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矩形连杆结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923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矩形连杆结构减震器,包括一上动杆、一下动杆、一弹性体、一调整压套座及两侧各一对左导板与右导板,借助于若干螺栓销轴和螺钉铰接而成,其特征在于:上动杆结构沿杆方向设有轴孔、右转孔、左转孔,三孔中心线皆相互平行并相隔适当距离,在左、右转孔间与三孔中心线垂直方向攻有一螺孔,调整螺钉自上穿过调整压座套上顶孔而旋入;下动杆结构沿杆方向设有右转孔、左转孔、轴孔,三孔中心线皆相互平行,并且此右转孔与的距离相等于上动杆右转孔与的距离;右导板具有上下适当距离的上孔、下孔,上孔与上动杆右转孔铰接,下孔与下动杆右转孔铰接;左导板同样具有上孔、下孔,两孔距离与右导板上、下孔距离相等,上孔与上动杆左转孔铰接,下孔与下动杆左转孔铰接;由上述上、下动杆及左、右导板组合而成的矩形结构的中间设置一弹性体。(*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矩形连杆结构减震器,尤其适用于自行车后轮减震结构。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后轮减震器的设计大多采用轴筒配合弹簧伸缩方式,但有如下缺点轴外径与筒内径的配合必须达到理想状态,否则因两者配合太紧会造成其外套各一端的弹簧伸缩困难,配合太松则会造成摇动及弹簧回复太快,影响了减震效果;另外,正常使用情况下,轴、筒间经常会产生非轴向压力而有变形,因此增加了轴、筒间的伸缩阻力,降低了减震灵敏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将连杆式减震设计用于自行车后轮减震器上,利用杆与杆之间以孔轴方式相接合,并借助其压缩弹性体产生变形来吸收震动力,以达到后轮减震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自行车矩形连杆结构减震器包括一上动杆、一下动杆、一弹性体、一调整套座及两侧各一对左导板与右导板,借助于若干螺栓销轴和螺钉铰接而成,所述上动杆结构沿杆方向设有轴孔、右转孔、左转孔,三孔中心线皆相互平行并相隔适当距离,在左、右转孔间与三孔中心线垂直方向攻有一螺孔,调整螺钉自上穿过调整压座套上顶孔而旋入;下动杆结构沿杆方向设有右转孔、左转孔、轴孔,三孔中心线皆相互平行,并且此右转孔与左转孔的距离相等于上动杆右转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