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智广专利>正文

止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55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止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动块、止动板和螺栓,在止动板上设有通孔,┓形的两块止动块的下部穿入止动板的通孔并与止动板的下侧铰接,在所述的一块止动块的下部设有螺孔并旋入所述的螺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编组站头部减速器和尾部停车器加固的止动器。也可用于大型厂矿企业车辆的减速器和停车器上。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编组站减速器和停车器通过连接件直接固定在基本轨上,省去了制作固定基础的麻烦,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减速器或停车器在工作时会沿基本轨发生移动,影响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止动器,以解决现有的铁路编组站减速器或停车器在工作时由于沿基本轨发生移动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止动块、止动板和螺栓,在止动板上设有通孔,形的两块止动块的下部穿入止动板的通孔并与止动板的下侧铰接,在所述的一块止动块的下部设有螺孔并旋入所述的螺栓。所述的止动块通过连接在所述的止动板下侧的两根平行的轴套和转轴与止动板铰接。在所述的螺栓顶端所对应的止动块上连接有一个顶块,在该顶块的顶端设有与螺栓顶端对应的凹槽。应用时将本技术的止动板和轴套固定在基本轨上并紧靠在用于连接减速器或停车器的支撑梁侧面,当旋紧止动器上的螺栓时,止动块的上部压铁在转轴的作用下紧压在基本轨的下延翅上,从而防止了整体减速器或停车器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基本轨和减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止动块1、止动板3和螺栓6,在止动板3上设有两个通孔2,形的两块止动块1的下部分别穿入止动板的两个通孔2并通过连接在止动板3下侧的两根平行的轴套4和转轴5与止动板3的下侧铰接。在右边一块止动块1的下部设有螺孔并旋入所述的螺栓6,在该螺栓6顶端所对应的止动块1上连接有一个顶块7,在该顶块7的顶端设有与螺栓顶端对应的凹槽。参见图3和图4,本技术用于防止图中伸缩机构12及制动轨11在基本轨8上发生移动。工作时,车辆沿图4中F所示方向逸溜,制动轨A面与车辆车轮发生磨擦产生磨擦力。该力通过制动轨座10传递到支撑梁9,由于支撑梁9紧靠着止动器的止动板3,所以将上述摩擦力传递给止动器。当旋紧止动器的螺栓6时,止动块1的上部横向压铁在件转轴5的作用下紧压在基本轨8的下延翅上,从而防止了整体减速器或停车器的移动。另外,止动块1与转轴5形成了一个杠杆机构,当增大螺栓6一端的距离时,可以使止动块1与基本轨8的压紧力增大相应的倍数,从而达到增力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止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动块、止动板和螺栓,在止动板上设有通孔,形的两块止动块的下部穿入止动板的通孔并与止动板的下侧铰接,在所述的一块止动块的下部设有螺孔并旋入所述的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动块通过连接在所述的止动板下侧的两根平行的轴套和转轴与止动板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栓顶端所对应的止动块上连接有一个顶块,在该顶块的顶端设有与螺栓顶端对应的凹槽。专利摘要一种止动器,包括止动块、止动板和螺栓,在止动板上设有通孔,┐形的两块止动块的下部穿入止动板的通孔并与止动板的下侧铰接,在所述的一块止动块的下部设有螺孔并旋入所述的螺栓。应用时将本技术的止动板和轴套固定在基本轨上并紧靠在用于连接减速器或停车器的支撑梁侧面,当旋紧止动器上的螺栓时,止动块的上部压铁在转轴的作用下紧压在基本轨的下延翅上,从而防止了整体减速器或停车器的移动。文档编号B61K7/06GK2753638SQ20042012223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智广, 王建军, 田利华 申请人:李智广, 田利华, 王建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广王建军田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智广田利华王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