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318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机技术领域,车载电源系统包括:无线充电电路、有线充电电路、直流‑直流转换电路、高压电池包和低压蓄电池;有线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直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逆变电路、与逆变电路连接的变压器、与变压器连接的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无线充电电路的一端与地面供电装置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和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连接;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高压电池包连接;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低压蓄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缩小了车载电源系统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A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which involves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The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includes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a wired charging circuit, a DC converting circuit, a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 and a low voltage battery, and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which includes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 first filter circuit and a rectifying circuit connected by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 DC converter circuit consists of a inverter circuit, a transformer connected with a inverter circuit, a first AC DC conversion circuit connected to a transformer, and a second AC DC conversion circuit; one end of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and a grou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former and the first AC DC conversion circuit, the first AC DC conversion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age, and the second AC DC conversion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 voltage battery. The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volume of the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reduces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端电源系统主要包括车端接收线圈101和车端功率控制器102组成的无线充电系统100,车载充电机200,车端直流-直流(DriectCurrent-DriectCurrent,简称:DC-DC)变换器300,高压电池400和低压电池500。其中,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和车载充电机200分别与高压电池400和车端DC-DC变换器300连接,车端DC/DC变换器300与低压电池500连接,车载充电机200与充电口600连接,车端DC/DC变换器300与低压电池500连接;或者,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100与所述车载充电机200的输入端和充电口600连接;上述两种方式,导致功能重叠电路没有合理的利用,车端布置难度大、接插件多、成本高且体积大,且无线充电系统100与车载充电机200都需要额外的电源线束、通信线束和高压线束,导致布线困难,且增加了线间干扰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从而解决功能重叠电路没有合理利用,以及车端布置难度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包括:无线充电电路、有线充电电路、直流-直流转换电路、高压电池包和低压蓄电池;其中,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逆变电路、与所述逆变电路连接的变压器、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一端与地面供电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高压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连接。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车端接收线圈、第一电容和第一开关;其中,所述车端接收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车端接收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还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电感、栅极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lalOxideSemiconductor,简称:MOS)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和第十二电容。其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交流充电接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交流充电接口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其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栅极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和第八MOS管;其中,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其中,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变压器之间连接谐振电路;其中,所述谐振电路(34)包括:第三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绕组两端并联第四电感。其中,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栅极均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和第十二MOS管;其中,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源极和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高压电池包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源极之间连接第二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高压电池包的正极连接,且所述第二开关的两端并联预充电电阻。其中,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栅极均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第十三MOS管和第十四MOS管;其中,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之间串联所述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和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绕组和所述第四绕组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之间连接第三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其中,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5)之间连接第一稳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五电感、栅极分别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第十五MOS管、第十六MOS管、第十七MOS管和第十八MOS管;所述第十五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十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六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源极之间连接第四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其中,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之间连接第二稳压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第十九MOS管、第六电感和第七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十九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十九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电感的一端和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与低压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连接;在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之间连接第五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第五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其中,还包括: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路,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无线充电电路和有线充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结合在一起,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电路(1)、有线充电电路(2)、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高压电池包(4)和低压蓄电池(5);其中,所述有线充电电路(2)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1),分别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1)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22)和整流电路(23);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包括:逆变电路(31)、与所述逆变电路(31)连接的变压器(T1)、与所述变压器(T1)连接的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3);所述无线充电电路(1)的一端与地面供电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和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连接;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与所述高压电池包(4)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3)与所述低压蓄电池(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电路(1)、有线充电电路(2)、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高压电池包(4)和低压蓄电池(5);其中,所述有线充电电路(2)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1),分别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1)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22)和整流电路(23);其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包括:逆变电路(31)、与所述逆变电路(31)连接的变压器(T1)、与所述变压器(T1)连接的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3);所述无线充电电路(1)的一端与地面供电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和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连接;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2)与所述高压电池包(4)连接;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电路(33)与所述低压蓄电池(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1)包括:车端接收线圈(L1)、第一电容(C1)和第一开关(K1);其中,所述车端接收线圈(L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车端接收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还与外部的驱动电路(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1)包括:第一电感(Lf1)、栅极与外部的驱动电路(6)连接的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Q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f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f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2)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2)包括并联的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和第十二电容(C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23)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交流充电接口(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交流充电接口(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31)包括:栅极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6)连接的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和第八MOS管(Q8);其中,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Q7)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Q8)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MOS管(Q8)的源极与所述第七MOS管(Q7)的源极和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31)与所述变压器(T1)之间连接谐振电路(34);其中,所述谐振电路(34)包括:第三电感(L3)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绕组两端并联第四电感(L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春鹏苏伟蒋荣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