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的车门肘靠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的车门肘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88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肘靠,其设置于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车身的车门开口的车门,并且所述车门肘靠可以包括肘靠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所述肘靠部分能够支撑乘员手臂,并可以设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内侧,且沿车身的纵向方向滑动;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安装在肘靠部分的下方,并且配置为根据车门的打开或关闭信号来驱动肘靠部分选择性地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肘靠。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在包括滑动车门结构的车辆的内部支撑乘员手臂的车门肘靠。


技术介绍

1、通常,车辆形成有驾驶员或陪同乘客可以乘坐的预定尺寸的舱室,并且舱室门设置于车身,以打开或关闭舱室。

2、在小客车的情况下,舱室门包括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前侧的前车门以及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后侧的后车门,并且通常地,前车门和后车门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身。

3、在许多人可以乘坐的面包车的情况下,舱室门可以配置为通过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前后滑动来打开或关闭舱室。

4、通常地,面包车的可滑动舱室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沿一个方向(例如,向前)移动以关闭舱室,而舱室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沿相反方向(例如,向后)移动以打开舱室。与铰接式舱室门相比,可滑动舱室门的优点在于打开和关闭车门所需的空间更小,并且即使在狭窄的打开和关闭空间中,也可以完全地打开形成于车身的车门开口。

5、另一方面,支撑乘员手臂的车门肘靠设置在车辆的车门处。然而,如图1所示,在车身1中具有可滑动舱室门2和3的车辆中,为确保摆动间隙g,因此难以确保车门3的侧部上的车门肘靠占据的空间。

6、图2为图1的部分“a”的放大图,部分“a”为车辆的铰链联接部分。

7、图3为沿着图2的线“b-b”所呈现的截面图。

8、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可滑动舱室门的情况下,在车门3和行李舱内饰件5之间的空间中,为避免车门打开时的干扰,将常规的肘靠纵向空间减小为更小的纵向空间,从而减小了现有的肘靠长度空间。

9、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确保用于支撑乘员手臂的肘靠空间,从而导致可用性变差。

10、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中所包括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的主动式车门肘靠结构,其配置为通过根据可滑动舱室门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滑动而提供肘靠功能。

2、一种车辆的车门肘靠设置于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车身的车门开口的车门,并且所述车门肘靠可以包括肘靠部分以及电机驱动部分,所述肘靠部分能够支撑乘员手臂,并可以设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内侧,且沿车身的纵向方向滑动;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安装在肘靠部分的下方,并且配置为根据车门的打开或关闭信号来驱动肘靠部分选择性地滑动。

3、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可以包括下轨道支架、电机、直线电机引导件、齿条以及小齿轮,所述电机布置于下轨道支架;所述直线电机引导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地布置在下轨道支架的上表面;所述齿条沿纵向方向可选择性移动地布置在下轨道支架的上表面,并且布置为平行于直线电机引导件;所述小齿轮连接至电机的驱动轴,并从下轨道支架向上突出,并且所述小齿轮配置为以与所述齿条啮合的方式进行旋转,以使直线电机引导件和齿条沿车身的纵向方向选择性地滑动。

4、所述直线电机引导件可以通过直线电机块装配至所述下轨道支架,所述直线电机块固定至下轨道支架的上表面。

5、当车门关闭时,所述电机可以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可以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展开。

6、当车门打开信号产生时,所述电机可以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收缩。

7、所述小齿轮可以包括第一小齿轮以及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连接至电机的驱动轴;所述第二小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小齿轮的上方,并且形成为根据电力的施加而选择性地与第一小齿轮接合或分离的电磁体。

8、当电力解除时,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第二小齿轮可以分离。

9、所述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可以通过离合器彼此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器布置在第一小齿轮的上方,并且配置为根据对第二小齿轮电力的施加而向上或向下移动。

10、所述离合器可以由钢材料形成。

11、所述离合器可以联接至形成在第一小齿轮的上表面的联接突出部,以配置为沿着所述联接突出部向上或向下移动。

12、所述第二小齿轮可以包括轴向的轴,所述轴向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从下轨道支架的上部突出的固定件。

13、所述肘靠部分可以包括肘靠内罩,用于储存物品的储存盒以及用于产生车门打开信号的车门开关设置在所述肘靠内罩上。

14、在车门内饰件的内侧的肘靠内罩的侧部可以由肘靠板覆盖,并且所述肘靠板可以沿着肘靠轨道板移动,所述肘靠轨道板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外侧。

15、所述肘靠轨道板可以通过肘靠引导支架设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外侧,所述肘靠引导支架固定至车门内饰件的外表面。

16、配置为检测肘靠部分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配置为控制肘靠部分的移动的ecu可以设置在所述车门内饰件的外侧。

17、上轨道支架可以设置在所述肘靠部分的下方,并且所述上轨道支架可以与电机驱动部分的上部接触,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沿车身的纵向方向滑动。

18、配置为覆盖肘靠部分的侧部的肘靠外罩以及配置为覆盖所述肘靠外罩的拉手罩可以联接至肘靠部分的车身内侧,并且所述肘靠外罩和所述肘靠部分可以通过肘靠内支架联接。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可滑动舱室门中设置了一种主动式车门肘靠结构,其通过使用电机而能够在车门关闭时用作肘靠,并且在车门打开时滑动到没有干扰的位置,从而可以确保用于支撑乘员手臂的车门肘靠空间。

20、此外,为了确保车门肘靠空间并且消除车门滑动打开和关闭时发生的干扰,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单独的装置,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布局自由度。

21、此外,通过电磁体齿轮的使用,当车辆事故发生或当车辆的电力解除时,可以手动滑动车门肘靠,从而可以提高可用性。

2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设置于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车身的车门开口的车门,所述车门肘靠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直线电机引导件通过直线电机块装配至所述下轨道支架,所述直线电机块固定至下轨道支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响应于车门关闭,所述电机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响应于车门打开信号产生,所述电机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小齿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当电力解除时,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第二小齿轮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进一步包括离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由钢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能够滑动地联接至形成在第一小齿轮的上表面的联接突出部,以配置为沿着所述联接突出部向上或向下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小齿轮包括轴向的轴,所述轴向的轴能够旋转地联接至从下轨道支架的上部突出的固定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进一步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由钢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离合器的联接孔能够滑动地联接至形成在驱动轴的上表面的联接突出部,以沿着所述联接突出部向上或向下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肘靠部分包括肘靠内罩,用于储存物品的储存盒以及用于产生车门打开信号的车门开关设置在所述肘靠内罩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在车门内饰件的内侧的肘靠内罩的侧部由肘靠板覆盖,并且所述肘靠板能够沿着肘靠轨道板移动,所述肘靠轨道板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布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肘靠轨道板通过肘靠引导支架设置在车门内饰件的外侧,所述肘靠引导支架固定至车门内饰件的外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配置为检测肘靠部分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配置为控制肘靠部分的移动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车门内饰件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设置于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车身的车门开口的车门,所述车门肘靠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直线电机引导件通过直线电机块装配至所述下轨道支架,所述直线电机块固定至下轨道支架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响应于车门关闭,所述电机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响应于车门打开信号产生,所述电机驱动,并且所述小齿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肘靠部分滑动以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小齿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当电力解除时,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第二小齿轮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进一步包括离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由钢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肘靠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能够滑动地联接至形成在第一小齿轮的上表面的联接突出部,以配置为沿着所述联接突出部向上或向下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承金度元朴峻台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