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25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通过牵引装置(2)可操作地连接到驻车制动器上的杠杆(5),其安装使其能在闲置位置和制动使用位置之间绕着相对于车身固定设置的第一枢轴线(Ⅰ)转动。杆件(7)连接到杠杆(5)上,使其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可以移动并与第一枢轴线(Ⅰ)平行的第二枢轴线(Ⅱ)转动,该杆体(7)支承手柄元件(11)并安装在车身上,使其能绕着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的第三轴线(Ⅲ)转动,并使其能沿着其纵向移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一般类型的驱动装置,如DE 195 21 159 A1或DE 692 18 360T2所公开的,包括枢轴安装到轴承安装件上的手控制动杆,其为了操控机动车辆的驻车制动器,从(低的)闲置位置绕枢轴转动到(高的)制动使用位置,在这些位置,手控制动杆能够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起来,该固定装置包括可通过驱动装置进行移动的锁紧扇片和棘爪。关于这种装置,用于进行手控制动的手控制动杆典型地安装在中央控制台的区域,它在那里所占的车辆纵向位置不可忽略。然而,在现代车辆中,例如厢式车中,越来越致力于使车辆座位间的均衡空间与其同中央控制台间一样远,甚至可能想让这个区域允许行走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操作很方便,所需空间,尤其是车辆纵向空间,较小。该目的依照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而实现。关于用于机动车辆驻车制动器的一般类型的驱动装置,至少安装一个通过牵引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驻车制动器上的杠杆,使得它能在闲置位置和制动使用位置间,绕着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的第一枢轴线转动。依照本专利技术,杆体连接在至少一个杠杆上,使得该杆体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可以移动并与第一枢轴线平行的第二枢轴线转动,该杆体支承手柄元件并安装在车身上,使得它能绕着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的第三轴线转动,并使得它能沿着它的纵向移置。依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其中至少一个通过牵引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驻车制动器上的杠杆不直接受控(即不直接操作该杠杆),而是通过以能绕枢轴转动并纵向设置的方式安装的杆件构造,在同一时间间接受控。在这种构造中,杠杆出于使用或松开驻车制动器的需要而在其闲置位置和制动使用位置之间的绕枢轴转动,通过杠杆构造而产生,该构造改变由司机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线性驱动手柄元件这种方式施加的力的方向,达到准确的至少是主要垂直向上的运动。在这种情形下,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元件的整体设置,即特别是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杠杆的杆件,与例如直接进行驱动以使用或松开驻车制动器的简单手控制动杆相比,能够相对于它在车辆的纵向上的位置设计得实质上更紧凑。特别是,使至少一个杠杆的容纳空间特别节省就成为可能,以至可以将其容纳到,例如,至少部分位于变速杆下面的区域。中央控制台区域上面省下的空间随后能够用于其它用途,例如,特别在厢式车中,提供能够行走通过的中间通道。另外,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第一枢轴线的上方区域留下了相对较大的空隙,能用于在中央控制台上提供其它元件,例如杯托凹槽。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设置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杠杆的操作特别好地适应了进行制动的特殊要求在杠杆从其闲置位置进入制动使用位置的转动过程中,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设置中,通过杠杆传输到(第一)枢轴线的扭矩的有效杠杆长度不断增加,在该转动的最后阶段,同样的效果使得更大的扭矩施于该枢轴线上,因此更大的张力就施于先使该轴线区域收紧的牵引装置(例如拉线)上。进行制动操作的最后阶段,需要很大的力进入制动使用位置时,这就特别有利,依照本专利技术,通过有效杠杆长度的增加,司机不需增加用力,就在一定程度上自动提供了这个更大的力。依照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和第二杠杆,其上连接了各自的第一和第二杆件,使得它们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可以移动并与第一枢轴线平行的第二枢轴线转动,第一和第二杆件安装到车身上,使得它们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固定设置的第三枢轴线转动,并使得它们能沿着车的纵向移置。在该实例中,第一和第二杆件能够最好通过手柄元件以相互平行的设置相互刚性连接。通过这种设置取得的效果是,首先,提高了设置特别在涉及横向力时的稳定性,并且操控特别简单,这是由于手柄元件特别容易被司机抓握并向上拉起而进行操控。依照一较佳实施例,无论一个或多个杆件均安装到与车身相连的(塑料)滑动轴承上,使其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固定设置的第三枢轴线(III)转动。枢轴安装的滑动轴承的作用是使驱动装置上的摩擦力最小,同时自由地导引杆件,结果,对于相对较大的车辆(例如厢式车),也能通过相对较短的驱动行程,用人机环境适宜的驱动力实现制动。依照一较佳实施例,滑动轴承在各种情况下均枢轴连接到支承臂上,该支承臂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并且实质延伸进入第一枢轴线的区域,因此获得了特别稳定的设置。第一和第二杠杆最好进一步以相互平行的设置相互刚性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设置的稳定性。依照一较佳实施例,无论一个或多个杆体均安装在相应的杠杆和车身上,使得在杠杆从闲置位置到制动使用位置的整个转动行程中,相对应的杆体及连于其上的杠杆之间的角度不超过90°。在杠杆从闲置位置到制动使用位置的整个转动行程中,由于手柄元件同它的指向车辆纵向的组件只发生向前的行程(即,朝向司机),以及,例如,避免了人机环境不适宜的离开司机的转动(S扭曲),从而可以进行特别适宜人机环境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以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看到。附图说明下面用较佳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和2表示了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在闲置状态的立体图;图3表示了依照图2的驻车制动器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4表示松开的驻车制动器的装配情况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到4表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的各种视图。依照图1-3,驱动装置1向拉线2施加机械张力,或者释放其所受到的机械张力,该拉线以一种实质上公知的方式,通过分配器继续这种张力传输,用以使用或松开机动车辆驻车制动器的两个或多个分开的组件。为了这个目的,拉线2以同样的公知方式由紧固于轴体4的辊件3导引,使得拉线2能受到通过转动轴体4的方式产生的张力。出于这种目的,轴体4枢轴安装到车身上并将其两个端部固定连接到对应的杠杆5、6上,这两个杠杆5、6,各自地,通过另一个横杆17相互平行地刚性连接在一起,并因此能在车身上的停留点之间绕着位置固定的、沿轴体4延伸并用“I”表示的第一枢轴线共同转动。这两个杠杆5、6各自在它的相对于第一枢轴线I或轴体4的纵向端,承接着相应的枢轴连接(通过相应的连接件5a、6a)的杆体7或8,并且各部分具有实质上的直角横截面,这两个杆体7和8,各自地,通过手柄元件11相互平行地进行刚性连接,并因此能绕着平行于轴体4延伸的第二枢轴线II共同转动,而且由于杠杆5、6的绕枢轴转动而能够移动。能从图2很清楚地看出,杆体7、8在滑动轴承9或10中,各自能够在杆体7、8的纵向上进行导引移动,滑动轴承9、10,各自枢轴连接(通过相应的连接件7a,8a)到支承体13或14上,这些支承体在车身上,依照该例示性实施例,其同时支承轴体4,结果,受到它们支承的滑动轴承9、10以及因此受到支承的杆体7、8能够绕着相对于车身固定设置的第三枢轴线III转动。枢轴线III由支承体13和14的端部界定,并紧靠面对枢轴线I的杆体7和8那侧延伸。控制台上的遮盖元件15也能在图中看到。杆体7、8向上穿过遮盖元件15上提供的开孔15a,15b,这些开孔15a,15b被罩盖元件16遮盖(仅表示在图2和3中),例如,为了避免尘埃等落入。另外,参照图2,在手柄元件11上,通过按入一个固定装置,提供了按钮12,其以一种实质公知的方式进行设置并包括锁紧扇片19(其能够在图1中看到),用于固定或松开杠杆组的棘爪组20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辆的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至少一个通过牵引装置(2)可操作地连接到驻车制动器上的杠杆(5),其安装得其能在闲置位置和制动使用位置之间绕着相对于车身固定设置的第一枢轴线(Ⅰ)转动,其中杆件(7)连接到杠杆(5)上,使其能绕着相对于车身可以移动并与第一枢轴线(Ⅰ)平行的第二枢轴线(Ⅱ)转动,该杆体(7)支承手柄元件(11)并安装在车身上,使其能绕着相对于车身位置固定的第三轴线(Ⅲ)转动,并使其能沿着其纵向移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奥托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