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180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包括该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车辆。其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自身重量和便于车辆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包括该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车辆。其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自身重量和便于车辆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专利说明】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包括该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车身大多数采用全承载式结构,全承载式汽车的车身几乎承载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载荷,这些载荷主要包括扭转载荷、弯曲载荷等。在这些载荷的作用下,汽车车身的刚度特性则尤显重要。如果汽车的车身刚度不足,则会引起门框、门窗、发动机罩口和行李箱开口处变形过大,从而导致车门卡死、玻璃破碎、漏雨等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形成车身的钣金件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是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重要考核指标。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车身后部所受的载荷主要是副车架和弹簧减震器传递过来的力,而这些载荷主要由车辆后轮罩承受。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强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还设置了加强梁结构,为了充分利用该加强梁结构,现有技术中,将车辆后排的座椅连接到这种加强梁结构上以增加后排座椅的稳固性。而为了使得这种加强梁结构保证其自身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连接车辆后排座椅,则需要增大加强梁结构的体积和长度。例如,如图1所示,后地板1、后轮罩内板2、后轮罩外板3和车身侧围的侧围后内板4依次连接形成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梁结构焊接于该连接结构的内侧壁上。该加强梁结构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加强板5(如图5中所示)和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 (如图3中所示),后轮罩内板加强板5焊接于后地板I和后轮罩内板2,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焊接于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并且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后排座椅的连接部。 可以发现,在这种后轮罩中,由于加强梁结构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得车辆上的一些其他重要零部件无法安装在合理的位置甚至无法安装,因此使得车辆内部的布局很不合理,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加强梁结构不仅所占空间过大,不利于对旧车型的整改和新车型的开发,而且其重量也很大,显著增大了车辆的总体重量,增大了车辆总体的惯性,不利于车辆的启动和制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优点在于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自身重量和便于车辆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中,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下端的第二加强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端的第三加强件,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该第三加强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和依次连接的后地板、后轮罩和侧围后内板,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的内壁面和所述后地板上,所述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所述第三加强件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后轮罩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外板和侧围后内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以容纳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容纳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 优选地,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基本垂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面连接至所述后地板,所述第二加强件的背面连接至所述后轮罩内板,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面和背面的加强部。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为多个加强壁。 优选地,所述多个加强壁之间设置有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减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而且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不仅减少了其所占的空间、降低了其自身的重量,而且还能够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具有轻便灵活、便于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布置的优点,降低了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中的后轮罩内板加强板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中的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平面视图; 图6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I后地板;2后轮罩内板;3后轮罩外板;4侧围后内板;5后轮罩内板加强板;6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7第一加强件;71加强筋;8第二加强件;81加强壁;82支撑部;83减重孔;9第三加强件;91固定部;10卷收器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技术中,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上、下、左、右、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下面将参照图4至图8详细描述本技术。 一方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中,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来龙苏红远谢红清未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