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875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构造,能够通过腰线加强件来提高车门的刚性,且能够抑制车室内乘坐性的下降。在腰线加强件(20),沿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有向车室侧开口的半圆状的凹部(21),关于凹部(21)的深度,中央部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方形两端部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其具有圆筒状的腰线加强件,该腰线加强件固定在构成车辆的车门的内面板的内侧。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如下技术:在乘用车等车辆中,例如以抑制因前方碰撞等产生的车辆变形为目的,而在车辆的车门上、例如与前座位对应的前方车门上设置腰线加强件。对于该腰线加强件的构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有一种形成为管状(圆筒状)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5092号公报能够通过在车门上设置这种腰线加强件来提高车门的刚性,例如能够在前方碰撞可有效抑制车辆(车门)的变形。另外,通过将腰线加强件形成为圆筒状,与使用钢板等板材所形成的构造相比,可缩小腰线加强件的设置空间。但是,设置腰线加强件的情况与未设置的情况相比,车室空间减少,车室内乘坐性下降。特别是,在轻型汽车等的小型车辆中,车室内乘坐性的下降显著。因此,希望进一步缩小设置腰线加强件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腰线加强件来提高车门的刚性、且可抑制车室内乘坐性下降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第I方式是一种,具有圆筒状的腰线加强件,该腰线加强件固定在构成车辆的前方车门的内面板的内侧,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该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腰线加强件,沿该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有向车室侧开口的半圆状的凹部,关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中央部比所述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浅。在该第I方式中,关于腰线加强件的车宽方向的宽度,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厚,两端部比其薄。由此,可通过腰线加强件来提高车门的刚性,且可抑制车室内乘坐性的下降。例如,在发生前方碰撞等的情况下,前方车门的中央部最容易变形。但是,在前方车门的中央部,由于腰线加强件的宽度形成得厚,因此,可有效抑制车身(前方车门)的变形。另一方面,碰撞时的输入较小的腰线加强件的两端部的宽度即使较窄,也可抑制车身的变形,将宽度做窄,相应地,可确保扩大车室空间。本技术的第2方式以第I方式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从所述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浅。在该第2方式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抑制腰线加强件的一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可更有效抑制车身(前方车门)的变形。本技术的第3方式以第2方式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件的车室侧的长度方向外缘形成为圆弧状。在该第3方式中,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更可靠地抑制腰线加强件的一部分产生应力集中。本技术的第4方式以第1-3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面板形成向车室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腰线加强件固定在由所述突出部划分的槽部内。本技术的第5方式以第4方式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所述槽部的深度,比所述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所述槽部的深度浅。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可通过腰线加强件来提高前方车门的刚性,可有效抑制车辆碰撞时的车身变形,且还可抑制因设置腰线加强件所导致的车室内乘坐性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车辆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车辆的横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腰线加强件和内面板的安装构造的车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剖视图,是图2中A-A '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的剖视图,是图2中B-B '线的剖视图。图6(a)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腰线加强件的图。图6(b)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腰线加强件的图符号说明I 车辆10 车门11 外面板12 内面板13 车门面板14 车门内饰板15 窗开口16 前支柱(A支柱)17 中央支柱(B支柱)18 突出部19 槽部20 腰线加强件21 凹部30 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等的车辆I的侧面上的车门10的构造。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0是与车辆I的前座位对应的前方车门,具有:车门面板13,该车门面板13包括构成车辆I外板的外面板11、和配置在外面板11的车室侧的内面板12 ;以及由树脂材料等形成、配置在内面板12的车室侧的车门内饰板14。另外,在车门面板13内的空间,收容有窗玻璃及其升降装置、门锁系统等。另外,车门10的、以抑制前方碰撞等车辆碰撞时的车身变形为目的的加强部件即腰线加强件20设在窗开口 15的下侧缘部(所谓的腰线)附近。腰线加强件20由圆筒状的钢材形成且沿车辆I的前后方向延伸。该腰线加强件20形成为从车辆I的前支柱(A支柱)16到达中央支柱(B支柱)17的长度。并且,该腰线加强件20固定在内面板12的内侧,即固定在外面板11侧的面上。这里,如上所述,在由外面板11和内面板12构成的车门面板13内,必须确保用于收容窗玻璃等的空间。因此,在内面板12的腰线附近,形成有向车室侧突出的突出部18,在由该突出部18划分的槽部19内固定有腰线加强件20 (参照图4)。由此,可在车门面板13内确保所需的空间。腰线加强件20固定到内面板12上的固定方法不作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经由托架30而固定在内面板12上。具体地说,通过弧焊将腰线加强件20和各托架30接合,通过多个部位的点焊将各托架30接合于内面板12ο另外,在本技术的腰线加强件20上,如图4及图5所示,沿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有向车室侧开口的半圆状的凹部21。关于该凹部21的深度,中央部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浅。例如,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凹部21距开口面的深度Dl (参照图4),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凹部21距开口面的深度D2(参照图5)浅。换言之,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Wl,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宽度W2宽。通过将腰线加强件20做成这种结构,可提高车门10的刚性,且还可抑制车室内乘坐性的下降。例如,在发生前方碰撞等的情况下,由于在腰线加强件2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弯矩为最大,因此,车门10的车辆I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最容易变形。但是,在车门10的中央部,由于腰线加强件20的宽度(直径)W1较厚,因此,可有效抑制包含车门10在内的车身变形。另一方面,在由碰撞时的输入所产生的弯矩较小的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即使宽度W2较窄也可抑制车身变形,将宽度W2做窄,相应地,与车门10的中央部相比可确保宽大的车室空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腰线加强件20的内面板12的槽部19形成为与腰线加强件20的宽度对应的深度。具体地说,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槽部19深度D3(参照图5),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槽部19深度D4(参照图4)浅。因此,通过与内面板12的形状即槽部19的形状相一致地形成车门内饰板14,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从腰线加强件20至车门内饰板14的突出量Hl (参照图5)就被抑制得比腰线加强件2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从腰线加强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车门构造,具有圆筒状的腰线加强件,该腰线加强件固定在构成车辆的前方车门的内面板的内侧,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该车辆的车门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腰线加强件,沿该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有向车室侧开口的半圆状的凹部,关于所述凹部的深度,中央部比所述腰线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增信哉须贺健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