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653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的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具备:前照灯(30),其设置在机动二轮车(1)的前面而向前方照射;前盖罩(26),其将前照灯的上下左右覆盖,且具备前表面上表面部(44),该前表面上表面部与前照灯的上缘(84a)连续而向后上方延伸,使朝向前照灯的行驶风向后上方流动;以及风挡玻璃(32),其与前盖罩的前表面上表面部具有规定的间隙(G)而安装在前盖罩(26)的前表面上表面部的上方,且比前盖罩的上端更向上方延伸,其中,在前盖罩的前表面上表面部中,在由风挡玻璃覆盖的位置设有朝向风挡玻璃的下表面的连通口(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中,已知有一种前盖罩结构,其将前照灯的前表面设置成从前盖罩的前表面的开口部露出,且为了能够调整前照灯的光轴,而在上述开口部与前照灯的周缘部之间设有间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通过在前照灯的左右的侧面设置延伸部,由此来抑制行驶风从上述间隙侵入到前盖罩内的情况,从而实现空气阻力的减小、操纵特性的提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81082号公报【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前盖罩结构中,通过在前照灯的左右的侧面设置延伸部来实现行驶风从上述间隙的侵入的抑制,因此存在前照灯的形状变复杂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其具备:前照灯30,其设置在车辆I的前面而向前方照射;前盖罩26,其将该前照灯30的上下左右覆盖,且具备上表面部44,该上表面部44与所述前照灯30的上缘84a连续而向后上方延伸,使朝向所述前照灯30的行驶风向后上方流动;以及风挡玻璃32,其与该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具有规定的间隙G而安装在该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的上方,且比所述前盖罩26的上端更向上方延伸,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中,在由所述风挡玻璃32覆盖的位置设有朝向所述风挡玻璃32的下表面的连通口 57。根据本技术,即使行驶风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到前盖罩内,该行驶风也会通过前盖罩的连通口而向前盖罩的外侧的风挡玻璃侧流动,直接向后方逃散,不会滞留在前盖罩内。因此,通过在前盖罩上设置连通口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另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32与所述前盖罩26之间的所述间隙G的大小在比所述连通口 57靠下方的位置处减小。根据本技术,在连通口的下方,行驶风难以侵入风挡玻璃与前盖罩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风挡玻璃与前盖罩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行驶风妨碍从连通口向外侧逃散的行驶风的流动的情况。另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前盖罩结构具备仪表板50,该仪表板50在驾驶员的前方配置在转向用手把16的安装部38a的附近,且朝向驾驶员来显示车辆信息,所述风挡玻璃32以覆盖所述仪表板50的前上方的方式设置,所述连通口 57设置在所述仪表板50的下方。根据本技术,即使在覆盖仪表板的前上方来提高视觉辨认性的风挡玻璃的后方且在仪表板侧的空间内产生负压,也能够供给从前盖罩内经由连通口而向风挡玻璃侧逃散的行驶风。因此,能够利用负压效率良好地使前盖罩内的行驶风从连通口逃散,且能够减少负压而减少风笛噪声。此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前盖罩结构具备前照灯后罩51,该前照灯后罩51安装于所述车辆I的转向部件36,对所述前照灯30、所述前盖罩26及所述仪表板50进行支承,并从后方将所述前照灯30覆盖。根据本技术,通过前照灯后罩能够遮挡从前照灯向后方漏泄的光。而且,即便是设有前照灯后罩的结构,也能够有效地使行驶风从连通口向外侧逃散,因此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另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是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上方凸出的曲面,所述连通口 57靠近宽度方向中央设置。根据本技术,能够效率良好地使集中于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行驶风从连通口逃散。此外,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32的前端32a在从前方观察下延伸至比所述前照灯30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本技术,通过风挡玻璃的前端能够减少侵入到前盖罩内的行驶风。【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前盖罩结构中,通过在前盖罩上设置连通口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另外,能够抑制在风挡玻璃与前盖罩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行驶风妨碍从连通口向外侧逃散的行驶风的流动的情况。另外,利用负压能够效率良好地使前盖罩内的行驶风从连通口逃散,且能够减少负压而减少风笛噪声。而且,通过前照灯后罩能够遮挡从前照灯向后方漏泄的光,且能够减少从前照灯与前盖罩之间侵入的行驶风的影响。另外,能够效率良好地使集中于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行驶风从连通口逃散。而且,能够减少侵入到前盖罩内的行驶风。【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前盖罩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表示前盖罩的周边部的右侧视图。图3是表示前盖罩的周边部的主视图。图4是前盖罩的周边部的从驾驶员侧的上方观察到的图。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图6是前盖罩的主视图。图7是前盖罩的左侧视图。图8是将前盖罩单元及仪表单元等取下后的状态的车辆前部的主视图。图9是前照灯后罩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0是将前盖罩取下后的状态的车辆前部的主视图。图11是前照灯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俯视图。图12是风挡玻璃32的左侧视图。图13是图3的XII1-XIII剖视图。【符号说明】I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16手把(转向用手把)26前盖罩30前照灯32风挡玻璃32a下缘(风挡玻璃的前端)36转向部件38a车把固定部(手把的安装部)44前表面上表面部(上表面部)50仪表板51前照灯后罩57、57 连通口84a上缘(前照灯的上缘)G 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而且,各图所不的符号FR表不车身前方,符号UP表不车身上方,符号LE表不车身左方。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前盖罩结构的机动二轮车I的右侧视图。机动二轮车I是如下这样的车辆,即,在车架10上支承有发动机11,对前轮2进行支承的前叉12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架10的前端的头管10a,对后轮3进行支承的摆臂(未图示)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机动二轮车I是驾驶员以跨骑的方式就座的座椅14设置于车架10的前后的中央部的上方的跨骑型的车辆。车架10具备:从头管1a前高后低地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1b ;从头管1a通过发动机11的前方而向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c ;对座椅14进行支承的座椅框架(未图示)。上述摆臂由在车架10的下部设置的枢轴(未图示)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后轮3轴支承于摆臂的后端部。摆臂经由后悬架15而与车架10连结。在前叉12的上端部安装有转向用的手把16,在前叉12的下端部经由车轴17而支承有前轮2。燃料箱18支承于主框架10b,且位于座椅14的前方。发动机11具备:收容曲轴的曲轴箱20 ;从该曲轴箱20的前部立起的气缸部21 ;内置于曲轴箱20的后部的变速器(未图示)。在气缸部21的后部连接有具备空气滤清器等的吸气装置22,在气缸部21的前部连接有排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其具备:前照灯(30),其设置在车辆(1)的前面而向前方照射;前盖罩(26),其将该前照灯(30)的上下左右覆盖,且具备上表面部(44),该上表面部(44)与所述前照灯(30)的上缘(84a)连续而向后上方延伸,使朝向所述前照灯(30)的行驶风向后上方流动;以及风挡玻璃(32),其与该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具有规定的间隙(G)而安装在该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的上方,且比所述前盖罩(26)的上端更向上方延伸,所述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罩(26)的所述上表面部(44)中,在由所述风挡玻璃(32)覆盖的位置设有朝向所述风挡玻璃(32)的下表面的连通口(5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桥元幸道坂进龟井诚太郎伊藤守藤田德彦迫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