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87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它包括安装体,脚构件,锁定片和拉簧,安装体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安装体上连接脚构件的上端,脚构件的上部连接锁定片的上部,在安装体和脚构件的连接点上部位置和锁定片的下部位置之间设有拉簧,其其特征在于,安装体底部一部分呈凸轮面,在锁定片上部两支承片之间连接一可自由转动并可使其与凸轮面相接触的滚柱状的接触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将处在跳上位置的脚构件向站立位置移动,既可使锁定片自动地达到锁定状态,省时省力,且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支架,特别是一种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现有的自行车支架,包括安装体,脚构件,锁定片和拉簧,安装体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安装体上连接脚构件的上端,脚构件的上部连接锁定片的上部,在安装体和脚构件的连接点上部位置与锁定片的下部位置之间设有拉簧。但是这种结构的支架,如果要使处在跳上位置的脚构件向站立位置移动后,锁定其状态时,必须以一一操作锁定片,费时费力。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只需将处在跳上位置的脚构件由站立位置移动,锁定片便可自动地达到锁定状态,而且可长寿命且稳定地进行这种操作的自行车支架。如上构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包括安装体,脚构件,锁定片和拉簧,其中,安装体的底部一端设有卡止部且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安装体上连接脚构件的上端,脚构件的上部连接锁定片的上部,在安装体和脚构件的连接点上部位置与锁定片的下部位置之间设有拉簧;固定拉簧两端的两支点与锁定片的连接点的位置关系是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锁定位置时,拉簧的拉伸轴线是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前侧位置;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正上方位置或后方位置;当脚构件在跳上位置而且锁定片在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后侧位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体底部一部分呈凸轮面,在锁定片上部两支承片之间连接一可自由转动的并可使其与上述凸轮面相触的滚柱状的接触柱;上述接触柱与凸轮面的位置关系是锁定片在处在解除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使脚构件由跳上位置向站立位置转动的初期过程中,接触柱与凸轮面相接触,锁定片通过该接触柱且靠凸轮面的作用,使上述拉伸轴线移至锁定片连接点上。所述的安装体底部一端的卡止部下有一与上述凸轮面相连的承接面。在锁定片外侧设有在锁定位置时与安装体上的卡止部相卡合的卡合片。所述的卡合片上可有一层覆盖层。采用本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只需将脚构件由跳上位置向站立位置移动,即可使锁定片自动地达到锁定状态,省时省力。2、由于在安装体的卡止部下有承接面,在锁定片外侧设有带有覆盖层的卡合片,并且凸轮面与转动自如的滚柱形的接触柱相接触,因此使本技术的摩损很小,可延长其使用寿命。3、操作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锁定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Ⅲ一Ⅲ剖面图。图4为Ⅳ一Ⅳ剖面图。图5为Ⅴ-Ⅴ剖面图。图6为图1锁定片处于解除锁定位置的状态图。图7为使脚构件移动到拉伸轴线稍微越过脚构件铆合点状态图。图8为使脚构件移至跳上位置的状态图。图9为脚构件由跳上位置向站立位置稍微转动的状态图。图10为使脚构件比图9更进一步向站立位置移动的状态图。图11为使脚构件比图10更进一步向站立位置转动的状态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方案的实施例。该自行车车梯4包括由安装体5,脚构件10,锁定片13和拉簧16。安装体5用紧固到螺栓2上的螺母3固定在自行车车架1上,其底部一端的卡止部7下有一承接面27,安装体底部的另一部分呈凸轮面26,且与承接面27相连。脚构件10的上部连结部10a呈平板状,其它部位是圆棒状;10b是对应片,其夹着安装体与连接部10a相对应。连结部10a及对应片10b的上端部用铆钉11铆合到安装体5上。连结部10a及对应片10b用铆钉12固定,铆钉12可沿导向孔6移动,锁定片13用金属材料冲压成形,用铆钉14铆在脚构件10的连结部10a处。在锁定片的外侧设置有卡合片15,在锁定位置时与安装体底部一端的卡止部7卡合,该卡合片15由耐摩性能高的材料构成并有覆盖层15a。锁定片13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片23,当锁定片在解除锁定位置时,接触到脚构件10的一部分的承止部24上;在锁定片13上部两支承片30、31的通孔30a、31a之间铆合一可自由转动并可使其与上述安装体的凸轮面26相接触的滚柱状的接触柱32。锁定片13的下部位置有向前方探出状的用于解除锁定的突片20,其上有脚踏面22。拉簧16挂在拉簧固定处8和锁定片13下部位置所设固定处17之间,两端的两支点为8a和17a,靠拉簧的反弹力使锁定片处在锁定位置或解除锁定位置。上述结构在使自行车前进时,由图1所示状态向箭头A方向脚蹬踏间22,突片20,锁定片13的中间部位压向箭头13方向,使定位片23接触到脚构件10的承止部24上,即使锁定片13移动至图6所示的后倾位置,拉簧16的拉伸轴线16a移动至锁定片13的铆合点14c的上后方,这样脚既使离开锁定片13,锁定片也会维持解除锁定位置,脚构件10便是解除锁定状态。而后自行车向箭头C方向移动,脚构件10便如图7所示被移向安装体相对后方,达到图7状态后,拉伸轴线16a使移向与安装体5相对的脚构件10的铆合点11a(铆钉11的位置)的后方,这样拉簧16的拉力介于锁定片13加在脚构件10上,使其趋向跳上位置。经过此种状态后,自行车车轮便接触地面而脚构件10的下端就离开了地面,而后脚构件10靠拉簧16的拉力被移至图8所示的跳上位置并保持不动。脚构件10由图7的状态倾动至图8的状态时,其途中锁定片的接触柱32与图9所示的凸轮面26相接触,锁定片13稍微前倾转动,拉伸轴线16a就移至铆合点14c的略正上方,但脚构件10进一步移向后方时,拉伸轴线16a便再次移向铆合点14c的后方,锁定片13就倾动至解除锁定位置。当使脚构件10由跳上位置移到站立位置使自行车站立时,如图8所示,给脚构件10施加箭头E方向的力,使脚构件10的自由端接触地面,再以接触点为中心使自行车向后方转动。在此过程的初期,锁定片13的接触柱32接触凸轮面26,锁定片13前倾转动,其结果如图9所示,拉伸轴线16a移到接近于锁定片13的铆合点14c正上方,而后将脚构件10对于安装体5更进一步相对的向前方回动时,锁定片13靠图10所示,铆钉14部分的摩擦保持力与脚构件10整体移动,脚构件10较安装体5更向前方转动后,拉簧16的拉伸轴线16a被移向锁定片13的铆合点14c的前方,其结果拉簧的反弹力成为使锁定片13趋向锁定位置的拉力。锁定片13如图11所示被向锁定位置移动,卡合片15的上端接触到卡止部7的承受面27,其后脚构件对于安装体5更进一步转动,卡合片15上端滑过承受面27,脚构件10达到站立位置,卡合片15与卡止部7卡合,达到了锁定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包括安装体,脚构件,锁定片和拉簧,其中,安装体的底部一端设有卡止部且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安装体上连接脚构件的上端,脚构件的上部连接锁定片的上部,在安装体和脚构件的连接点上部位置与锁定片的下部位置之间设有拉簧;固定拉簧两端的两支点与锁定片的连接点的位置关系是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锁定位置时,拉簧的拉伸轴线是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前侧位置;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正上方位置或后方位置;当脚构件在跳上位置而且锁定片在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后侧位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体底部一部分呈凸轮面,在锁定片上部两支承片之间连接一可自由转动的并可使其与上述凸轮面相触的滚柱状的接触柱;上述接触柱与凸轮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锁定的自行车支架,包括安装体,脚构件,锁定片和拉簧,其中,安装体的底部一端设有卡止部且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安装体上连接脚构件的上端,脚构件的上部连接锁定片的上部,在安装体和脚构件的连接点上部位置与锁定片的下部位置之间设有拉簧;固定拉簧两端的两支点与锁定片的连接点的位置关系是: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锁定位置时,拉簧的拉伸轴线是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前侧位置;脚构件为站立位置,而且上述锁定片为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正上方位置或后方位置;当脚构件在跳上位置而且锁定片在解除锁定位置时,上述拉伸轴线便在锁定片连接点的后侧位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体底部一部分呈凸轮面,在锁定片上部两支承片之间连接一可自由转动的并可使其与上述凸轮面相触的滚柱状的接触柱;上述接触柱与凸轮面的位置关系是:锁定片在处在解除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使脚构件由跳上位置向站立位置转动的初期过程中,接触柱与凸轮面相接触,锁定片通过该接触柱且靠凸轮面的作用,使上述拉伸轴线移至锁定片连接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千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昭和运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