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937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15
一种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不易产生因镜外壳的轮廓形状而使从灯放射的光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显示与设计者所设想的图案不同的发光图案的现象。在镜外壳(14)组装有侧转向灯(16)。在镜外壳(14)的侧转向灯(16)的灯头(26)的上方位置形成有向下倾斜面(32)。向下倾斜面(32)斜向下地倾斜,且具有光泽。从灯头(26)放射到外界的转向灯光的一部分被向下倾斜面(32)反射。以该反射光在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位置通过的方式设定了灯头(26)与向下倾斜面(32)的相对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镜外壳配置有灯的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不易产生因镜外壳的轮廓形状而使从灯放射的光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显示与设计者所设想的图案不同的发光图案的现象。
技术介绍
图2表示本申请人的产品的以往的带灯的车门后视镜的外壳和侧转向灯的灯头的截面形状。这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与后述的图3的A-A向视位置相当的位置的截面形状。在图2中,在与表示图3的A-A向视截面的图1相对应的部位,使用了与图1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通用的附图标记。在镜外壳14中组装有侧转向灯16。转向灯光从构成侧转向灯16的发光部的灯头26朝向外界放射。镜外壳14的轮廓具有构成该轮廓的下侧部分的下罩22和构成该轮廓的上侧部分的上罩20。下罩22的表面由暗色且无涂装的非镀覆面构成。即、下罩22的表面由构成下罩22的塑料材料的裸露面构成,由例如磨砂面等非光泽面构成。上罩20的表面由镀铬的、银白色的具有光泽的装饰金属镀覆面(镜面)构成。在上罩20上,主要出于外观设计上的目的,在灯头26的上方位置形成有沿着横向延伸的突起部30。与此相伴,在突起部30的顶部30a的下侧形成有沿着横向延伸的斜向下倾斜的向下倾斜面32。下罩22具有被配置于上罩20的向下倾斜面32与灯头26之间的部分22a。以下,将该部分22a称为“中间配置部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0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图2的以往的带灯的车门后视镜中,从灯头26朝向外界放射的转向灯光的一部分被由镀覆面构成的、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32反射,而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侧方放射。图2的剖面线表示由该向下倾斜面32反射的反射光所放射的上下方向的区域。据此,转向灯光的由向下倾斜面32反射的反射光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侧方而从水平方向的下侧向上侧的较宽的区域放射。该反射光对其他车辆、行人来说并不晃眼。不过,车门后视镜的设计者意图在于,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转向灯光以仅灯头26明亮地发光的发光图案显示,从而设计了该车门后视镜。因而,对于向下倾斜面32反射的反射光也同时明亮地显示,由于使转向灯光变成以与所设想的图案不同的发光图案显示,因此,并不优选。尤其是,在该车门后视镜中,形成有向下倾斜面32的上罩20的表面由具有光泽的镀覆面(镜面)构成,因此,由向下倾斜面32反射的反射光刺眼。另外,在图2的设计中,在灯头26与上罩20之间配置有下罩22的中间配置部分22a。该中间配置部分22a的表面由例如暗色的磨砂面(非光泽面)构成,因此,该表面不产生光泽面所产生的那样的反射。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转向灯光被隔着下罩22的中间配置部分22a而位于上下的两部位(即向下倾斜面32和灯头26)分开地显示,转向灯光变得不美观。本专利技术欲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的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即本专利技术维持在镜外壳的轮廓的、发光部的上方位置配置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且不易产生使从灯放射的光被该向下倾斜面反射而被其他车辆、行人看到的现象。作为不易产生该现象的结果,不易产生从灯放射的光显示与设计者所设想的图案不同的发光图案的现象。此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如下所述:替代使转向灯光透过灯头而直接向外界水平方向放射,而是有意地由镜外壳的倾斜面反射转向灯光而向外界水平方向放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在镜外壳组装有灯的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其中,在该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从该车辆的前方侧看来,该车辆用外后视镜在该镜外壳的正面部或侧面部具有使所述灯的光朝向外界放射的发光部,所述镜外壳在外表面的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上方位置的部分具有向斜下方倾斜的、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以在所述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发光部放射且被所述向下倾斜面反射的光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的方式,设定了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据此,即使从灯放射的光被外壳的、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反射,其反射光也会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因此,该反射光从水平方向的无限远处看不到,因而,该反射光不易被其他车辆、行人看到。因而,能够维持在镜外壳配置向下倾斜面且能够使从灯放射的光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显示与设计者所设想的图案不同的发光图案的现象不易发生。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镜外壳能够在外表面的位于所述向下倾斜面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部分具有非光泽面、或倾斜角度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面。在镜外壳具有这样的构造的情况下,若来自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的反射光沿着包含外界的水平方向的方向放射,则存在如下可能性: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灯光成为在发光部和向下倾斜面处强烈地发光,在位于发光部与向下倾斜面之间的面、即非光泽面、或倾斜角度与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面处不强烈地发光的发光图案。此时,从其他车辆、行人看来,灯光成为被沿着上下分开的发光图案,灯光变得不美观。与此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镜外壳即使在发光部与向下倾斜面之间具有非光泽面、或倾斜角度与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面,来自向下倾斜面的反射光也会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因此,该反射光不易被其他车辆、行人看到。因而,可防止灯光成为被沿着上下分开的发光图案,其结果,可防止该灯光变得不美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镜外壳的所述向下倾斜面能够具有镀覆面。在向下倾斜面具有镀覆面的情况下,与向下倾斜面是非镀覆面的情况相比,灯光的被向下倾斜面反射的反射光变强,因此,可更大程度地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设为,以由所述向下倾斜面反射的灯光在沿着水平方向距其反射位置1m的位置,在比沿着垂直方向距地面190cm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通过的方式,设定了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据此,即使从身高较高的行人看来,只要不是相当靠近车辆,也能够看不到来自向下倾斜面的灯的反射光。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所述向下倾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设定成70度以上。据此,能够不易看到来自向下倾斜面的灯的反射光。本专利技术能够设为,所述镜外壳在所述发光部的上方位置具有突起部,所述向下倾斜面形成于所述突起部的顶部的下侧。据此,在采用在发光部的上方位置具有突起部的形状作为镜外壳的外观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他车辆、行人不易看到被在突起部的顶部的下侧形成的向下倾斜面反射的灯光。本专利技术能够设为,所述镜外壳具有构成该镜外壳的轮廓的下侧部分的下罩和构成所述该镜外壳的轮廓的上侧部分的上罩,所述向下倾斜面由所述上罩构成,所述上罩具有镜面反射率比所述下罩的外表面的镜面反射率高的外表面。据此,向下倾斜面由具有镜面反射率较高的外表面的外壳上侧零部件构成,因此来自向下倾斜面的灯的反射光的强度较强。不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来自向下倾斜面的反射光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因此,该反射光不易被其他车辆、行人看到。因而,能够方便地采用上罩具有通过光泽镀覆、光泽涂装等形成的光泽面(平滑面),且下罩具有非镀覆而是磨砂等的非光泽面(非平滑面)那样的外壳轮廓构造。本专利技术能够设为,所述下罩具有配置于所述向下倾斜面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部分,该部分具有所述非光泽面、或倾斜角度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面。据此,无论下罩在向下倾斜面与发光部之间是否具有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其在镜外壳组装有灯,其中,在该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从该车辆的前方侧看来,该车辆用外后视镜在该镜外壳的正面部或侧面部具有使所述灯的光朝向外界放射的发光部,所述镜外壳在外表面的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上方位置的部分包括向斜下方倾斜的、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以从所述发光部放射且被所述向下倾斜面反射的光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的方式,设定了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28 JP 2014-1533011.一种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其在镜外壳组装有灯,其中,在该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从该车辆的前方侧看来,该车辆用外后视镜在该镜外壳的正面部或侧面部具有使所述灯的光朝向外界放射的发光部,所述镜外壳在外表面的位于所述发光部的上方位置的部分包括向斜下方倾斜的、具有光泽的向下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用外后视镜搭载于车辆且所述镜外壳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以从所述发光部放射且被所述向下倾斜面反射的光实质上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外界放射的方式,设定了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相对位置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其中,所述镜外壳在外表面的位于所述向下倾斜面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部分具有非光泽面、或倾斜角度与所述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灯的车辆用外后视镜,其中,所述镜外壳的所述向下倾斜面具有镀覆面。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石浩多西村俊彦安田道央巴尼达·利陶凯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