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身后部被车碰撞时,吸收该冲击的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上述类型的车身后部构造,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此为如下构造。在下端焊接并立起设置于后底板的后端的后端内部件的上部内表面上,将后板横梁(以下,也称为横梁)沿车宽方向焊接而形成闭合截面构造部。另外,在后端内部件的大致中央部外表面上将后端外部件沿车宽方向焊接而形成闭合截面构造部。然后,使这些闭合截面构造部的左右两端与后端内部件共同成为与左右侧板结合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车比较轻地与车身后部碰撞时,能够通过横梁以及后端外部件吸收该冲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379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用于对后端内部件(后板)进行加强的横梁的左右端部延伸至侧板。因此,横梁成为大型部件而导致车身重量以及成本增加。于是,可以考虑将横梁沿车宽方向缩短,并将该短横梁配设于车宽中央部分,来实现车身的轻型化以及低成本化。然而,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与车身底板的后端接合且向上方立起的后板、和与该后板的后表面接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板横梁,所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横梁具有帽状截面部,其由如下部件形成:在所述后板上沿上下隔开规定间隔而接合的上凸缘以及下凸缘;从所述上凸缘的下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表面;从所述下凸缘的上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表面;以及将所述上表面以及所述下表面的后端彼此连接的后表面,并且,所述后板横梁具有将该后板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的开口封闭的隔板部,所述隔板部以与所述后板横梁的所述后表面的车宽方向两端分别一体地连接且将所述两端的开口封闭的方式延伸设置,且与所述上表面以及所述下表面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9 JP 2013-238766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与车身底板的后端接合且向上方
立起的后板、和与该后板的后表面接合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板横
梁,所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横梁具有帽状截面部,其由如下部件形成:在所述后
板上沿上下隔开规定间隔而接合的上凸缘以及下凸缘;从所述上凸
缘的下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表面;从所述下凸缘的上端向车辆后
方延伸的下表面;以及将所述上表面以及所述下表面的后端彼此连
接的后表面,并且,
所述后板横梁具有将该后板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两端的开口封闭
的隔板部,
所述隔板部以与所述后板横梁的所述后表面的车宽方向两端分
别一体地连接且将所述两端的开口封闭的方式延伸设置,且与所述
上表面以及所述下表面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加强筋、和以跨着该横加强
筋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加强筋,
所述后板横梁以从车辆后方侧覆盖所述横加强筋以及所述纵加
强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泰启,小岛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