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减速机以及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715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0 18:05
一种蜗轮减速机以及转向装置。在蜗轮减速机中,将支承蜗杆轴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轴承和引导部件收纳于外壳的保持孔。推压部件将蜗杆轴的第二端部朝靠近蜗轮的方向(第二方向)推压。引导部件弹性嵌合于外壳的保持孔,经由第二轴承对第二端部的移动进行引导。在引导部件形成有狭缝。将与保持孔弹性嵌合时的引导部件的应力缓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蜗轮减速机以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将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至转向轴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蜗轮减速机而言,驱动连结于电动马达的蜗杆轴与连结于转向轴的蜗轮啮合。为了抑制在上述蜗杆轴与上述蜗轮之间产生的齿隙,提出有各种通过推压部件将支承蜗杆轴的端部的轴承向蜗轮侧推压的构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67992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2-67992号公报中,通过压入嵌合于外壳的嵌合孔配置于上述轴承的周围的圆筒形的引导部件,引导蜗杆轴的端部的移动。引导部件由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由于压入嵌合对引导部件负载有比较高的应力。该状态下,若长期使用引导部件,则引导部件产生蠕变,发生塑性变形。因此,担心引导部件朝嵌合孔的保持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抑制引导部件朝保持孔的保持力的降低的蜗轮减速机以及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结构上的特征具备:外壳,其形成有保持孔;收纳于上述外壳的蜗杆轴,其包括连结于电动马达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蜗轮,其与上述蜗杆轴啮合;第一轴承,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并将上述第一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轴承,其将上述第二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推压部件,其将上述第二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向靠近上述蜗轮的方向推压;以及引导
部件,其具有狭缝而与上述外壳的上述保持孔弹性嵌合,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引导上述第二端部的移动。附图说明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对相同的元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6的VIII-III剖视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子组件的简要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的简要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的简要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使用图1,对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具备转向操纵机构4和转向机构A,并基于驾驶员对方向盘2(转向操纵部件)的操作,使转向轮3转向。转向操纵机构4具备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助力机构5。转向操纵机构4具有:输入轴7a、输出轴7b、中间轴9以及小齿轮轴11。输入轴7a连结于方向盘2(转向操纵部件)。输出轴7b经由扭杆7c,连结于输入轴7a。中间轴9经由万向接头8,连结于具有小齿轮11a的小齿轮轴11。转向机构A具有齿条轴12和横拉杆13。齿条轴12具有与小齿轮11a啮合的齿条12a。横拉杆13一端连结于齿条轴12,另一端连结于转向轮3。若方向盘2与驾驶员对方向盘2的操作对应地旋转,则经由输入轴7a、输出轴7b以及中间轴9,小齿轮轴11旋转。小齿轮轴11的旋转通过转向机构A转换为齿条轴12的轴向的往复运动。通过齿条轴12的轴向的往复运动,使转向轮3的转向角变化。助力机构5具有扭矩传感器21、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16、电动马达14以及蜗轮减速机15。扭矩传感器21检测输入轴7a与输出轴7b之间的扭曲量。ECU16基于从由扭矩传感器21检测出的扭曲量得到的转向操纵扭矩、以及由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检测出的车速,决定助力扭矩。电动马达14被ECU16驱动控制。蜗轮减速机15将电动马达14的转矩传递至输出轴7b。其结果,助力扭矩被附予输出轴7b,助力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利用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进行说明。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蜗轮减速机15具有外壳17、蜗杆轴18、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蜗轮19以及推压部。蜗杆轴18、第一轴承33、第二轴承34、蜗轮19以及推压部收纳于外壳17内。蜗杆轴18具有在轴向分隔的第一端部18a和第二端部18b、以及位于第一端部18a与第二端部18b之间的中间部的齿部18c。蜗杆轴18收纳于外壳17的收纳部17a。蜗杆轴18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配置在同轴上。蜗杆轴18的第一端部18a在轴向X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的端部对置。蜗杆轴18的第一端部18a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的端部经由动力传递接头20,以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连结。动力传递接头20具有第一旋转构件23、第二旋转构件24以及中间要素25。第一旋转构件23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于蜗杆轴18的第一端部18a。第二旋转构件24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的端部。第一旋转构件23具有朝向第二旋转构件24沿轴向X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29。多个卡合突起29在旋转方向Z(相当于周向)相互沿旋转方向Z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旋转构件24具有朝向第一旋转构件23沿轴向X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30。多个卡合突起30在旋转方向Z(相当于周向)相互沿旋转方向Z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一旋转构件23的卡合突起29与第二旋转构件24的卡合突起30相互沿旋转方向Z隔开间隔地交替配置。中间要素25具备向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卡合突起32。多个卡合突起32分别配置于旋转方向Z的第一旋转构件23的卡合突起29与第二旋转构件24的卡合突起30之间。因此,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的扭矩经由第二旋转构件24、中间要素25以及第一旋转构件23,传递于蜗杆轴18。此外,中间要素25由弹性部件构成。因此,第一旋转构件23以相对于第二旋转构件24能够摆动的方式构成。即,蜗杆轴1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电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蜗轮19具有芯棒部19a和齿部19b。芯棒部19a由例如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为环状。芯棒部19a嵌合于输出轴7b的外周,与输出轴7b一体旋转。齿部19b由例如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环状。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将电动马达14的扭矩附予小齿轮轴11的上游的输出轴7b的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柱助力式。例如,也可以是将电动马达14的扭矩附予小齿轮轴11的小齿轮助力式的。此时,蜗轮19固定于小齿轮轴11。齿部19b嵌合于芯棒部19a的外周,与芯棒部19a一体旋转。在齿部19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蜗杆轴18的齿部18c的齿啮合的齿19c。第一轴承33由例如滚动轴承构成。第一轴承33具有内圈35、外圈37以及多个滚动体。内圈35嵌合于蜗杆轴18的第一端部18a的外周,与蜗杆轴18一体旋转。外圈37与设置于外壳17的轴承孔36嵌合。外圈37在轴承孔36的端部的定位阶部38与螺合于轴承孔36的止挡构件39之间沿轴向被夹持。第一轴承33具有内部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接头20的中间要素25由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减速机,其具备:外壳,其形成有保持孔;收纳于所述外壳的蜗杆轴,其包括连结于电动马达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蜗轮,其与所述蜗杆轴啮合;第一轴承,其被保持于所述外壳并将所述第一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轴承,其将所述第二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推压部件,其将所述第二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向靠近所述蜗轮的方向推压;以及引导部件,其具有狭缝而与所述外壳的所述保持孔弹性嵌合,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引导所述第二端部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30 JP 2015-0932841.一种蜗轮减速机,其具备:外壳,其形成有保持孔;收纳于所述外壳的蜗杆轴,其包括连结于电动马达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蜗轮,其与所述蜗杆轴啮合;第一轴承,其被保持于所述外壳并将所述第一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轴承,其将所述第二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推压部件,其将所述第二端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向靠近所述蜗轮的方向推压;以及引导部件,其具有狭缝而与所述外壳的所述保持孔弹性嵌合,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引导所述第二端部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减速机,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具有在相互之间形成所述狭缝的一对周向端部而与所述保持孔弹性嵌合的C字形的嵌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减速机,其中,所述引导部件由树脂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减速机,其中,所述引导部件由树脂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蜗轮减速机,其中,通过设置于所述引导部件与所述外壳中一方的凸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凹部的卡合,或者设置于所述引导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尚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