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2235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的空腔,在所述斜楔本体底面开设两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一所述空腔正对;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的圆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两空腔内分别设置一具有一定预压缩量的第一弹簧,同时在底部设置一第二弹簧,因此在空车时能够提供交大的减振力,与车体自重无关,而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大,又能提供相应的减振力,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起到常摩擦减振装置和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
技术介绍
目前用在铁路货车转向架上的减振装置多为变摩擦减振装置或常摩擦减振装置。这两种减振装置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变摩擦减振装置能够提供的摩擦力随着车辆的载重增大而增大,而对于车辆自重较小而载重较大的车辆则会造成空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比重车性能差的现象。常摩擦减振装置对于空重车提供不变的摩擦力,相对于空车来说减振力过大,而对重车摩擦力又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配合减振弹簧可组装成双模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空车和重车状态下均能够提供合适摩擦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的空腔,在所述斜楔本体底面开设两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一所述空腔正对;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的圆脐。在所述斜楔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与摇枕进行组装的工艺孔。所述斜楔本体的斜面为平面或弧面。所述斜楔本体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斜楔本体为铸造结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两空腔内分别设置一具有一定预压缩量的第一弹簧,同时在底部设置一第二弹簧,因此在空车时能够提供较大的减振力,与车体自重无关,而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大,又能提供相应的减振力,即本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起到常摩擦减振装置和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巧妙,成本低廉,易于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斜楔本体1,斜楔本体I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斜楔本体I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8的空腔2,在斜楔本体I底面开设两通孔3,每一通孔3与一空腔2正对。在斜楔本体I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9的圆脐4。上述实施例中,在斜楔本体I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工艺孔5,用于与摇枕进行组装。上述实施例中,斜楔本体I的斜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上述实施例中,斜楔本体I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凹槽6,其作用有两个:一是设置凹槽6会使斜楔本体I的斜面拆分成多个较小的面,这样在采用铸造时易于加工;二是凹槽6周围会形成突起结构,突起结构可以起到衡量磨耗限度的作用,即当突起部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至与凹槽6平齐,则代表斜楔本体I的磨耗到达极限。上述实施例中,斜楔本体I采用铸造结构。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两空腔2中分别安装一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的底端从通孔3中穿出,再在圆脐4上套设一第二弹簧9,并且第一弹簧借助于摇枕7实现一定的预压缩量,此时所提供的摩擦力与常摩擦减振器作用相同。随着载荷的增大,位于斜楔本体I底部的第二弹簧9也受到压缩,使得斜楔本体I主摩擦面的摩擦力随着第二弹簧9挠度增大而增大。这种双模式减振的优点是在空车时能够提供交大的减振力,与车体自重无关。而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大,又能提供相应的减振力。本专利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主权项】1.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的空腔,在所述斜楔本体底面开设两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一所述空腔正对;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的圆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楔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与摇枕进行组装的工艺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本体的斜面为平面或弧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本体的斜面为平面或弧面。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本体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凹槽。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本体为铸造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本体为铸造结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的空腔,在所述斜楔本体底面开设两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一所述空腔正对;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的圆脐。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两空腔内分别设置一具有一定预压缩量的第一弹簧,同时在底部设置一第二弹簧,因此在空车时能够提供交大的减振力,与车体自重无关,而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大,又能提供相应的减振力,即本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起到常摩擦减振装置和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作用。【IPC分类】B61F5/02【公开号】CN105151070【申请号】CN201510574292【专利技术人】范振合 【申请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双模式斜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斜楔本体,所述斜楔本体的顶面与底面相互平行,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第一弹簧的空腔,在所述斜楔本体底面开设两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一所述空腔正对;在所述斜楔本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第二弹簧的圆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合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