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75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车身前部的外观性。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12)的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上部,详细地说,由仪表撑条(163)支承仪表(58),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支承前整流罩(12)和前信号装置(66、67),设置了覆盖前整流罩(12)与仪表(58)之间的内整流罩(61);其特征在于:朝下方延伸出内整流罩(61)的后部,形成下方伸出部(61a、61b),由这些下方延伸部(61a、61b)覆盖作为信号装置支承部的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的侧部倾斜部(62d、62e)和整流罩支承撑条(57)的整流罩左右支承部(171、1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的改良。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已知有这样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在前叉通过撑条构件安装前整流罩,用内板覆盖配置于该前整流罩的内侧的仪表的周围。日本专利3153044号公报如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所示那样,在连接前叉2的左右的上跨接构件4和下跨接构件3,安装撑条构件(撑条构件具有脚构件12、安装于脚构件12的撑条14、安装于撑条14的臂构件23、安装于臂构件23的台阶部27的加强板30、及仪表支承板16),在加强板30一起紧固前整流罩6和左右的信号装置7,在仪表9与仪表支承板16间固定内板41,由该内板41覆盖仪表9的周围。位于前整流罩6内侧的撑条构件,特别是撑条14、臂构件23及加强板30,在图2所示平面视图中由内板41覆盖其上方,但可从车辆后方看到,所以,在外观性方面希望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良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从而提高外观性。第1项专利技术中的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的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上部支承仪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设置覆盖前整流罩与仪表间的内板;其特征在于朝下方延伸内板的后部,覆盖信号装置支承部的内侧。第2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安装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在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下部安装信号装置支承撑条。第3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整流罩支承撑条安装内板的下部。在第1项专利技术中,由于朝下方延伸内板的后部,覆盖信号装置支承部,所以,可用内板使得不能看到内板内侧的信号装置支承部,可提高外观性。在第2项专利技术中,预先将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组装到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将信号装置支承撑条安装于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下部,所以,可容易而且迅速地组装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提高生产率。在第3项专利技术中,由于在整流罩支承撑条安装内板的下部,所以,可兼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内板的下部的支承构件,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侧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前部的第1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整流罩的说明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的正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的第2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附图按符号的方向观看。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机动二轮车10的特征在于改良限制操纵手柄11的转向角的操纵手柄限位机构,同时,提高锁定操纵手柄11的转向的操纵手柄设定装置的保护功能,提高前整流罩12的周围的外观性,扩大设于燃料箱13下方的收容箱14的容积,同时,提高收容箱14周围的外观性,抑制乘坐人员坐到车座16的后部时的下沉,提高安装于车架17的后部侧的头盔保持架18的配置自由度。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17包括构成前端的头管21,从该头管21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主构架22,从该主构架22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左右1对车座轨23、24(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3),及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朝大体下方然后朝后方延伸的左右1对的下伸构架26、27,通过从主构架22的后部朝后方斜下方然后朝下方延伸从而分别连接于下伸构架26、27的后端部的左右1对中间构架28、31(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28),及分别跨于车座轨23、24和中间构架28、31的左右1对副构架32、3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32);在头管21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前叉36,在主构架22安装燃料箱13,由安装于中间构架28、31的左右1对的枢轴板37、38(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37),支承由发动机41和变形器42构成的动力机组43,同时,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摇臂45,由车座轨23、24支承车座16和设于后部左侧方的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前叉36用上跨接构件53和配置于该上跨接构件53下方的下跨接构件54连接左右1对的叉单体51、5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51),在上跨接构件53安装操纵手柄11和手柄锁定装置56,在这些上跨接构件53和下跨接构件54安装整流罩支承撑条57,由该整流罩支承撑条57支承前整流罩12,同时,支承仪表58、内整流罩61、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及前面用的号码牌63。在这里,符号65为安装于前整流罩12的前照灯,符号66、67(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66)为安装于信号装置支承撑条62左右的左右1对的前信号装置,符号68为安装于前叉36下端的前轮,符号71为覆盖前轮68的上方的前挡泥板。收容箱14位于主构架22与发动机41的气缸部73之间,在主构架22的下部通过托架74安装,由具有开口的壳体76和封闭该开口的盖(未图示)构成,由从壳体76朝后方延伸的延长部78覆盖燃料箱13的下方侧方,另外,两侧方分别由左盖81、右盖(未图示)覆盖。车座16使设于后部下部的插入部接合于车座轨23、24侧的接合部,用螺栓将设于前部下部的左右1对安装片85、86(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85)固定于车座轨23、24侧。符号87为安装于车座轨23、24的扶手轨。头盔保持架18安装于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的上部,为不妨碍乘坐于车座16后部的乘坐人员的脚地考虑了配置的可上锁的构件。符号91、9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91)为从副构架32、33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杆构件,在下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坐在车座16的后部的乘坐人员的脚蹬93、94(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93),同时,通过构架侧撑条96连接于后部侧方保护构件46的下部。发动机41在设于气缸部73的气缸盖101安装进气装置102和排气装置103。进气装置102包括在气缸盖101的上部通过进气管105连接的作为燃料供给装置的化油器106和在该化油器106通过连接管107连接的空气滤清器108,将空气滤清器108配置在由车座轨23、24、中间构架28、31及副构架32、33围住的空间。上述化油器106当然也可为燃料喷射装置的喷射器或节气门主体。在这里,符号111为空气滤清器108的进气口,符号112为从设于操纵手柄11的节气门握把(未图示)朝化油器106延伸的节气门拉索,符号113为从设于操纵手柄11的离合器摇杆延伸到动力机组43的离合器拉索,符号114为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08的内侧的电池。排气装置103包括安装于气缸盖101下部的排气管115和安装于该排气管115后端的消声器116,通过内侧的杆构件92和安装于杆构件92的前端的消声器撑条117支承消声器116。摇臂45为通过枢轴121安装于枢轴板37、38的构件,在后端部安装后轮122和左右1对的后缓冲装置123、123(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23)的各下端。后缓冲装置123的上端安装于分别安装在车座轨23、24的轨下部托架125、125(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25)。符号126为链罩。枢轴板37、38为设置了用于支承动力机组43的上部和后部的动力机组支承部131~133的构件。在这里,符号137为停放支架,符号138为通过安装在车座轨23、24和轨下部托架125、125而覆盖后轮122上方的后挡泥板,符号141、142(仅示出面前侧的符号141)为安装在设于后挡泥板138的信号装置撑条143的左右1对的后信号装置,符号144、146为安装于后挡泥板138的后盖和尾灯。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侧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所述机动二轮车由支承前整流罩的整流罩支承撑条的上部支承仪表,由信号装置支承撑条支承所述前整流罩和信号装置,设置覆盖前整流罩与上述仪表间的内板;其特征在于:内板的后部朝下方延伸,覆盖上述信号装置支承部的内 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十岚逸雄松浦弘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