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专用引物、方法及其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99261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专用引物、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专用引物为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引物M52-F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引物M52-R组成的特异性引物对。如果以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所述特异性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得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变异,如果没有得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正常。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方法可以对大豆株型进行鉴定,对大豆理想株型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对指导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专用引物、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大豆是我国仅次于玉米、小麦和水稻的第四大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大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世界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加。大豆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世界性植物蛋白短缺,改善食物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战略意义。过去一个多世纪,虽然全球大豆的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仍然无法满足人类对大豆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大豆产量潜力一直是大豆育种的重要任务。大豆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受多个形态、生理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大豆品种由于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不适于进一步密植,而且生产效率不高、抗逆性较差等,这些都成为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限制因素。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必须提高光能利用率,而株型则是其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大豆株型是大豆在一个地区一定条件下呈现适应并高产的基础,并且大豆株型的优劣是大豆能否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大豆育种中重要选择指标之一。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大豆理想株型的概念,阐明了理想株型与产量的关系,理想株型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的理想株型构建进行了探讨,如王金陵认为东北地区大豆以主茎发达,主茎节多、荚多、秆强、长叶或小叶,植株上下部位叶变小,倾向长叶的方向发展更为理想。大豆理想株型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对指导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豆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功能基因组的开展,发掘控制大豆株型相关性状的基因,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或者转基因技术定向的改良大豆株型,使其达到或接近理想株型,是今后大豆株型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鉴定大豆株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特异性引物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特异性引物对可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引物M52-F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引物M52-R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试剂盒可包括所述特异性引物对。所述试剂盒的用途可为如下(a1)或(a2):(a1)辅助鉴定大豆株型;(a2)辅助鉴定具有不同株型的大豆;所述株型为株高和/或叶柄夹角和/或叶片表型和/或节间长度。上述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将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中各条引物分别单独包装的步骤。上述任一所述特异性引物对,或,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在(d1)或(d2)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d1)辅助鉴定大豆株型;(d2)辅助鉴定具有不同株型的大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方法,可包括如下b1)或b2):b1)以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所述特异性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得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变异,如果没有得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正常;b2)检测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中是否含有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片段,如果基因组DNA中含有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变异,如果基因组DNA中不含有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正常。所述株型变异可为株高变异和/或叶柄夹角变异和/或叶片表型变异和/或节间长度变异。所述株型正常可为株高正常和/或叶柄夹角正常和/或叶片表型正常和/或节间长度正常。所述株高变异为株高小于90厘米。所述株高正常为株高90厘米以上。所述叶柄夹角变异为叶柄夹角40°以下。所述叶柄夹角正常为叶柄夹角大于40°。所述叶片表型变异为叶片皱缩。所述叶片表型正常为叶片舒展。所述节间长度变异为节间长度小于4厘米。所述节间长度正常为节间长度4厘米以上。所述大豆可为e1)至e3)中的任一种:e1)株型突变体;e2)大豆品种中黄13;e3)株型突变体的后代。所述特异性引物对,或,上述任一所述试剂盒,或,所述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方法,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述应用中,先采用上述方法鉴定大豆株型,然后选择株型变异或株型正常的植株进行育种(根据育种目的选择即可)。所述株型突变体的后代可为株型突变体的自交后代或株型突变体与其它品种的杂交后代或所述杂交后代的自交后代。所述其它品种具体可为大豆品种中黄13。所述株型突变体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资源库,编号为ZDD25366。所述大豆品种中黄13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资源库,编号为ZDD2387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特异DNA分子(株型变异分子标记M52)。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株型变异分子标记M52均与大豆株型具有紧密连锁关系,可以利用株型变异分子标记M52对大豆株型进行鉴定。对大豆理想株型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对指导育种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大豆品种中品661与株型突变体的表型比较。图2为采用引物对M52对大豆材料的PCR扩增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的株型突变体、大豆品种中品661、大豆品种冀豆12和大豆品种中黄13均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资源库,编号依次为ZDD25366、ZDD23893、ZDD23040和ZDD23876,材料信息见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网址:http://www.cgris.net。下述实施例中的株型为株高和/或叶柄夹角和/或叶片表型和/或节间长度。下述实施例中株型变异为株高变异和/或叶柄夹角变异和/或叶片表型变异和/或节间长度变异。株高变异定义为株高小于90厘米。叶柄夹角变异定义为叶柄夹角40°以下(实施例中统计该植株第14、15、16、17节的叶柄夹角的平均值)。叶片表型变异定义为叶片皱缩。节间长度变异定义为节间长度小于4厘米(实施例中统计该植株所有节间长度的平均值)。下述实施例中株型正常为株高正常和/或叶柄夹角正常和/或叶片表型正常和/或节间长度正常。株高正常定义为株高90厘米以上。叶柄夹角正常定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引物M52‑F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引物M52‑R组成的特异性引物对。

【技术特征摘要】
1.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引物M52-F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引物M52-R
组成的特异性引物对。
2.一种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特异性引物对;
所述试剂盒的用途为如下(a1)或(a2):
(a1)辅助鉴定大豆株型;
(a2)辅助鉴定具有不同株型的大豆;
所述株型为株高和/或叶柄夹角和/或叶片表型和/或节间长度。
3.权利要求2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2所述试剂盒中各条引
物分别单独包装的步骤。
4.权利要求1所述特异性引物对或权利要求2所述试剂盒在(d1)或(d2)中
的应用:
(d1)辅助鉴定大豆株型;
(d2)辅助鉴定具有不同株型的大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为e1)至e3)中的任一种:
e1)株型突变体;e2)大豆品种中黄13;e3)株型突变体的后代。
6.一种辅助鉴定大豆株型的方法,包括如下b1)或b2):
b1)以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权利要求1所述特异性引物对进行PCR
扩增,如果得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变异,如果没有得
到110bp的片段、待测大豆的株型为或候选为株型正常;
b2)检测待测大豆的基因组DNA中是否含有序列表中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娟苏伯鸿李忠峰郭勇洪慧龙刘章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