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443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车门内板组件包括:车门内板;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具有前上固定端和后下固定端,所述前上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后下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其中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前侧,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倾斜设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可以吸收车辆碰撞时传递到车门上的冲击,而且质量轻,制造难度低。

Vehicle door inner panel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 vehicle door inner panel assembly and has the vehicle door inner panel assembly includes a door inner panel; the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the first reinforcing structure has the fixed end and after a fixed end, wherein the front fixed end is fix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inner door panel and the post fixed end is fix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door panel, wherei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wherein the front end is positioned at the rear fixed fixed end side in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wherein the front fixed end in the post above the fixed end, and the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of inclined. The door inner panel assembly for the vehicl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can absorb the impact on the car door when the vehicle collides, and the quality is light, and the manufacturing is difficu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该车门内板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上铰链安装部位配有铰链安装补强板,在下铰链安装部位配有铰链安装补强板,车门内板采用前部与后部不等板厚处理(前部较厚作为补强),两个铰链安装补强板分别与车门内板连接。车门内板板厚一般为0.7mm,而采用局部补强的小尺寸安装加强板,如果为了满足刚度要求,相应的车门内板前部板厚需增加(较多采用1.2mm或1.4mm),工艺上采用激光拼焊板或分块焊接,导致车门重量增加及制造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该车门内板组件可以吸收车辆碰撞时传递到车门上的冲击,而且质量轻,制造难度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包括:车门内板;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具有前上固定端和后下固定端,所述前上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后下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其中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前侧,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倾斜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板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结构,可以提高车门内板的强度,以及下铰链处的安装刚度,进一步地还可以有利于车门吸收车辆前端发生撞击传递到车门上的冲击,提高车门在车身上的安装稳定性。而且,车辆的车门内板可以降低重量,还可以降低车门内板的制造难度。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板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车门下铰链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上固定端包括:第一横向固定部和第一纵向固定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和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均构造为板状结构且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对应固定区域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下固定端包括:第二横向固定部和第一高度固定部,所述第二横向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第一高度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固定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高度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横向固定部和所述第一高度固定部均构造为板状结构且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对应固定区域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上固定端和后下固定端之间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本体部构造为板状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门内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固定在车门上铰链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在0.65mm-0.7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具有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的车辆的车门内板可以吸收车辆前端发生撞击传递到车门上的冲击,提高车门在车身上的安装稳定性。而且,车辆的车门内板可以降低重量,还可以降低车门内板的制造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内板组件100;车门内板10;第一加强结构20;前上固定端30;第一横向固定部31;第一纵向固定部32;后下固定端40;第二横向固定部41;第一高度固定部42;第一本体部50;第二加强结构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100可以包括车门内板10和第一加强结构20。第一加强结构20具有前上固定端30和后下固定端40,前上固定端30固定在车门内板10的前侧,后下固定端40固定在车门内板10的下部,其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前上固定端30位于后下固定端40的前侧,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前上固定端30位于后下固定端40的上方,并且第一加强结构20倾斜设置。具体地,前上固定端30位于车门下铰链处。如图1所示,铰链的固定件可以穿设在前上固定端30上以提高铰链在车门内板10上的安装稳定性。第一加强结构20连接在车门内板10的前侧和下部之间,车门下板的前侧可以通过第一加强结构20将受到铰链的载荷向后且向下传递给车门内板10的下部,从而可以有利于车门内板组件100吸收车辆前面撞击传递到车门上的冲击,提高车门的安装稳定性。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结构20,可以提高车门内板10的前侧的刚度,而且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门内板10的重量,使得车门内板10轻量化,降低车门内板10的制造难度。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结构20可以包括:连接在前上固定端30和后下固定端40之间的第一本体部50,第一本体部50倾斜设置,并且第一本体部50构造为板状结构。可选地,如图1所示,车门内板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60,第二加强结构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具有前上固定端和后下固定端,所述前上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后下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其中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前侧,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具有前上固定端和后下固定端,所述前上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后下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其中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前侧,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所述后下固定端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固定端位于车门下铰链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固定端包括:第一横向固定部和第一纵向固定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固定部和所述第一纵向固定部均构造为板状结构且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对应固定区域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