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智广专利>正文

新型减速器、停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560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减速器、停车器,包括内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支撑梁横向装于铁路基本轨的下侧,两根内侧制动轨分别通过一个制动轨座定位于两根基本轨的上方内侧,制动轨座滑动连接在支撑梁横上并分别与横向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内伸缩液缸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条基本轨的外侧设有外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和外伸缩液缸,外侧制动轨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相对并通过制动轨座与横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梁横上的外伸缩液缸的一端连接,外伸缩液缸的另一端与撑梁横固定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减速器、停车器,用于铁路列车编组站头部一、二、三部位的车辆减速,以及尾部停车的车辆制动;也可用于大型厂矿企业车辆的减速制动或停车制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减速器(停车器)主要有风动减速器、电动减速器(俗称电缓)以及电液型减速器等,把他们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要做基础地基的减速器,这类减速器往往要配以气站或用多台电机供其运转。另一类减速器是机械或液压式的内侧制动器。这两类减速器存在以下缺点1、要做混凝土基础,改动基本轨枕,费工费时。2、要建专门的供气站,或使用多台电机供电,一次性投入过大,且浪费能源。3、产品成本过大,动辄几十万元人民币。4、内侧式摩擦面太小,制动力不够。5、对薄轮车的减速制动比较困难,造成对这类车轮的速度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速器、停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做混凝土基础和改动基本轨枕而导致费工费时;需要建专门的供气站,或使用多台电机供电,一次性投入过大,且浪费能源;产品成本过大,动辄几十万元人民币;内侧式摩擦面太小,制动力不够;对薄轮车的减速制动比较困难,造成对这类车轮的速度不可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支撑梁横向装于铁路基本轨的下侧,两根内侧制动轨分别通过一个制动轨座定位于两根基本轨的上方内侧,制动轨座滑动连接在支撑梁横上并分别与横向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内伸缩液缸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两条基本轨的外侧设有外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和外伸缩液缸,外侧制动轨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相对并通过制动轨座与横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梁横上的外伸缩液缸的一端连接,外伸缩液缸的另一端与撑梁横固定连接。所述的内侧制动轨在来车的方向一端长于所述的外侧制动轨,在所延长的部分同样配有所述的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无须做基础,直接安装在基本轨上,省时省工;结构简单。2、无须建供气站,节省投资。3、利用车辆自身的逸溜动能制动,节约能源。4、实行机械分级制动,车轮在刚刚进入内侧制动轨长于外侧制动轨的区间被制动时,由于只有内侧轨与车轮产生摩擦,因此摩擦力较小,待车辆速度降下来后,车轮在制动轨1、4的区间内同时受内、外两侧制动轨的摩擦,摩擦力大幅度提高,这样既可以达到很好的制动效果,又可以防止轻车高速被制动时出现的“爬轮”现象。使用时可根据站场或股道的具体情况对内外侧制动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5、由于采用液压内、外侧制动,对薄轮车具有很好的制动效果。同时可根据站场各股道不同种类的车辆需要,调节液压系统力的大小,从而全方位满足站场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内侧制动轨1、制动轨座2、内伸缩液缸3和支撑梁4。支撑梁4横向装于铁路基本轨5的下侧,两根内侧制动轨1分别通过一个制动轨座2定位于两根基本轨5的上方内侧,制动轨座2滑动连接在支撑梁横4上并分别与横向安装在支撑梁4上的一个内伸缩液缸3的伸缩杆一端连接,每一个内伸缩液缸3的缸体一端相对同轴安装。在所述的两条基本轨5的外侧设有外侧制动轨6、制动轨座7和外伸缩液缸8,外侧制动轨6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1相对,并通过制动轨座7与横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梁横4(延长至基本轨5的外侧)上的外伸缩液缸8的缸体一端连接,外伸缩液缸的伸缩杆一端与撑梁横4固定连接。所述的内侧制动轨1在来车的方向一端长于所述的外侧制动轨6,在所延长的部分同样配有所述的内伸缩液缸3和支撑梁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制动时,在内伸缩液缸3及外伸缩液缸8的作用下,两根内侧制动轨1分别向两方外侧移动,使两者之间的距离t减小;两根外侧制动轨6分别从两外侧向内侧收缩,也使距离t减小,当车辆溜放到与制动轨接触时,利用车辆自身的运动动能通过制动轨挤压油缸里的压力油,使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制动轨与车轮的内、外侧两个面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达到减速或制动的目的。内外侧制动轨1与6的长度差L1,可以在0~L0(L0>L1)的范围内任意调整(含LI=L0时没有外侧制动轨这一情形)。车轮在进入L1区间被制动时,由于只有内侧轨与车轮产生摩擦,因此摩擦力较小,待车辆速度降下来后,车轮在制动轨1、4的区间内同时受内、外两侧制动轨的摩擦,摩擦力大幅度提高,这样既可以达到很好的制动效果,又可以防止轻车高速被制动时出现的“爬轮”现象。使用时可根据站场或股道的具体情况对内外侧制动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减速器、停车器,包括内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支撑梁横向装于铁路基本轨的下侧,两根内侧制动轨分别通过一个制动轨座定位于两根基本轨的上方内侧,制动轨座滑动连接在支撑梁横上并分别与横向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内伸缩液缸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条基本轨的外侧设有外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和外伸缩液缸,外侧制动轨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相对并通过制动轨座与横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梁横上的外伸缩液缸的一端连接,外伸缩液缸的另一端与撑梁横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速器、停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在来车的方向一端长于所述的外侧制动轨,在所延长的部分同样配有所述的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减速器、停车器,包括内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内伸缩液缸和支撑梁,支撑梁横向装于铁路基本轨的下侧,两根内侧制动轨分别通过一个制动轨座定位于两根基本轨的上方内侧,制动轨座滑动连接在支撑梁横上并分别与横向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内伸缩液缸的伸缩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两条基本轨的外侧设有外侧制动轨、制动轨座和外伸缩液缸,外侧制动轨与所述的内侧制动轨相对并通过制动轨座与横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梁横上的外伸缩液缸的一端连接,外伸缩液缸的另一端与撑梁横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制动力大并且可调,具有一定的柔性,内外侧制动的制动面积大,既避免了做混凝土基础又节省能源,结构简单。文档编号B61K7/00GK2753637SQ200420122229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智广, 王建军, 田利华 申请人:李智广, 田利华, 王建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广王建军田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智广田利华王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