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树长专利>正文

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90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该减振器新设计的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磨损后随时补充磨损量,解决了国产机车减振器漏油问题,在工作腔外活塞杆上套有囊式防尘罩以防沙粒和粉尘进入研磨橡胶密封件,使用寿命是原密封圈的10倍以上,带有五个孔的进油阀体在机车高速行驶中使得该减振器能够在瞬间冲击力下卸载而起良好的减振作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高速机车上的油压减振器。现有的内生产的机车减振器其密封系统中所采用的密封圈轴向断面为梯形结构,靠锥型密封弹簧压紧密封,当密封圈磨损后靠17kgf的弹簧压力和单向的活塞往复油的压力,来补充磨损后的磨量,实质橡胶硬度在邵氏65-5之间,经试验后弹簧压力达不到补充磨损的作用。所以国内机车减振器使用一个阶段后漏油,机车行驶大约在二年左右时间内(60万公里左右)就要更换几个减振器,使用寿命短。现在国内用的高速机车减振器,大部分是在原来的减振器基础上改变阻尼系数,当车速由原来100左右公里增至200左右公里时,在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大大地超过减振器本身设计所能承受的卸载能力,则变成了一个刚性体,一是使减振器本身破坏,二是使转向架破坏,三是使机车产生振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活塞杆滑动密封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和五孔过油阀体结构在机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和密封性,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减振器是由端座、进油阀体、储油缸、活塞杆、防尘罩、缸筒、导向套、缸端、密封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为了解决漏油的问题,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密封系统包括内防尘罩、密封O环、密封圈、密封弹簧、密封涨套等五个主要部件,它们分别被套装在活塞杆上,缸端和导向套的左面,内防尘罩被设计成橡胶囊式结构以防止大的砂粒粉尘进入,密封圈被设计成轴向断面呈“L”型结构,工作面为齿牙型工作面,工作面的背面带有两个环形凹槽,弹簧被缩紧在凹槽内,使密封圈和活塞杆之间保持一定的缩紧力,密封O环起到了进一步防尘的作用。为了能在瞬间产生的冲击力下达到更高的卸载能力,使减振器本身不致于变成一个刚性体,其进油阀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即在阀体主体上设置有五个通孔,在五个通孔内分别安置五个锥体型过油阀瓣,而过油阀瓣通过其内的弹簧将其固定,中间阀瓣的中心带有一个小孔。工作过程当活塞向右移动时,右面油腔的油大部分通过活塞杆端部的控制流量阀孔进入到左面油腔内,少部分油通过进油阀体中心阀瓣小孔进入到外油腔内,这时在瞬间冲击下中心孔上的阀瓣开启增大流量而卸载,达到更良好的减振目的。当活塞向左移动时,左面油腔的油大部分通过活塞杆端部的控制流量阀孔进入到右面的油腔中,这时由于右面的油腔产生负压,外油腔的油通过进油阀体的周围开启阀瓣的四个孔进入到右面的油腔内能够及时补充右面的负压油量,减缓结构刚性,同时也有少部分的油通过中心阀瓣小孔进入右面的油腔内,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的运动过程,起到了良好的减振作用。本技术由于新设计的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磨损后随时补充磨损量,经试验台模拟试验和铁路装车试验,使用寿命是原密封圈的10倍以上,解决了国产机车减振器漏油问题。其进油阀体的合理设计,在机车高速行驶中使得该减振器能够在瞬间冲击力下卸载而起良好的减振作用,安全可靠。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高速机车垂直油压减振器总装图。图2为本技术密封系统中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过油阀瓣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技术进油阀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该减振器是由端座1、进油阀体2、储油缸3、活塞杆4、防尘罩5、缸筒6、导向套7、缸端8、密封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为了解决漏油的问题,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密封系统包括内防尘罩12、密封O环13、密封圈11、密封弹簧9、密封涨套10等五个主要部件,它们分别被套装在活塞杆4上,缸端8和导向套7的左面,内防尘罩12被设计成橡胶囊式结构以防止大的砂粒粉尘进入,密封圈11被设计成轴向断面呈“L”型结构,工作面14为齿牙型工作面,工作面14的背面带有两个环形凹槽15,两个密封弹簧9被缩紧在凹槽15内,使密封圈11和活塞杆4之间保持一定的缩紧力,密封0环13起到了进一步防尘的作用。为了能在瞬间产生的冲击力下达到更高的卸载能力,使减振器本身不致于变成一个刚性体,其进油阀体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即在阀体主体2上设置有五个通孔17,在五个通孔17内分别安置五个锥体型过油阀瓣16,而过油阀瓣16通过其内的弹簧将其固定,中间阀瓣的中心带有一个小孔18。此种减振器可设计成垂直和横向两种,只是在横向减振器的储油缸上带有储油包。工作过程当活塞向右移动时,右面油腔的油大部分通过活塞杆端部的控制流量阀孔进入到左面油腔内,少部分油通过进油阀体中心阀瓣小孔进入到外油腔内,这时在瞬间冲击下中心孔上的阀瓣开启增大流量而卸载,达到更良好的减振目的。当活塞向左移动时,左面油腔的油大部分通过活塞杆端部的控制流量阀孔进入到右面的油腔中,这时由于右面的油腔产生负压,外油腔的油通过进油阀体的周围开启阀瓣的四个孔进入到右面的油腔内能够及时补充右面的负压油量,减缓结构刚性,同时也有少部分的油通过中心阀瓣小孔进入右面的油腔内,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的运动过程,起到了良好的减振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该减振器是由端座(1)、进油阀体(2)、储油缸(3)、活塞杆(4)、防尘罩(5)、缸筒(6)、导向套(7)、缸端(8)、密封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a、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其密封系统包括内防尘罩(12)、密封O环(13)、密封圈(11)、密封弹簧(9)、密封涨套(10)等五个主要部件,它们分别被套装在活塞杆(4)上,缸端(8)和导向套(7)的左面,内防尘罩(12)被设计成橡胶囊式结构,密封圈(11)被设计成轴向断面呈“L”型结构,工作面(14)为齿牙型工作面,工作面(14)的背面带有两个环形凹槽(15),两个密封弹簧(9)被缩紧在凹槽(15)内;b、进油阀体(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即在阀体主体(2)上设置有五个通孔(17),在五个通孔(17)内分别安置五个锥体型过油阀瓣(16),而过油阀瓣(16)通过其内的弹簧将其固定,中间阀瓣的中心带有一个小孔(1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该减振器新设计的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磨损后随时补充磨损量,解决了国产机车减振器漏油问题,在工作腔外活塞杆上套有囊式防尘罩以防沙粒和粉尘进入研磨橡胶密封件,使用寿命是原密封圈的10倍以上,带有五个孔的进油阀体在机车高速行驶中使得该减振器能够在瞬间冲击力下卸载而起良好的减振作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61G11/12GK2337024SQ9823898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树长, 张奇丹 申请人:张树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机车油压减振器,该减振器是由端座(1)、进油阀体(2)、储油缸(3)、活塞杆(4)、防尘罩(5)、缸筒(6)、导向套(7)、缸端(8)、密封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a、活塞杆滑动密封是采用胶套双弹簧缩紧密封、其密封系统包 括内防尘罩(12)、密封0环(13)、密封圈(11)、密封弹簧(9)、密封涨套(10)等五个主要部件,它们分别被套装在活塞杆(4)上,缸端(8)和导向套(7)的左面,内防尘罩(12)被设计成橡胶囊式结构,密封圈(11)被设计成轴向断面呈“L”型结构,工作面(14)为齿牙型工作面,工作面(14)的背面带有两个环形凹槽(15),两个密封弹簧(9)被缩紧在凹槽(15)内;b、进油阀体(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即在阀体主体(2)上设置有五个通孔(17),在五个通孔(17)内分别安置 五个锥体型过油阀瓣(16),而过油阀瓣(16)通过其内的弹簧将其固定,中间阀瓣的中心带有一个小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长张奇丹
申请(专利权)人:张树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