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362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及装置。方法的步骤1:在包厢门上方设置一条送风管;在送风管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对称且尺寸相同的平送风风口,在两个平送风风口之间设置一下送风风口;在包厢外窗两侧对应两个上铺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回风口;步骤2:在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与送风管之间均设有一风速调节阀;步骤3:通过送风管进行送风。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将原本集中单一送风方式细化为分别针对上铺和下铺人员区域的单独送风,同时引入贴附送风和置换送风,以此减少现有送风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上下铺人员有明显吹风感、区域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此提升包厢内人员的整体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暖通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空调列车软卧包厢的通风空调系统,同时适用于学生宿舍、救生舱等相对密闭且人员密度较大空间的通风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列车的通风空调是列车车厢内环境控制的基础,合理的送风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车厢内的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独立门的存在使列车软卧包厢成为一个密闭的微型空间,它与普通建筑的室内环境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如下:包厢内人员密度大,二氧化碳及人体异味排放量大;软卧包厢相对狭小,且内部设施布置紧凑,不利于空气流通和气流组织的设计;车厢墙壁的传热系数比建筑墙壁的传热系数大,在壁面处温度梯度较大,包厢内不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因此,列车软卧包厢送风系统的设计是影响人员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目前,空调列车软卧包厢的送风方式有顶板散流器下送风、单条缝贴附送风、双条缝对吹贴附送风。顶板散流器送风属于送风口位于包厢顶部的传统混合通风模式,实际应用中存在上下铺人员有明显吹风感、区域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弊病。单条缝贴附送风和双条缝对吹贴附送风是在顶板散流器下送风基础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送风方式,由于送风与包厢壁面形成了贴附,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吹风感,但这两类送风方式并未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以上三种送风方式下,人员工作区往往位于回风或排风环境中,卫生条件较差,送风效率也相对较低。为此,已有学者提出了风口位于包厢下部的置换通风模式,并对顶置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送风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置换通风具有送风温度低,工作区热舒适性好,噪声低,节能等优点。但同时发现送风口设在包厢下部区域的置换通风会使下铺旅客有凉的不舒适感。鉴于此,针对空调列车软卧包厢现有通风方式的优缺点,研发一种可有效消除上述送风方式弊端,并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送风模式就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包厢门上方水平设置一条送风管;在送风管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对称且尺寸相同的平送风风口,同时,在两个平送风风口之间的送风管底面上设置一下送风风口;同时,在包厢外窗两侧对应两个上铺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平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下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步骤2:在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与送风管之间均连接一连接管,每个连接管上设有一风速调节阀;步骤3:通过送风管进行送风,送风过程中,通过风速调节阀调节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采用条缝风口、双层百叶风口或者单层百叶风口;所述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长度取600~800mm;高度取50~150mm。进一步的,所述下送风风口的长度取300~500mm;下送风风口的宽度取50~150mm。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取0.4~0.6m/s;所述下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范围取1.55~2.25m/s。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装置,由水平设置在包厢门上方的送风管,设置在送风管侧壁的两个对称且尺寸相同的平送风风口,设置两个平送风风口之间的送风管底面的一下送风风口,以及设置在包厢外窗两侧对应上铺的下端的两个回风口组成;所述平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下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与送风管之间均有连接一连接管,每个连接管上设有一电动风速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采用条缝风口、双层百叶风口或者单层百叶风口;所述回风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长度取600~800mm;高度取50~150mm。进一步的,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取0.4~0.6m/s;所述下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范围取1.55~2.25m/s。进一步的,所述下送风风口的长度取300~500mm;下送风风口3的宽度取50~150mm。本专利技术利用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将原本集中单一送风方式细化为分别针对上铺和下铺人员区域的单独送风,同时引入贴附送风和置换送风,以此减少现有送风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上下铺人员有明显吹风感、区域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此提升包厢内人员的整体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上、下铺人员区域环境分析的测点分布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参数设置下,上、下铺人员区域温度(左图)及速度(右图)分布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参数设置下,上、下铺人员区域温度(左图)及速度(右图)分布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参数设置下,上、下铺人员区域温度(左图)及速度(右图)分布图。图6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送风与现有单条缝贴附送风(实施例4)、双条缝对吹贴附送风(实施例5)时,上、下铺人员区域温度(左图)及速度(右图)分布比较图。图7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送风与现有单条缝贴附送风(实施例4)、双条缝对吹贴附送风(实施例5)时,包厢中间位置竖向温度(左图)及速度(右图)分布比较图。图8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送风时,下铺(左图)、上铺(右图)人员区域热舒适性评价的PMV值分布图。图9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送风时,下铺(左图)、上铺(右图)人员区域空气新鲜程度评价的平均空气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空调列车软卧包厢空间相对狭小,如果采用目前的单一风口送风模式,势必会对送风气流直接作用区域的人员造成吹风感,同时此区域与非气流直接作用区域之间会存在明显的空气温度差值,不利于包厢内全体人员的舒适性。相对于传统顶板散流器下送风来说,贴附送风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包厢内人员造成的吹风感,而风口位于包厢下部区域的置换送风模式,在合理的设计下又能提高下铺人员区域的热舒适性。基于以上考虑,本专利技术的思路是:利用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将原本集中单一送风方式细化为分别针对上铺和下铺人员区域的单独送风,同时引入贴附送风和置换送风的理念,以此减少现有送风方式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上下铺人员有明显吹风感、区域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此提升包厢内人员的整体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包厢门上方水平设置一条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包厢门上方水平设置一条送风管;在送风管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对称且尺寸相同的平送风风口,同时,在两个平送风风口之间的送风管底面上设置一下送风风口;同时,在包厢外窗两侧对应两个上铺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平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下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步骤2:在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与送风管之间均连接一连接管,每个连接管上设有一风速调节阀;步骤3:通过送风管进行送风,送风过程中,通过风速调节阀调节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包厢门上方水平设置一条送风管;在送风管的侧壁上设置两个对称且尺寸
相同的平送风风口,同时,在两个平送风风口之间的送风管底面上设置一下送风风口;同
时,在包厢外窗两侧对应两个上铺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回风口;所述平送风风口的出风方
向为水平方向;下送风风口的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
步骤2:在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与送风管之间均连接一连接管,每个连接管上设
有一风速调节阀;
步骤3:通过送风管进行送风,送风过程中,通过风速调节阀调节平送风风口和下送
风风口的送风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送风风口和下送风风口采用条缝风口、双层百叶风口或者单层百叶风口;所述回风
口采用单层百叶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长度取600~800mm;高度取50~1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送风风口的长度取300~500mm;下送风风口的宽度取50~1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列车软卧包厢的双贴附组合式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送风风口的送风速度取0.4~0.6m/s;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国李安桂刘志永孙翼翔陈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