松开,第一离合器140开始工作。从六档换档至三档时,当第三离合器144和第二制动器132在工作时,第三离合器144和第二制动器132松开,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40、142开始工作。另外,六档换档至三档,也可以按照六档至四档再至三档的顺序进行。但是,在传统的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中,由于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系110、120的转数(number or rotation)相对较大,存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系110、120的转动元件容易因摩擦力而损坏,因而其耐久性不良的问题。此外,由于固定元件如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数目随着档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的整体尺寸及车辆的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和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后轮驱动车辆中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该传动系能实现六档和七档,提高单行星齿轮系和复合行星齿轮系的耐久力,并且其结构更加紧凑。该传动系通过包括一个单行星齿轮系、一个复合行星齿轮系、三个离合器、二个制动器以及一个单向离合器来实现六档和七档变速,其中复合行星齿轮系装有一个有级小齿轮(step pinion gea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后轮驱动车辆中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其包括单行星齿轮系,其中一个双小齿轮连接到输入轴上,第一太阳齿轮连接到自动变速器的机壳上;复合行星齿轮系,其中有级小齿轮连接到输出轴上,并一体地提供有复合行星齿轮架;第一离合器,其位于单行星齿轮系的第一环形齿轮和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二太阳齿轮之间;第二离合器,其位于单行星齿轮系的第一环形齿轮和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三太阳齿轮之间;第三离合器,其中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二环形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第二制动器,其位于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二环形齿轮和自动变速器的机壳之间;第一制动器,其位于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三环形齿轮和自动变速器的机壳之间;以及单向离合器,其位于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三环形齿轮和自动变速器的机壳之间。第三离合器可位于单行星齿轮系的双小齿轮和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二环形齿轮之间。在可达到六档的情况下,一档时,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单向离合器可工作;二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可工作;三档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可工作;四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可工作;五档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可工作;六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可工作;倒行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可工作。在可达到六档的情况下,在四、五、六档时,可以在三级内进行跳跃换档。在可达到七档的情况下,一档时,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单向离合器可工作;二档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可工作;三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可工作;四档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可工作;五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可工作;六档时,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可工作;七档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可工作;倒行时,第三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可工作;在可达到七档的情况下,在四、五、六、七档时,可以在五级内进行跳跃换档。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照下列各图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相同数字表示相同元件。图1是说明传统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实施例的符号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固定元件的操作表。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轮驱动车辆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结构的符号图。图4是图3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实现六档时固定元件的操作表。图5是图3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实现六档时的换档图。图6是图3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实现七档时固定元件的操作表。图7是图3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中传动系实现七档时的换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轮驱动车辆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结构的符号图。图3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轮驱动车辆的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包括连接到输入轴2的单行星齿轮系10,该齿轮系通过输入轴2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将该动力转变为适当的转动力并输出复合行星齿轮系20,通过输入轴2或单行星齿轮系10接收动力,将该动力转变为适当的转动力,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轮驱动车辆中六档和七档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其包括:单行星齿轮系,其中双小齿轮连接到输入轴上,第一太阳齿轮连接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机壳上;复合行星齿轮系,其中有级小齿轮连接到输出轴上,并一体地提供有复合行星齿轮架; 第一离合器,其位于所述单行星齿轮系的第一环形齿轮和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二太阳齿轮之间;第二离合器,其位于所述单行星齿轮系的第一环形齿轮和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第三太阳齿轮之间;第三离合器,其中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所述第二环形 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输入轴;第二制动器,其位于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所述第二环形齿轮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机壳之间;第一制动器,其位于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所述第三环形齿轮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机壳之间;以及单向离合器 ,其位于所述复合行星齿轮系的所述第三环形齿轮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机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箕彬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