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其能提高开闭车门后视镜的操作性。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具有壳体(20),该壳体(20)设有由保持件(40)和基座(45)夹持的滑动部(23)。在滑动部(23)上设有保持件侧滑动面(24)和基座侧滑动面(25),该保持件侧滑动面(24)在保持件(40)的第1球面(41)上滑动,该基座侧滑动面(25)在基座(45)的第2球面(46)上滑动。在第1球面(41)和保持件侧滑动面(24)构成的接触面对、以及第2球面(46)和基座侧滑动面(25)构成的接触面对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对的相对表面上设有凹部(51~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其能提高开闭车门后视镜的操作性。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具有壳体(20),该壳体(20)设有由保持件(40)和基座(45)夹持的滑动部(23)。在滑动部(23)上设有保持件侧滑动面(24)和基座侧滑动面(25),该保持件侧滑动面(24)在保持件(40)的第1球面(41)上滑动,该基座侧滑动面(25)在基座(45)的第2球面(46)上滑动。在第1球面(41)和保持件侧滑动面(24)构成的接触面对、以及第2球面(46)和基座侧滑动面(25)构成的接触面对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对的相对表面上设有凹部(51~54)。【专利说明】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停车时能够折叠的车门后视镜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为了保持后视镜,车门后视镜设有基座等安装用构件,该车门后视镜安装于车辆(汽车等)的车门的侧面。在车辆行驶时,为了使驾驶员能够确认车辆后方的状况,该车门后视镜面向车辆后方。相对于此,在车辆停止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叠。 该折叠动作、即后视镜的开闭动作例如是绕固定于基座的轴进行转动的动作。为了进行这样的动作,存在使固定有后视镜的构件与基座之间滑动的构造(例如专利文献1)0此时,在滑动面上作用有规定的负荷。该滑动面有时为使以轴为中心的球面彼此之间滑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82300号公报 在上述例子中,平面彼此接触而构成滑动面。因此,滑动所需的负荷增大。当滑动所需的负荷增大时,特别是在手动的情况下,操作性变差。上述例子为平面彼此接触的情况,但在球面彼此接触的情况下也同样,当滑动阻力增大时操作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开闭车门后视镜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用于将车门后视镜安装于车辆侧部的车门,可使车门后视镜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叠,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包括:轴构件,其配置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保持件 ,其固定于上述轴构件,形成有面向车辆下方的大致半球面状的第1球面;基座,其设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与上述第1球面相面对且凹陷的第2球面;以及壳体,其作为固定后视镜主体,且设有由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第2球面夹持的滑动部,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部上设有保持件侧滑动面和基座侧滑动面,该保持件侧滑动面与上述保持件的上述第1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1球面上滑动,该基座侧滑动面与上述基座的上述第2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2球面上滑动;在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以及上述第2球面和上述基座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对的相对表面上设有凹部。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上述保持件和上述滑动部由彼此不同的材质形成,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和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和上述滑动部中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较大的一方上形成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较深;上述基座和上述滑动部由彼此不同的材质形成,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和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构成为:在上述基座和上述滑动部中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较大的一方上形成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较深。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设于上述接触面对的上述相对表面的上述各凹部分别为以上述轴构件为中心地沿周向延伸的弧状。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和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和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中,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和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沿周向交替地设置。 专利技术的效果 采用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用于将车门后视镜安装于车辆侧部的车门,可使车门后视镜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叠,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包括:轴构件,其配置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保持件,其固定于上述轴构件,形成有面向车辆下方的大致半球面状的第1球面;基座,其设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与上述第1球面相面对且凹陷的第2球面;以及壳体,其作为固定后视镜主体,且设有由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第2球面夹持的滑动部,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部上设有保持件侧滑动面和基座侧滑动面,该保持件侧滑动面与上述保持件的上述第1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1球面上滑动,该基座侧滑动面与上述基座的上述第2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2球面上滑动;在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以及上述第2球面和上述基座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对的相对表面上设有凹部,因此,能够降低各滑动面上的接触阻力,能够提高滑动性。而且,能够抑制在滑动时产生摩擦热。由此,即使经过多年的长期使用,也能够不易引起变形。另外,由于靠轴构件的中心侧(以轴构件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内侧)的表面互相抵接,因此,能够消除轴在后视镜的旋转动作时的抖动,从而能够使旋转操作稳定。 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因此,能够抑制随着滑动而产生的后视镜变形对操作性造成影响。 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上述保持件和上述滑动部由彼此不同的材质形成,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和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构成为:在上述保持件和上述滑动部中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较大的一方上形成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较深;上述基座和上述滑动部由彼此不同的材质形成,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和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的深度构成为:在上述基座和上述滑动部中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较大的一方上形成的上述凹部的深度较深;因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蠕变变形)所引起的滑动性的劣化。 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设于上述接触面对的上述相对表面的上述各凹部分别为以上述轴构件为中心地沿周向延伸的弧状,因此,能够设置容易滑动的部分和容易固定的部分,使滑动性能等产生段位感(日语:節度感),从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设于上述第1球面的上述凹部和设于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设于上述第2球面的上述凹部和设于上述基座侧滑动面的上述凹部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因此,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增大,使车门后视镜的固定状态稳定。另外,由于在滑动中该接触面积减小,因此,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用于将车门后视镜安装于车辆侧部的车门,可使车门后视镜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叠,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包括:轴构件,其配置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保持件,其固定于上述轴构件,形成有面向车辆下方的大致半球面状的第1球面;基座,其设于上述车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与上述第1球面相面对且凹陷的第2球面;以及壳体,其作为固定后视镜主体,且设有由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第2球面夹持的滑动部,该车门后视镜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部上设有保持件侧滑动面和基座侧滑动面,该保持件侧滑动面与上述保持件的上述第1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1球面上滑动,该基座侧滑动面与上述基座的上述第2球面接触并在上述第2球面上滑动,在上述第1球面和上述保持件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以及上述第2球面和上述基座侧滑动面构成的接触面对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对的相对表面上设有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泽心,大场慧三,今釜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