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4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涉及机车减振技术领域,包括储油筒、限位盖以及缓冲装置,储油筒内滑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过限位盖,连杆穿过限位盖的一端固接有缓冲阀芯,所述缓冲阀芯上开设有通液孔;导向油封座与限位盖连接处形成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内设置有防尘块,所述防尘块的一侧与限位盖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导向油封座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块底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连杆抵接;连杆在储油筒内运动从而在进行减振时,防尘块与限位盖和导向油封座均抵接,从而限制防尘块的位移,防尘块上倾斜设置连接面,连接面与连杆侧壁抵接,从而在连杆运动时,连接面对连杆的侧壁进行刮取,从而减少油液的浪费。

A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como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including an oil storage cylinder, a limit cover and a buffer device. A connecting rod slides inside the oil storage cylinder and passes through a limit cover. A buffer valve core is fixed through one end of the limit cover, and a through-liquid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buffer valve core; a joint groove is formed at the connection point between the guide oil seal seat and the limit cover, and the joint groove is formed. A dust-proof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tank, one side of the dust-proof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 cover and the other sid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oil seal; the bottom end of the dust-proof block is inclined to b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surfac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moves in the oil storage tank so that when vibration is reduced, the dust-proof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 cover and the guide oil seal, thereby limiti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dust-proof block and the dust-proof block. The upper inclined connection surface is set, and the connection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rod, so that when the connecting rod moves, the connecting surface scrapes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reby reducing the waste of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机车减振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减振器。
技术介绍
减振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器具。现有技术可参照申请公布号为CN10419681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气双介质减振液压缸,包括缸筒、连杆和安装在连杆右端的活塞;连杆内部开设有一内腔;在内腔中安装有能沿内腔滑动的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与内腔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在连杆外端开设有连通至浮动活塞左侧内腔的进气口;活塞上或连杆右端开设有连通液压缸无杆腔与浮动活塞右侧内腔的油道。但是,在该连杆运动时,活塞会延伸出缸筒外,缸筒内的油会通过连杆泄漏至缸筒外,造成油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其优点是能够对连杆进行刮取,从而减少连杆上的油液的泄漏,从而节约储油筒内的油液,从而使筒内油液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便于减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包括储油筒、固接在储油筒一端的限位盖以及固接在储油筒另一端的缓冲装置,储油筒内滑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过限位盖,连杆穿过限位盖的一端固接有与储油筒内壁贴合的缓冲阀芯,所述缓冲阀芯上开设有通液孔;所述连杆远离缓冲阀芯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缓冲装置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限位盖靠近储油筒内壁的一侧固接有导向油封座,导向油封座上开设有通孔并与连杆贴合;导向油封座与限位盖连接处形成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内设置有防尘块,所述防尘块的一侧与限位盖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导向油封座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块底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连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在储油筒内运动从而在进行减振时,储油筒中的油液粘附在连杆的外壁上,防尘块与限位盖和导向油封座均抵接,从而对防尘块进行限位,从而限制防尘块的位移,防尘块上倾斜设置连接面,连接面与连杆侧壁抵接,从而在连杆运动时,连接面对连杆的侧壁进行刮取,从而减少跟随连杆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从而减少油液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块上开设有通孔,防尘块上的通孔内设置有若干防尘封,所述防尘封的一端抵接在防尘块的通孔内,防尘封的另一端抵接在连杆上;所述防尘封的硬度小于连杆的硬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封的一端抵接在防尘块上,另一端抵接在连杆上,从而限制防尘封的位移,同时在连杆运动时对连杆进行刮取,从而进一步减少跟随连杆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封具有弹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封具有弹性,在刮取时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加强与连杆的接触,从而便于对连杆上的油液的刮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封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封倾斜设置能够增加防尘封与连杆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便于对连杆上的油液进行刮取,从而减少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封与连杆抵接的一端靠近限位盖,所述防尘封与防尘块抵接的一端靠近导向油封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封在连接面靠近限位盖的一侧,在对连杆刮取时,防尘块先对连杆进行刮取,防尘封对连杆进行二次刮取,从而减少连杆上的油液,从而便于减少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封与连杆之间的夹角为30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封与连杆之间的夹角为30度,从而便于防尘封抵接在防尘块内,同时便于防尘封抵接在连杆上,从而便于对连杆上的油液进行刮取,从而减少连杆上的油液。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连杆在储油筒内运动从而在进行减振时,储油筒中的油液粘附在连杆的外壁上,防尘块与限位盖和导向油封座均抵接,从而对防尘块进行限位,从而限制防尘块的位移,防尘块上倾斜设置连接面,连接面与连杆侧壁抵接,从而在连杆运动时,连接面对连杆的侧壁进行刮取,从而减少跟随连杆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从而减少油液的浪费;2.防尘封具有弹性,在刮取时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加强与连杆的接触,从而便于对连杆上的油液的刮取;3.防尘封在连接面靠近限位盖的一侧,在对连杆刮取时,防尘块先对连杆进行刮取,防尘封对连杆进行二次刮取,从而减少连杆上的油液,从而便于减少运动出储油筒的油液。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体现导向油封座的示意图;图3是体现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体现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体现缓冲阀芯的示意图;图6是体现缓冲杆的示意图;图7是体现球面顶针的示意图;图8是体现缓冲块的示意图。图中:1、储油筒;11、限位盖;12、导向油封座;121、连接槽;122、抵接密封槽;123、抵接槽;124、缓冲槽;125、凸出部;13、防尘块;14、防尘封;15、缓冲活塞;151、减缓容腔;152、弹性卡圈;16、液压缓冲套;2、缓冲装置;21、气缸筒;211、积油腔;212、通油道;213、通油腔;214、气腔;215、浮动活塞;216、密封端盖;22、上连体座;221、第二连接孔;222、进油道;3、连杆;31、液压缓冲座;311、挡块;32、缓冲阀芯;321、通液孔;33、缓冲块;331、进油孔;332、加强头;333、泄油孔;334、缓冲容腔;335、凸块;3351、圆弧面;3352、过渡斜坡;336、橡胶垫;34、缓冲通道;35、缓冲杆;351、第一密封槽;352、第二密封槽;353、顶出头;354、行程块;355、锥形调节芯;36、紧固塞;37、球面顶针;4、连接块;41、调节螺杆;411、斜面;42、第一连接孔;5、弹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减振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储油筒1、设置在储油筒1一端的缓冲装置2以及与储油筒1内滑移连接的连杆3,连杆3远离储油筒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4,连接块4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2,连接块4远离第一连接孔42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连接块4与连杆3螺纹连接。储油筒1远离缓冲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盖11,限位盖11与储油筒1固定连接;限位盖11靠近储油筒1的一侧固接有导向油封座12,导向油封座12的外侧壁开设有连接槽121,连接槽121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储油筒1内壁和连接槽121底端均抵接;限位盖11和导向油封座12上均开设有通孔且限位盖11上的通孔和导向油封座12上的通孔均与连杆3配合,连杆3与限位盖11和导向油封座12均滑移连接;导向油封座12与连杆3接触处开设有抵接密封槽122,抵接密封槽122内设置有异形密封圈,异形密封圈的截面呈“凹”状;异形密封圈的一侧与连杆3抵接,另一侧与抵接密封槽122的底端抵接。导向油封座12通过连接槽121内的密封圈和抵接密封槽122内的异形密封圈分别与储油筒1和连杆3连接,从而加强导向油封座12与储油筒1和连杆3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少连杆3上的油液的泄漏。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油封座12靠近限位盖11的一端与限位盖11靠近导向油封座12的一端形成有抵接槽123,抵接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包括储油筒(1)、固接在储油筒(1)一端的限位盖(11)以及固接在储油筒(1)另一端的缓冲装置(2),储油筒(1)内滑动连接有连杆(3),连杆(3)穿过限位盖(11),连杆(3)穿过限位盖(11)的一端固接有与储油筒(1)内壁贴合的缓冲阀芯(32),所述缓冲阀芯(32)上开设有通液孔(321);所述连杆(3)远离缓冲阀芯(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2),所述缓冲装置(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盖(11)靠近储油筒(1)内壁的一侧固接有导向油封座(12),导向油封座(12)上开设有通孔并与连杆(3)贴合;导向油封座(12)与限位盖(11)连接处形成有抵接槽(123),所述抵接槽(123)内设置有防尘块(13),所述防尘块(13)的一侧与限位盖(1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导向油封座(12)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块(13)底端倾斜设置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连杆(3)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包括储油筒(1)、固接在储油筒(1)一端的限位盖(11)以及固接在储油筒(1)另一端的缓冲装置(2),储油筒(1)内滑动连接有连杆(3),连杆(3)穿过限位盖(11),连杆(3)穿过限位盖(11)的一端固接有与储油筒(1)内壁贴合的缓冲阀芯(32),所述缓冲阀芯(32)上开设有通液孔(321);所述连杆(3)远离缓冲阀芯(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2),所述缓冲装置(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盖(11)靠近储油筒(1)内壁的一侧固接有导向油封座(12),导向油封座(12)上开设有通孔并与连杆(3)贴合;导向油封座(12)与限位盖(11)连接处形成有抵接槽(123),所述抵接槽(123)内设置有防尘块(13),所述防尘块(13)的一侧与限位盖(1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导向油封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太云刘坤邓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曼杰汽车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