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设置在设备安装座上,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穿设在设备安装座和待安装设备的安装架上;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环绕紧固螺栓设置,第一减震件夹设在设备安装座与安装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机车的减震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车的振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送风机会产生振动和噪音,由于送风机与车体之间进行振动传递,这使得旅客乘坐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车的振动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设置在设备安装座上,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穿设在设备安装座和待安装设备的安装架上;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环绕紧固螺栓设置,第一减震件夹设在设备安装座与安装架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本体,第一减震本体的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板。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环绕紧固螺栓设置,第二减震件设置在安装架的远离第一减震件的一侧。进一步地,紧固螺栓的螺帽部位于安装架的远离设备安装座的一侧,第二减震件设置在安装架和螺帽部之间。进一步地,第二减震件包括第二减震本体,第二减震本体的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板。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的与第二减震件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第二减震件的与第一减震件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共同形成容纳安装架的夹持槽。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夹持架,夹持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减震件上,第二夹持板设置在第二减震件上,安装架夹持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为环形,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套设在紧固螺栓上;其中,第一减震件的内孔的靠近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减震件的内孔的靠近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陷部。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垫片,垫片套设在紧固螺栓上,垫片夹设在设备安装座与第一减震件之间。进一步地,设备安装座为机车的送风机安装座,安装架为机车的送风机的吊梁。本技术中的机车的减震结构包括夹设在设备安装座与安装架之间的第一减震件,且该第一减震件环绕在紧固螺栓上,可以使第一减震件缓冲在设备安装座与安装架之间的振动,降低振动的传递,减小机车的振动,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减震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减震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的减震结构的紧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设备安装座;20、紧固螺栓;21、螺帽部;22、第一杆段;23、第二杆段;30、安装架;40、第一减震件;41、第一减震本体;42、第一夹持板;43、第一端板;44、第一凹陷部;50、第二减震件;51、第二减震本体;52、第二端板;53、第二夹持板;54、第二凹陷部;60、螺母;70、垫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该减震结构设置在设备安装座10上,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20,紧固螺栓20穿设在设备安装座10和待安装设备的安装架30上;第一减震件40,第一减震件40环绕紧固螺栓20设置,第一减震件40夹设在设备安装座10与安装架30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减震结构包括夹设在设备安装座10与安装架30之间的第一减震件40,且该第一减震件40环绕在紧固螺栓20上,可以使第一减震件40缓冲在设备安装座10与安装架30之间的振动,降低振动的传递,减小机车的振动,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不,第一减震件40包括第一减震本体41,第一减震本体41的远离安装架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板43。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该第一减震本体41的安装。为了进一步地减小机车的振动,如图1和图2所示,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件50,第二减震件50环绕紧固螺栓20设置,第二减震件50设置在安装架30的远离第一减震件4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栓20的螺帽部21位于安装架30的远离设备安装座10的一侧,第二减震件50设置在安装架30和螺帽部2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震件40和第二减震件50分别设置在安装架30的两侧,这样,可以双向限制风机组的振动幅度,吸收振动能量,从而降低送风机与车体之间的振动传递,并降低了噪音,保护了环境。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50包括第二减震本体51,第二减震本体51的远离安装架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板52。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减震本体51上设置第二端板52,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第二减震件50的安装。为了便于安装架30与第一减震件40和第二减震件50之间的安装配合,第一减震件40的与第二减震件50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第二减震件50的与第一减震件40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共同形成容纳安装架30的夹持槽。为了便于安装架30与第一减震件40和第二减震件50之间的安装配合,减震结构还包括夹持架,夹持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42和第二夹持板53,第一夹持板42设置在第一减震件40上,第二夹持板53设置在第二减震件50上,安装架30夹持在第一夹持板42和第二夹持板53之间。为了对振动传递造成阻碍作用,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的减震结构,设置在设备安装座(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20),所述紧固螺栓(20)穿设在所述设备安装座(10)和待安装设备的安装架(30)上;第一减震件(40),所述第一减震件(40)环绕所述紧固螺栓(20)设置,所述第一减震件(40)夹设在所述设备安装座(10)与所述安装架(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翠强,鄂慧宁,苏义,汪秀平,战红红,徐磊,任广强,李琦,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