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765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涉及自行车零部件领域,包括第一前叉套体、第二前叉套体、立管和立管减震装置,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设于立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减震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弹簧座、主弹簧、中弹簧座、副弹簧组、下弹簧座和支撑管;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还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所述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调节垫片和调节底座,所述调节板包括调节轨道、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和三级减震处,所述调节底座两端设有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穿过调节板并通过调节垫片和螺母与调节板固定连接。这种减震自行车前叉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可进行减震级别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这种出行方式既健康又环保。现在的自行车的前叉有的是不带减震功能,当骑行时遇到路面颠簸时,会引起骑行者手臂的不适;有的自行车的前叉是双腿减震,这种减震方式会产生弹性元件压缩和回弹无法同步的现象,导致车体容易发生倾斜,引起骑行不适,同时,目前的减震自行车前叉的减震级别是不能调节的,不能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本技术设有立管减震装置,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本技术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可进行减震级别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包括第一前叉套体、第二前叉套体、立管和立管减震装置,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设于立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减震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弹簧座、主弹簧、中弹簧座、副弹簧组、下弹簧座和支撑管,所述上弹簧座下方设有上主引导柱,所述中弹簧座上方设有下主引导柱,所述上主引导柱和下主引导柱之间设有主弹簧,所述中弹簧座下方设有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所述下弹簧座上方设有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所述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和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之间分别设有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所述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组成副弹簧组;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还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所述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调节垫片和调节底座,所述调节板设于立管下部两侧,所述调节板包括调节轨道、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和三级减震处,所述调节底座设于下弹簧座下方,所述调节底座两端设有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穿过调节板并通过调节垫片和螺母与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垫片上设有调节孔。进一步的,所述上弹簧座、中弹簧座和下弹簧座的材质均为橡胶。进一步的,所述中弹簧座下方的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和下弹簧座上方的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分别对应设置,且呈正三角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垫片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与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和三级减震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对应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上端与下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端下端与第一前叉套体和第二前叉套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母配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有立管减震装置,并且立管减震装置包括主弹簧和副弹簧组,当自行车前轮受到地面的撞击时,先通过副弹簧组吸收一部分震动,再通过主弹簧进一步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上弹簧座、中弹簧座和下弹簧座的材质均为橡胶,均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2.本技术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通过将调节端置于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或三级减震处来调节弹性元件的预压缩量,进而调整立管的减震效果,从而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弹簧座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调节垫片的正视图、俯视图和A-A截面剖视图;图4是调节板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中:1为立管减震装置;2为第一前叉套体;3为第二前叉套体;4为立管;5为上弹簧座;51为上主引导柱;6为主弹簧;7为中弹簧座;71为下主引导柱;72为中副引导柱一;73为中副引导柱二;74为中副引导柱三;8为副弹簧组;81为弹簧三;82为弹簧二;83为弹簧一;9为下弹簧座;91为下副引导柱一;92为下副引导柱二;93为下副引导柱三;10为调节板;101为三级减震处;102为调节轨道;103为二级减震处;104为一级减震处;11为调节垫片;111为调节孔;12为调节端;13为螺母;14为调节底座:15为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4中,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包括第一前叉套体2、第二前叉套体3、立管4和立管减震装置1,所述立管减震装置1设于立管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减震装置1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弹簧座5、主弹簧6、中弹簧座7、副弹簧组8、下弹簧座9和支撑管15,所述上弹簧座5下方设有上主引导柱51,所述中弹簧座7上方设有下主引导柱71,所述上主引导柱51和下主引导柱71之间设有主弹簧6,所述中弹簧座7下方设有中副引导柱一72、中副引导柱二73和中副引导柱三74,所述下弹簧座9上方设有下副引导柱一91、下副引导柱二92和下副引导柱三93,所述中副引导柱一72、中副引导柱二73和中副引导柱三74和下副引导柱一91、下副引导柱二92和下副引导柱三93之间分别设有弹簧一83、弹簧二82和弹簧三81,所述弹簧一83、弹簧二82和弹簧三81组成副弹簧组8;所述立管减震装置1还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所述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10、调节垫片11和调节底座14,所述调节板10设于立管4下部两侧,所述调节板10包括调节轨道102、一级减震处104、二级减震处103和三级减震处101,所述调节底座14设于下弹簧座9下方,所述调节底座14两端设有调节端12,所述调节端12穿过调节板10并通过调节垫片11和螺母13与调节板10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垫片11上设有调节孔111。在上述的减震自行车前叉,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上弹簧座5、中弹簧座7和下弹簧座9的材质均为橡胶。在上述的减震自行车前叉,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中弹簧座7下方的中副引导柱一72、中副引导柱二73和中副引导柱三74和下弹簧座9上方的下副引导柱一91、下副引导柱二92和下副引导柱三93分别对应设置,且呈正三角形分布。在上述的减震自行车前叉,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调节垫片1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与一级减震处104、二级减震处103和三级减震处10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对应匹配。在上述的减震自行车前叉,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支撑管15上端与下弹簧座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端下端与第一前叉套体2和第二前叉套体3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减震自行车前叉,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调节端1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母13配套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自行车车轮在行进过程中受到来自地面的碰撞时,通过第一前叉套体2和第二前叉套体3将震动传递给支撑管15,通过支撑管15将震动传给副弹簧组8,起到一次减震的作用,然后震动通过中弹簧座7传给主弹簧6,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如果骑行者感觉弹性元件的压缩量太大或者太小,可通过调节端12抬高或者降低调节板10的高度,通过调节垫片11和螺母13将调节端12固定,进行减震级别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本技术设有立管减震装置,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本技术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可进行减震级别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骑行者的不同需求。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包括第一前叉套体、第二前叉套体、立管和立管减震装置,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设于立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减震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弹簧座、主弹簧、中弹簧座、副弹簧组、下弹簧座和支撑管,所述上弹簧座下方设有上主引导柱,所述中弹簧座上方设有下主引导柱,所述上主引导柱和下主引导柱之间设有主弹簧,所述中弹簧座下方设有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所述下弹簧座上方设有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所述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和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之间分别设有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所述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组成副弹簧组;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还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所述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调节垫片和调节底座,所述调节板设于立管下部两侧,所述调节板包括调节轨道、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和三级减震处,所述调节底座设于下弹簧座下方,所述调节底座两端设有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穿过调节板并通过调节垫片和螺母与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垫片上设有调节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包括第一前叉套体、第二前叉套体、立管和立管减震装置,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设于立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减震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弹簧座、主弹簧、中弹簧座、副弹簧组、下弹簧座和支撑管,所述上弹簧座下方设有上主引导柱,所述中弹簧座上方设有下主引导柱,所述上主引导柱和下主引导柱之间设有主弹簧,所述中弹簧座下方设有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所述下弹簧座上方设有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所述中副引导柱一、中副引导柱二和中副引导柱三和下副引导柱一、下副引导柱二和下副引导柱三之间分别设有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所述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组成副弹簧组;所述立管减震装置还设有减震等级调节装置,所述减震等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调节垫片和调节底座,所述调节板设于立管下部两侧,所述调节板包括调节轨道、一级减震处、二级减震处和三级减震处,所述调节底座设于下弹簧座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嘉德宇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