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35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不会因与弹性止动件的摩擦而给操作者带来卡滞感,从而提升操作感。弹性止动件(30)具备:止动件主体(31),其具有能够与壳体部件(10)和把手部件(20)中的任一方部件(10)接触和分离的承受面(31f),该止动件主体被安装于另一方部件(20);以及唇部(32),其一体地形成于止动件主体,止动件主体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向关闭方向摆动的把手部件(20)到达关闭位置(20X)时使承受面与一方部件接触而能够缓和冲击,唇部形成为在自由状态下从承受面向一方部件侧突出,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能够在使承受面与一方部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力。受面与一方部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力。受面与一方部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把手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固定于门主体的壳体部件、轴支承于壳体部件且能够在规定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彼此之间摆动的把手部件、以及针对把手部件向关闭位置侧施力的施力单元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上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把手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设置能够抵抗施力单元而将把手部件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弹性止动件,利用该弹性止动件的弹性,能够吸收、缓和把手部件到达关闭位置时的冲击。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883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在专利文献1的门把手装置中,在把手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固定于壳体部件的弹性止动件处于与对方部件(把手部件)接触的状态。并且,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进行打开摆动的过程中,在规定期间内,弹性止动件的止动件延长部(18)与把手部件摩擦而滑动接触的状态持续。因此,伴随着该滑动接触,作用有较大的摩擦力而给操作者带来卡滞感,有可能使操作感降低。
[0007]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8中示出了不具有上述止动件延长部的构造(以往例),但即使在该构造中,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根据其摆动移位的方向和弹性止动件(8)的朝向的不同,弹性止动件与把手部件为稍微摩擦而滑动接触的状态,作用于该滑动接触部的摩擦力有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卡滞感。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解决以往构造的上述问题。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具备:壳体部件,其固定于门主体;把手部件,其被轴支承在所述壳体部件上,能够在规定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摆动;施力单元,其针对所述把手部件朝向所述关闭位置施力;以及弹性止动件,其能够抵抗所述施力单元而将所述把手部件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动件具备:止动件主体,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壳体部件以及所述把手部件中的任一方部件接触和分离的承受面,该止动件主体被安装于所述壳体部件以及所述把手部件中的另一方部件;以及唇部,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止动件主体,所述止动件主体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向关闭方向摆动的所述把手部件到达所述关闭位置时,能够使所述承受面与所述一方部件接触而缓和冲击,所述唇部形成为在其自由状态下从所述承受面向所述一方部件侧突出,在所述把手部件从所述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所述唇部能够在
使所述承受面与所述一方部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力。
[0011]另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具有特定承受面部,在开始进行所述打开摆动时,所述特定承受面部在大致沿着该承受面与所述一方部件接触的接触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该一方部件进行相对移位,所述唇部形成为:在所述自由状态下,至少在所述特定承受面部的周边从该特定承受面部向所述一方部件侧突出。
[0012]另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具有臂部,该臂部穿过设置于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一开口部而向该壳体部件的内侧突出,该臂部的末端部经由枢轴而能够转动地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连结,所述止动件主体具有供所述臂部贯插的第二开口部,所述止动件主体被固定于所述把手部件的、与所述壳体部件对置的对置面,所述唇部以包围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方式遍及整周地形成于所述止动件主体的外周部。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第一特征,弹性止动件具备:止动件主体,其具有能够与壳体部件以及把手部件中的任一方部件接触和分离的承受面,该止动件主体被安装于壳体部件以及把手部件中的另一方部件;以及唇部,其一体地形成于止动件主体,止动件主体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向关闭方向摆动的把手部件到达关闭位置时,能够使承受面与一方部件接触而缓和冲击,唇部形成为在其自由状态下从承受面向一方部件侧突出,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该唇部在使承受面与一方部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产生弹性。由此,在把手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能够利用唇部的弹力使弹性止动件的承受面与一方部件彼此之间迅速地分离,能够有效地避免摩擦力作用于彼此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摩擦力对操作者带来卡滞感的不良情况,有利于提升把手部件的操作感。
[0015]另外,根据第二特征,上述承受面具有特定承受面部,在把手部件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该特定承受面部在大致沿着承受面与一方部件接触的接触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一方部件进行相对移位,唇部形成为在其自由状态下,至少在特定承受面部的周边从特定承受面部向一方部件侧突出,因此,在上述打开摆动的开始时,即使特定承受面部在大致沿着承受面与一方部件接触的接触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一方部件相对移位(因此,即使是伴随着相对移位而在上述接触面容易产生摩擦力的构造),也能够利用特定承受面部周边的唇部的弹力使特定承受面部与一方部件相互之间迅速地分离而抑制摩擦力的产生。
[0016]另外,根据第三特征,把手部件具有穿过设置于壳体部件的第一开口部而向该壳体部件的内侧突出的臂部,该臂部的末端部经由枢轴而能够转动地与壳体部件的内表面连结,止动件主体具有供臂部贯插的第二开口部,该止动件主体被固定于把手部件的、与壳体部件对置的对置面,唇部以包围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方式遍及整周地形成于止动件主体的外周部,因此,与没有唇部的构造、虽然有但没有整周设置的构造相比,空气、水不易穿过各开口部,对于防止因该穿过而引起的风噪声、防止水向壳体部件内部浸入来说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门把手装置的汽车的一实施方式的后部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18]图2中,(A)是门把手装置的后视图(沿图1的2A

2A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放大图),(B)是门把手装置的内视图(沿图2的(A)的B

B线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沿图2的(B)的3

3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0]图4是图3的箭头4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1]图5是将弹性止动件安装于把手部件的状态下的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沿图3的箭头5方向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6是沿图5中的6

6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3]图7是表示将弹性止动件从把手部件分离的状态的、从与图5相同方向进行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DH:门把手装置;
[0026]7:车体;
[0027]10:作为一方部件的壳体部件;
[0028]10h:第一开口部;
[0029]17:作为施力单元的复位弹簧;
[0030]20:作为另一方部件的把手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具有:壳体部件(10),其固定在门主体(7)上;把手部件(20),其被轴支承在所述壳体部件(10)上,能够在规定的关闭位置(20X)和打开位置(20Y)之间摆动;施力单元(17),其针对所述把手部件(20)朝向所述关闭位置(20X)施力;以及弹性止动件(30),其能够抵抗所述施力单元(17)而将所述把手部件(20)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20X),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动件(30)具备:止动件主体(31),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壳体部件(10)以及所述把手部件(20)中的任一方部件(10)接触和分离的承受面(31f),该止动件主体(31)被安装于所述壳体部件(10)以及所述把手部件(20)中的另一方部件(20);以及唇部(32),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止动件主体(31),所述止动件主体(31)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向关闭方向摆动的所述把手部件(20)到达所述关闭位置(20X)时,能够使所述承受面(31f)与所述一方部件(10)接触而缓和冲击,所述唇部(32)形成为在其自由状态下从所述承受面(31f)向所述一方部件(10)侧突出,在所述把手部件(20)从所述关闭位置(20X)开始进行打开摆动时,所述唇部(32)能够在使所述承受面(31f)与所述一方部件(10)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幸斋藤靖浩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