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制动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3128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驻车制动杆系统(1),用于手动地收紧和松开至少一个制动拉索(90),其中驻车制动杆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转臂(10、12),其可枢转地支撑在固定支撑体(50)处,其中转臂(10、12)连接到制动拉索(90);和至少一个驱动杆(20、22),其在第一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到转臂(10、12),并在其第二端部处刚性地连接到把手(40),其中驱动杆(20、22)可滑动地支撑在固定支撑体(50)处,使得在驻车制动杆系统(1)的驱动期间,把手(40)界定弯曲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驱动驻车制动器(更具体而言,用于机动车辆的驻车 制动器)的驻车制动杆系统,其中驻车制动器杆系统是手动驱动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揭示了多种不同的可能方案来收紧驻车制动器。机动 车辆中的驻车制动器通常作用在车辆的后轮上,并经由制动拉索驱动。为 了收紧制动拉索,使用驻车制动杆或脚踏板。通常,驻车制动杆安装在机 动车辆的前排车座之间中间通道处。但是,在设计和人体工程学的考虑中,可以构思机动车辆中的其他位 置。因此,例如期望将驻车制动杆集成在机动车辆的仪表盘或中央控制台中。所以,例如EP 1 205 368 A2示出了集成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中的驻车 制动杆。其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竖直地布置在中央控制台的一侧,并在驻 车制动器的收紧期间执行在乘客车厢的方向上绕水平轴线的纯枢转运动。对于设计或人体工程学的考虑而言,驻车制动杆的这种枢转运动是不 理想的。根据DE 101 56920 Al和DE 101 23 525,已知如下的驻车制动器,其 将把手的纯轴向移动转换为制动拉索的张力。所示出的驻车制动器包括用 于将纯轴向运动转换为制动拉索的张力的多个中间元件,其趋于施加对力 的增强。对于设计或人体工程学的原因,驻车制动杆的这种纯轴向移动也是不 理想的,由此存在对于如下驻车制动杆系统的需要,其在一方面能够灵活 地集成到车辆的设计中,另一方面包括在驱动期间的人体工程学方面得到 增强。此外,因为驻车制动杆系统是安全相关的部件,所以它必须满足稳 定性和可靠性的特别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成本效率的驻车制动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主体的驻车制动杆系统解决了此问题。具体而言,通过如下驻车制动杆系统解决了此问题,所述驻车制动杆 系统用于手动地收紧和松开至少一个制动拉索,其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 包括至少一个转臂,其可枢转地支撑在固定支撑体处,其中所述转臂连 接到所述制动拉索;和至少一个驱动杆,其在第一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到 所述转臂,并在其第二端部处刚性地连接到把手;其中所述驱动杆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体处,使得在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的驱动期间,所 述把手界定弯曲路径。驱动杆相对于被可枢转地支撑的转臂的特定运动学布置带来了特定的 驱动运动学。为了收紧驻车制动器,可以通过运动手动的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 的驻车制动杆系统的把手,该运动由轴向运动和枢转运动结合。因此,在-方面,特别和谐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驱动方式使得用户不需要不自然地 弯曲其手腕。另一方面,由于其紧凑的结构,这样的驻车制动杆系统可以 特别优选地布置在机动车辆的仪表盘或者中心控制台。不需要在传统驻车 制动器中使用的长驱动杆。因此,该特定设计带来的效果,是传统驻车制 动杆系统不可能具备的。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的所述驱动杆具有棒状形状, 并且其可滑动地支撑在连接到所述转臂的所述第一端部与连接到所述把手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由于棒状形状和滑动支撑,带来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驻 车制动杆系统的特别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率的实施例。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滑动支撑元件, 其可枢转地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体处,用于可滑动地支撑所述驱动杆。在 此运动期间,驱动杆不仅沿着固定支撑体滑动,其还同时略微倾斜。为了 在此运动期间保证驱动杆在固定支撑体处无间隙地导引,驱动杆与固定支 撑体之间的连接部可以枢转。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张力弹 簧,其悬挂在所述转臂与所述固定支撑体之间,以在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 的驱动期间将张力在收紧方向上施加到所述转臂。因此,至少一个张力弹 簧施加增强力,由此与不具有弹簧相比,用户仅需要施加更小的力来驱动 制动器。此外,张力弹簧更容易安装,并且基本上比压縮弹簧或气压元件 更具有成本效率。优选地,张力弹簧被制成一定的尺寸,使得一方面在驱 动期间有效地辅助用户,而另一方面使驻车制动杆系统自动地返回到其未 驱动状态。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拉索导引,其刚 性地连接到所述转臂并且其包括凹部,在所述凹部中导引所述制动拉索。 通过这种简单的拉索导引,省去了额外的拉索导引,其进一步带来了成本 降低和使用寿命的延长。优选地,所述拉索导引包括插口,所述制动拉索长度可调节地连接在 所述插口处。这样,能以简单方式而无需额外的调节装置来调节制动拉索 的最初悬挂。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 其刚性地连接到所述固定支撑体,并且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支撑元件 以支撑所述驱动杆。在此实施例中,驱动杆经由刚性地连接到固定支撑体 的额外支撑杆而非直接支撑在固定支撑体处。因为不需要与固定支撑体一 起制造,而是分离地制造,所以支撑杆可以被设置为非常刚硬。此外,通 过不同长度的支撑杆可以容易地改变驻车制动杆系统的运动学结构。这 样,可以根据车辆的设计和人体工程学的需要,具体调节把手的弯曲路 径。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包括两个制动杆和/或两 个转臂和/或两个支撑杆和/或两个张力弹簧,其中所述把手将所述两个驱 动杆互相连接以形成基本U形布置。相对于基本平坦布置,基本U形布置 具有稳定的优点。这样的驻车制动杆系统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框架,由此进 一步提高了驻车制动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制动拉索被收紧时,所述转臂与所述驱动杆 之间的角度在85°与95°之间的范围内。如果转臂与驱动杆之间的角度在 85°与95'之间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驻车制动杆系统包括最大效率的杠 杆臂,其意味着由用户引入到把手的拉力被最有效地转换为制动拉索上的 拉力。这在其中制动拉索上的力应该最大(即,在收紧状态下)的范围内 是特别有效的。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把手内的 驱动板,用于松开所述驻车制动器。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所述把手来执行对所述驻车制动器 的松开。优选地,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翼片,其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互 相连接。此翼片稳定了支撑杆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翼片刚性地安装到车 辆。在此情况下,翼片用于更稳定的安装驻车制动杆系统的上部,使得尽 管支撑杆可以更薄,但是驻车制动杆系统具有特别的抗弯性。优选地,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减振板,其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与 所述车辆之间以用于减弱振动。减振板防止车辆的干扰性的发动机振动在 收紧驻车制动器期间传递到驾驶员的手部。优选地,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封盖元件,其用于使所 述至少一个制动杆穿过以进入所述车辆的车厢。为此,所述封盖元件包 括支撑框架,其刚性地安装在所述车辆处;和滑动元件,其在所述支撑 框架内被可位移地支撑;其中所述驱动杆延伸穿过所述滑动元件。封盖元 件集成在内衬中,并提供紧密的且视觉令人愉悦的用于驱动杆的通道。此 外,其用作声音隔离并防止通气(draft)。由于滑动元件在支撑框架内被 可发生位移地支撑,封盖元件是耐磨损的,并且优化适用于驱动杆的运 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滑动元件的位移方向垂直地弯曲。通过 支撑框架的弯曲,以及因此滑动元件的弯曲, 一方面可以实现特定的设 计,另一方面使滑动元件的位移路径偏移。例如,可以在封盖元件的安装 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车制动杆系统(1),用于手动地收紧和松开至少一个制动拉索,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1)包括:    a)至少一个转臂(10、12),其可枢转地支撑在固定支撑体(50)处,其中所述转臂(10、12)连接到所述制动拉索(90);和    b)至少一个驱动杆(20、22),其在第一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臂(10、12),并在其第二端部处刚性地连接到把手(40);其中    c)所述驱动杆(20、22)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体(50)处,使得在所述驻车制动杆系统(1)的驱动期间,所述把手(40)界定弯曲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乐姆威达尔费尔尧姆普拉特特瑞德斯卓迪约耐特威达尔
申请(专利权)人:菲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E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