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峰专利>正文

城区道路地下管线及井口旁移、中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180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城区道路地下管线及井口旁移、中置方法,属于路政工程。包括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管线井、管线巷道和横向分支通道。其特征是道路地下的排水和其他管线及所属井坑设置于道路的中间隔离带,路边隔离带,或慢车道、或人行道范围内。道路的主道、辅道、隔离带、地下的排水系统,管线系统分别、依次、连续性施工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用料省、工期短、质量高、建设成本低。建成后路面完整、平顺、整洁、坚固耐用。通行速率高,对车辆及路面损害少,使用寿命长,道路使用成本低。地下管线的功能发挥和维护,增删功能等主管部门自主率高,需多方协调平衡少。路面及地下设施意外事故发生率低,所需投入社会性资源成本低,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属于路政工程。包括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管线井、管线巷道和横向分支通道。其特征是道路地下的排水和其他管线及所属井坑设置于道路的中间隔离带,路边隔离带,或慢车道、或人行道范围内。道路的主道、辅道、隔离带、地下的排水系统,管线系统分别、依次、连续性施工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用料省、工期短、质量高、建设成本低。建成后路面完整、平顺、整洁、坚固耐用。通行速率高,对车辆及路面损害少,使用寿命长,道路使用成本低。地下管线的功能发挥和维护,增删功能等主管部门自主率高,需多方协调平衡少。路面及地下设施意外事故发生率低,所需投入社会性资源成本低,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专利说明】 一、
: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政工程,具体的说是一种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及井口旁移、中置方法。 二、
技术介绍
: 现有技术下的城区道路,除路面交通这个基本功能不断加强优化之外,路面之下的其他综合附助功能也越来越繁杂、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地下涵洞、管道、线缆密密麻麻,与地面沟通的井盖、坑盖星罗棋布,这些都给从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构筑、正常使用,保养维护、功能增设、破损修补、路面更新、卫生清洁等等全过程都凭添了无尽的工作和麻烦。主要有:1、因各种地下设施的自身特征所需,或空间设计按排等原因,使地下设计的施工无法在一个平面、一个挡期完成,需多次反复挖填设置,不但增加了施工量和难度,延长了工期、浪费了物料,更造成了道路各层及横向区块的密度差异,影响道路最终质量。 2、多数地下设施均需设置、预留供日后使用,控制和养护地与地面勾通的井、坑通道,使基础至路面的多层铺装、夯实、碾压过程均需规避实施,特别是路面表层的最终铺装,为实现平顺一致,井口需多次调整高度复填,使井、坑周边从基层到表层密度松散、衔接不良、承压力低,形成易破碎、塌陷和渗水推堆的始发点。3、因井口、坑口与路面之间的高差及井口与井盖之间的精度问题,在车辆通过时,车轮与井盖、井盖与井口之间的撞击,常是颠簸和形成噪音的重要因素。4、为使井口、井盖、坑口、坑盖坚固耐用,须选用高强度材料制做,通常多选用金属铸造,时有被盗现象发生,但不管是因破损或被盗,均会形成马路陷井,造成人车事故,至使许多地方为此立法整治,不但提高了道路使用的物资成本,也占用了社会管理的资源成本。5、道路地下设施使用过程中,检修、控制、养护工作的进行,都是以牺牲交通为前题的。如需更换或增添地下设施,不但需部分或全部中断交通,更常对路面开膛破肚,造成长久破坏性影响。同时因施工不当,还会误伤邻近设施,造成漏水、漏气、漏电等事故。 三、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路面完整、坚固、整洁,辅助次要功能齐全,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维修、养护方便,环保节能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其包括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管线井、管线井盖、管线巷道、疏水沟、积水池坑和横向分支通道,其特征是由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组成的地下排水系统设置于两侧的路边隔离带或慢车道、或人行道;由管线井、管线井盖、管线巷道、疏水沟、积水池坑组成的地下管线系统设置于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于无中央隔离带及无路边隔离带路段设置于一侧或两侧的慢车道,或人行道。 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是路面积水通过设计为带有漏水篦的路沿石和过水通道斜向流入排水井,经由疏水管道完成排水。 所述的排水井的井盖:其特征是不漏水的完整井盖。 所述的排水井:其特征是在排水井的底部设置积淤坑。 所述的管线井盖:其特征是高出于周边平面的帽形井盖、扣套于管线井井口上。 所述的管线巷道:其特征是于低部一侧设置疏水沟,在管线井下方设置收集疏水沟汇集的漏水、渗水的积水池坑。 所述的管线巷道:其特征是在两侧壁上设置贯通快车道的横向分支通道。 本专利技术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和优点: 1、道路排水系统旁移、路面积水横流入井、其他管线系统中置、彻底净空路面和路面下层构成。使路基和路面铺装依层次、一次性完整施工。可确保路基完整、均匀、坚固、路面完整平顺,整洁美观。 2、快车道路面无井盖、坑盖、消除了过往车辆由此造成的颠簸。也消除了由此造成的以井口、坑口为中心形成的路面开裂、破碎、塌陷、渗水、推堆。还消除了车辆与井盖、坑盖撞击、井盖与井口的撞击形成的噪首、行车更平稳、顺畅、安静。 3、井坑旁移,中置脱离路面,其井盖再无车轮撞击,碾压之忧,所需强度大大降低,可选用经济材料和工艺制做,且无被盗丢失之虑。 4、路面积水侧流入井,冲入泥沙量少,更易保持疏水管道通畅,易沉降泥沙聚集于积淤坑,便于清除。 5、管线系统移离路面,其井口设置可高出于周边平面,加之井盖设计为盖帽形,降水、来水不易渗漏入井,小量渗漏进水也可通过疏水沟流入积水池坑集中抽排,可使管线系统内部保持干燥。 6、预设的横向分支通道,可将设计中的管线功能分支和过后需添加的功能分支由此穿越路面,避免了对路面开膛破肚,破坏路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7、排水系统和管线系统及所属井口、坑口旁移或中置。避开车辆通行的路面,为日后的检测、养护、维修、清挖、排水排淤及功能的增删等工作,对车辆通行影响小,操作更安全、更方便。 8、综上所述,道路的主道、辅道、隔离带、地下的排水系统、管线系统分别、依次、连续性施工,进度快、用料省、工期短、质量高、降低道路的修筑成本。建成后的路面完整、平顺、整洁、坚固耐用、通行速率高。对车辆及路面损害少,使用寿命长,降低道路的使用成本。对排水系统、管线系统的功能应用和维护更方便、快捷。路面管理中需多方协调、平衡工作少,意外事故发生率低,可大大降低由此引发的社会资源性成本。 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的一侧路面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的排水井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的路沿漏水篦正面示意图。 图4为的管线井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中央隔离带、2快车道、3路边隔离带、4慢车道、5人行道、6排水井、7路沿石、8漏水篤、9过水通道、10井盖、11疏水管道、12、积游坑、13、管线井、14管线井盖、15管线巷道、16管线缆架、17疏水沟、18横向分支通道、19积水池坑。 五、【具体实施方式】 :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包括中央隔离带1、快车道2、路边隔离带3、慢车道4和人行道5的典型城区主干道。也适用于分上行、下行快车道2及两侧设置有专用人行道5的次要干道。 如图2、图3所示,其排水系统设置于路边隔离带3,纵向间隔修筑排水井6,在排水井6的纵向两侧中部铺设贯通相邻排水井6的疏水管道11。下方设置沉积泥沙的积淤坑 12。在排水井6的上部横向修筑左右相对的过水通道9。相对过水通道9的位置使用带漏水篦8的路沿石7。分别疏排来自快车道2,慢车道4和人行道5的积水。其井盖10设计为平顺整体密封盖,不再承担垂直落水功能。 所图4所示:除排水之外的其他管线系统设置于中央隔离带I内,由管线井13、管线井盖14、管线巷道15、管线缆架16、疏水沟17横向分支通道18和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区道路地下管线及井口旁移、中置方法,其包括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管线井、管线井盖、管线巷道、疏水沟、积水池坑和横向分支通道,其特征是由排水井、漏水篦、过水通道、疏水管道,积淤坑组成的地下排水系统设置于两侧的路边隔离带或慢车道、或人行道;由管线井、管线井盖、管线巷道、疏水沟、积水池坑组成的地下管线系统设置于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于无中央隔离带及无路边隔离带路段设置于一侧或两侧的慢车道,或人行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董兰田
申请(专利权)人:张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