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59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29
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镜壳通过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在一对罩部件(14、15)中的一方(15)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从该一方的罩部件(15)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部(34),所述卡合突部(34)在其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爪(35),并且所述卡合突部(34)具有配置成比第1卡合爪(35)靠所述一方的罩部件(15)的所述内表面侧的第2卡合爪(36),在所述一对罩部件(14、15)中的另一方(14)上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第1卡合爪(35)弹性地卡合的第1卡止部(37)以及与所述第2卡合爪(36)弹性地卡合的第2卡止部(38)。由此,能够防止构成镜壳的罩部件相互的结合由于外力和振动而松脱。

Car door mirror

\u4e00\u79cd\u8f66\u8f86\u7528\u8f66\u95e8\u540e\u89c6\u955c\uff0c\u5176\u955c\u58f3\u901a\u8fc7\u591a\u4e2a\u6811\u8102\u5236\u7684\u7f69\u90e8\u4ef6\u7684\u76f8\u4e92\u7ed3\u5408\u800c\u6784\u6210\uff0c\u5728\u4e00\u5bf9\u7f69\u90e8\u4ef6(14\u300115)\u4e2d\u7684\u4e00\u65b9(15)\u4e0a\u4e00\u4f53\u5730\u7a81\u51fa\u8bbe\u7f6e\u6709\u4ece\u8be5\u4e00\u65b9\u7684\u7f69\u90e8\u4ef6(15)\u7684\u5185\u8868\u9762\u5411\u5185\u4fa7\u7a81\u51fa\u7684\u5361\u5408\u7a81\u90e8(34)\uff0c\u6240\u8ff0\u5361\u5408\u7a81\u90e8(34)\u5728\u5176\u672b\u7aef\u90e8\u5177\u6709\u7b2c1\u5361\u5408\u722a(35)\uff0c\u5e76\u4e14\u6240\u8ff0\u5361\u5408\u7a81\u90e8(34)\u5177\u6709\u914d\u7f6e\u6210\u6bd4\u7b2c1\u5361\u5408\u722a(35)\u9760\u6240\u8ff0\u4e00\u65b9\u7684\u7f69\u90e8\u4ef6(15)\u7684\u6240\u8ff0\u5185\u8868\u9762\u4fa7\u7684\u7b2c2\u5361\u5408\u722a(36)\uff0c\u5728\u6240\u8ff0\u4e00\u5bf9\u7f69\u90e8\u4ef6(14\u300115)\u4e2d\u7684\u53e6\u4e00\u65b9(14)\u4e0a\u4e00\u4f53\u5730\u8bbe\u7f6e\u6709\u4e0e\u6240\u8ff0\u7b2c1\u5361\u5408\u722a(35)\u5f39\u6027\u5730\u5361\u5408\u7684\u7b2c1\u5361\u6b62\u90e8(37)\u4ee5\u53ca\u4e0e\u6240\u8ff0\u7b2c2\u5361\u5408\u722a(36)\u5f39\u6027\u5730\u5361\u5408\u7684\u7b2c2\u5361\u6b62\u90e8(38)\u3002 Thereby, it is possible to prevent the cover parts of the mirror shell from being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and loose due to external force and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镜壳通过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的相互结合而构成。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知有下述一种部件:多个罩部件被相互结合从而构成镜壳,作为多个罩部件中的一对罩部件的上侧罩和下侧罩利用卡合爪的弹性卡合而被相互结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2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部件中,当对镜壳作用外力或是施加振动,则卡合爪会向卡合解除方向挠曲,弹性卡合有可能被解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构成镜壳的罩部件相互的结合由于外力或振动而松脱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镜壳通过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其第1特征在于,在多个罩部件中的一对罩部件中的一方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所述卡合突部从该一方的罩部件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卡合突部在其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爪,并且所述卡合突部具有配置成比第1卡合爪靠所述一方的罩部件的所述内表面侧的第2卡合爪,在所述一对罩部件中的另一方上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第1卡合爪弹性地卡合的第1卡止部以及与所述第2卡合爪弹性地卡合的第2卡止部。此外本专利技术在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第2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合爪被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该位置是在与所述卡合突部的挠曲方向以及所述卡合突部从所述一方的罩部件突出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卡合爪错开的位置。并且本专利技术在第1或第2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第3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合爪离开所述一方的罩部件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卡合突部一体地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特征,即使卡合突部由于外力活振动而向解除其末端部的第1卡合爪的弹性卡合的一侧挠曲,由于卡合突部的基端部侧的挠曲量比末端部的挠曲量少,因此,比第1卡合爪靠近卡合突部的基端部附近的第2卡合爪的弹性卡合不会被解除,能够防止罩部件相互的结合由于外力或振动而松脱。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由于第2卡合爪在与卡合突部的挠曲方向以及卡合突部从一方的罩部件突出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1卡合爪错开,因此,能够简化使第1和第2卡合爪卡合的第1和第2卡止部的结构,能够简化用于对另一方的罩部件进行模具成型的模具的结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由于第2卡合爪离开一方的罩部件的内表面,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第2卡合爪的存在而在一方的罩部件的外表面上产生凹陷。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位于立起位置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位于立起位置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3是下侧罩和上侧罩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4是示出上侧罩的第1和第2卡合爪与下侧罩的第1和第2卡止部弹性地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6是沿图5的箭头6方向观察上侧罩的一部分的图。(第1实施方式)标号说明11:车门后视镜;12:镜壳;13:作为罩部件的壳主体;14:作为罩部件的下侧罩;15:作为罩部件的上侧罩;34:卡合突部;35:第1卡合爪;36:第2卡合爪;37:第1卡止部;38:第2卡止部;46:挠曲方向;47:突出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随附的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首先,在图1和图2中,以能够被收纳的方式被支撑于四轮乘用车辆的副驾驶席侧的侧门的车门后视镜11的镜壳12是由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壳12由下述部件构成:作为第1罩部件壳的主体13,其具有收容后视镜16的后视镜收容凹部17;作为第2罩部件的下侧罩14,其从下方覆盖该壳主体13的下部;以及作为第3罩部件的上侧罩15,其从与所述后视镜16相反的方向覆盖所述壳主体13。所述壳主体13被安装在所述侧门上的基座部件18支撑,在该基座部件18的下部安装有覆盖该基座部件18的下部的基座罩19。而且,所述镜壳12在从所述侧门向侧方突出的立起位置和收纳于所述侧门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所述下侧罩14上安装有视觉辅助镜20,在所述镜壳12位于立起位置时,所述视觉辅助镜20朝向前方。该视觉辅助镜20是用于对比副驾驶席侧的侧门靠前方的车辆侧方进行视认的,驾驶员利用配置在车厢内的前部的反射镜和所述视觉辅助镜20能够对比副驾驶席侧的侧门靠前方的车辆侧方进行视认。此外,在所述上侧罩15上设置有开口部21,所述开口部21在所述镜壳12位于立起位置时朝向侧方和后方开口,面向该开口部21的侧转向灯22被安装在所述上侧罩15的内表面上。在图3中,在所述下侧罩14的上部,从所述基座部件18侧起依次隔开间隔地一体突出设置有第1、第2、第3、第4以及第5定位部24、25、26、27、28,所述第1、第2、第3、第4以及第5定位部24、25、26、27、28各自形成有矩形的定位孔24a、25a、26a、27a、28a,同时,所述第1、第2、第3、第4以及第5定位部24、25、26、27、28与所述上侧罩15的下部的内表面重叠。另一方面,在所述上侧罩15的下部内表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第1、第2、第3以及第4定位突起29、30、31、32,并且,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第5定位突起(未图示),第1、第2、第3以及第4定位突起29、30、31、32用以被插入所述第1~第4定位部24~27的定位孔24a~27a中,第5定位突起用以被插入第5定位部28的定位孔28a中。一并参照图4和图5,构成所述镜壳12的多个罩部件中的一对罩部件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相互结合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所述镜壳12的所述壳主体13、所述下侧罩14以及所述上侧罩15中的所述下侧罩14和所述上侧罩15按照本专利技术而被结合。在作为所述下侧罩14和所述上侧罩15中的一方的上侧罩15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34,所述卡合突部34从该上侧罩15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卡合突部34在其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爪35,并且,所述卡合突部34具有配置成比第1卡合爪35靠所述上侧罩15的所述内表面侧的一对第2卡合爪36,在作为所述下侧罩14和所述上侧罩15中的另一方的下侧罩14上,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第1卡合爪35弹性地卡合的第1卡止部37以及在所述第2卡合爪36弹性地卡合的一对第2卡止部38。一并参照图6,所述卡合突部34以被配置在所述第1和第2定位突起29、30之间的方式从所述上侧罩15的下部内表面朝向内侧突出,同时形成为宽度随着朝向末端侧而变窄的梯形,第1卡合爪35形成为从所述卡合突部34的末端向下方呈直角地弯曲,所述第2卡合爪36形成为在比所述第1卡合爪35靠所述上侧罩15的内表面侧处从所述卡合突部34的两侧向下方突出。另一方面,第1卡止部37具有下方开放的大致U字形的横截面形状,从所述下侧罩14的上部内表面一体地突出设置,第1卡合爪35能够与该第1卡止部37的突出端弹性地卡合。并且,第2卡止部38以从第1卡止部37的基端部向两侧延伸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在所述下侧罩14的上部内表面上。此外,所述卡合突部34在与第1卡止部37的卡合时以及与第1卡止部37的卡合解除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镜壳(12)通过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13、14、15)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罩部件(13~15)中的一对罩部件(14、15)中的一方(15)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34),所述卡合突部(34)从该一方的罩部件(15)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卡合突部(34)在其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爪(35),并且所述卡合突部(34)具有配置成比第1卡合爪(35)靠所述一方的罩部件(15)的所述内表面侧的第2卡合爪(36),在所述一对罩部件(14、15)中的另一方(14)上一体地设置有与所述第1卡合爪(35)弹性地卡合的第1卡止部(37)以及与所述第2卡合爪(36)弹性地卡合的第2卡止部(3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9 JP 2014-257606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镜壳(12)通过多个树脂制的罩部件(13、14、15)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罩部件(13~15)中的一对罩部件(14、15)中的一方(15)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34),所述卡合突部(34)从该一方的罩部件(15)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所述卡合突部(34)在其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爪(35),并且所述卡合突部(34)具有配置成比第1卡合爪(35)靠所述一方的罩部件(15)的所述内表面侧的第2卡合爪(36),在所述一对罩部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藤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