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消声器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656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4:15
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进气管及排气管,进气管及排气管分别固定于消声器壳体相对应两端的侧面上,消声器壳体包括固定进气管的第一侧面,固定排气管的第二侧面,位于进气管一侧的第三侧面及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在第四侧面上靠近第二侧面一端向远离第三侧面方向凸出,使消声器壳体形成本体部及凸出部,消声器壳体的本体部与凸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部,消声器壳体的上表面向消声器壳体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二避让部。该消声器可以在布设于车辆尾部时具有充足的消声容积,使车辆排气尾管的噪声满足NVH的目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排气消声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辆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的噪声问题也引起了车辆研发机构及生产厂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现有技术中在一些车型上排气系统的消声器可以设计为两级消声器,在两级消声器中,其中第一级消声器布置在地板中通道处,第二级消声器布置在后地板下,轮胎的侧面。为了满足特定的消声频率,消声器需要具有满足要求的消声容积,然而由于第二级消声器附近的轮胎、减震器及车身纵梁对空间的限制,现有技术中具有规则形状的消声器在布设时因没有充足的布设空间,而不能达到规定的容积,这就使排气尾管的噪声满足不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噪声和不平顺性)的目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气消声器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消声器可以在布设于车辆尾部时具有充足的消声容积,使车辆排气尾管的噪声满足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噪声和不平顺性)的目标要求。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进气管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分别固定于消声器壳体相对应两端的侧面上,所述消声器壳体包括固定所述进气管的第一侧面,固定所述排气管的第二侧面,位于所述进气管一侧的第三侧面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消声器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二侧面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面方向凸出,使所述消声器壳体形成本体部及凸出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本体部与凸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上表面向消声器壳体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二避让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侧面包括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消声器壳体的本体部与凸出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面位于所述凸出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避让部由所述第一连接面围成。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圆弧段,所述第二连接面为直线段,所述第二连接面距所述第三侧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面距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面距所述第三侧面的距离从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消声器壳体内部的管口所在的平面经过所述第二连接面。进一步地,所述消声器壳体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将所述消声器壳体内部从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第二侧面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消声腔、第二消声腔及第三消声腔,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消声腔及所述第二消声腔连通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部与所述第三消声腔之间,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第三消声腔连通于所述第二消声腔与所述消声器壳体外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及所述第二消声腔的管体上及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消声腔及所述第三消声腔的管体上均设有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消声器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第二避让部由所述上壳体的中部向所述消声器壳体内部凹陷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避让部沿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排气管的轴线方向从所述消声器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消声器壳体的另一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本技术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消声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凸出部,形成第一避让部来避让车辆的轮胎及减震器,使得排气消声器可以利用车轮及减震器后面的布设空间,消声器壳体相对于凸出部的部分可以更宽,通过在消声器壳体上表面设置凹陷部,形成第二避让部来避让车身纵梁,使得排气消声器可以利用可以利用车身纵梁两侧的布设空间,消声器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可以更高,这就增大了消声器壳体内部空腔的体积,使排气消声器具有充足的消声容积,使使车辆排气尾管的噪声满足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噪声和不平顺性)的目标要求。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消声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排气消声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10、进气管20及排气管30,进气管20及排气管30分别固定于消声器壳体10相对应的两端的侧面上,消声器壳体10包括固定进气管20的第一侧面111,固定排气管30的第二侧面112,位于进气管20一侧的第三侧面113及与第三侧面113相对的第四侧面114,消声器壳体10上靠近第二侧面1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三侧面113方向凸出,使消声器壳体10形成本体部12及凸出部13,在消声器壳体10的本体部12与凸出部13之间形成有避让轮胎及减震器的第一避让部14,消声器壳体10的上表面向消声器壳体10内部凹陷形成有避让车身纵梁的第二避让部15。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侧面114包括第一连接面1141及第二连接面1142,第一连接面1141连接于消声器壳体10的本体部12与凸出部13之间,第二连接面1142位于凸出部13的侧面上,上述的第一避让部14由第一连接面1141围成。从竖直方向来看,第一连接面1141为圆弧段,第二连接面1142为直线段,第二连接面1142至第三侧面113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面1141至第三侧面113的距离,第一连接面1141距第三侧面113的距离从第一侧面111至第二侧面112方向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从进气管20进入消声器壳体10内部腔体时气流的扩张比达到最大,进气管20位于消声器壳体10内部的管口所在的平面经过第二连接面1142,即进气管20的管口向第四侧面114的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面1142上,在此时,进气管20管口处消声器内部腔体的横截面积会比较大,气流从进气管20流出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扩张比,能够达到较好的消声效果。进一步地,消声器壳体10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16及第二隔板17,第一隔板16及第二隔板17将消声器壳体10内部从第一侧面111至第二侧面112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消声腔181、第二消声腔182及第三消声腔183,第一隔板16及第二隔板17上均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6位于第一连接面1141与第三侧面113之间,第二隔板17位于第二连接面1142与第三侧面113之间。进气管20穿过第一消声腔181及第二消声腔182连通于消声器壳体10外部与第三消声腔183之间,排气管30穿过第三消声腔183连通于第二消声腔182与消声器壳体10外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20位于第一消声腔18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气消声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10)、进气管(20)及排气管(30),所述进气管(20)及所述排气管(30)分别固定于消声器壳体(10)相对应两端的侧面上,所述消声器壳体(10)包括固定所述进气管(20)的第一侧面(111),固定所述排气管(30)的第二侧面(112),位于所述进气管(20)一侧的第三侧面(113)及与所述第三侧面(113)相对的第四侧面(1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声器壳体(10)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12)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面(113)方向凸出,使所述消声器壳体(10)形成本体部(12)及凸出部(13),所述消声器壳体(10)的本体部(12)与凸出部(13)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部(14),所述消声器壳体(10)的上表面向消声器壳体(10)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二避让部(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器壳体(10)、进气管(20)及排气管(30),所述进气管(20)及所述排气管(30)分别固定于消声器壳体(10)相对应两端的侧面上,所述消声器壳体(10)包括固定所述进气管(20)的第一侧面(111),固定所述排气管(30)的第二侧面(112),位于所述进气管(20)一侧的第三侧面(113)及与所述第三侧面(113)相对的第四侧面(1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声器壳体(10)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12)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面(113)方向凸出,使所述消声器壳体(10)形成本体部(12)及凸出部(13),所述消声器壳体(10)的本体部(12)与凸出部(13)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部(14),所述消声器壳体(10)的上表面向消声器壳体(10)内部凹陷形成有第二避让部(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面(114)包括第一连接面(1141)及第二连接面(1142),所述第一连接面(1141)连接于所述消声器壳体(10)的本体部(12)与凸出部(1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面(1142)位于所述凸出部(13)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避让部(14)由所述第一连接面(1141)围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面(1141)为圆弧段,所述第二连接面(1142)为直线段,所述第二连接面(1142)距所述第三侧面(11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141)距所述第三侧面(11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接面(1141)距所述第三侧面(113)的距离从所述第一侧面(111)至所述第二侧面(112)方向逐渐增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位于所述消声器壳体(10)内部的管口所在的平面经过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业周玉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