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77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该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设置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以及位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与车门窗口加强板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防撞梁连接;其中,支撑板包括:与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连接的板体;突出于板体设置的支撑部,且支撑部朝向车门外板设置;以及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车门及汽车,在车门侧防撞梁和车门窗口加强板之间设置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对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弥补车门外板因不能得到全面拉伸而造成的刚度较差的不足,增强了汽车车门的刚度和抗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该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设置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以及位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与车门窗口加强板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防撞梁连接;其中,支撑板包括:与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连接的板体;突出于板体设置的支撑部,且支撑部朝向车门外板设置;以及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凹槽。本技术的汽车车门及汽车,在车门侧防撞梁和车门窗口加强板之间设置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对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弥补车门外板因不能得到全面拉伸而造成的刚度较差的不足,增强了汽车车门的刚度和抗凹性。【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车型中的由于汽车车门要根据整车造型风格来确定,车门外板的特征结构比较少,一般采用冲压成型,但冲压成型的车门外板不能使钢板得到全面拉伸,使得车门外板的刚度较差,尤其是车门外板中心的地方,钢板越是不容易被拉伸,刚度很差,严重影响着汽车车门的抗凹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解决了现有车型中车门外板刚度差,汽车车门抗凹性能差的问题。 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以及设置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该汽车车门还包括:位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一端与车门窗口加强板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车门侧防撞梁连接;其中,该支撑板包括:与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连接的板体;突出于板体朝向车门外板的一侧设置的支撑部,且支撑部朝向车门外板设置;以及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凹槽,该凹槽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设置。 可选地,该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支撑部上的定位孔,且该定位孔位于凹槽的两侧。 可选地,该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凹槽内且与车门外板粘接的膨胀胶。 可选地,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上设置有与支撑板连接的连接部,板体焊接在连接部上。 可选地,支撑板与车门外板之间的距离为2111111至5111111。 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该汽车车门在车门侧防撞梁和车门窗口加强板之间增设支撑板,通过支撑板为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弥补了车门外板因不能得到全面拉伸而造成的整体刚度较差的不足,增强了汽车车门整体的刚度和抗凹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二 ; 图3表示图2中六-八面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图4中8-8面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1、车门内板,2、车门侧防撞梁,3、车门窗口加强板,4、支撑板,5、车门外板; 41、板体,42、支撑部,43、凹槽,44、定位孔,45、膨胀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1,车门侧防撞梁2、车门窗口加强板3、支撑板4和车门外板5,其中,车门侧防撞梁2、车门窗口加强板3和支撑板4位于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5之间,支撑板4的一端与车门侧防撞梁2连接,另一端与车门窗口加强板3连接;其中,支撑板4包括:与车门侧防撞梁2和车门窗口加强板3连接的板体41,突出于板体41朝向车门外板5的一侧设置的支撑部42,以及设置于支撑部42上的凹槽43,其中,凹槽43沿支撑部42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突出的支撑部42抵接车门外板5,以弥补车门外板因不能得到全面拉伸而造成的刚度差的不足,此种结构增强了汽车车门的刚度和抗凹性。 可选地,为了更准确地将支撑板安装固定于车门内板上,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板4还设置有定位孔44,其中,定位孔44分别于凹槽43的两侧设置。 为了稳固安装,如图1所不,车门侧防撞梁2和车门窗口加强板3上还设置有与支撑板4连接的连接部,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连接部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车门外板5与支撑板的支撑部42之间的距离为2臟至5臟之间,优选地,可选择的间隙距离;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凹槽43内且与车门外板5相粘接的膨胀胶45,此外膨胀胶45还填充于支撑部42与车门外板5之间,膨胀胶45经烘烤之后硬化,对车门外板5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车门外板5的刚度,从而增强了整个汽车车门的抗凹性。 依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由于在车门侧防撞梁和车门窗口加强板之间增设了支撑板对车门外板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整个汽车车门的抗凹性。 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 位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车门窗口加强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车门侧防撞梁连接;其中, 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车门窗口加强板和所述车门侧防撞梁连接的板体;突出于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设置的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车门外板粘接的膨胀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口加强板和所述车门侧防撞梁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板体焊接在所述连接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距离为2_至5mnu6.—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文档编号】B60J5/04GK204236192SQ201420648315【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专利技术者】刘伟, 张凤利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车门窗口加强板和车门侧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还包括:位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车门窗口加强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车门侧防撞梁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车门窗口加强板和所述车门侧防撞梁连接的板体;突出于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门外板的一侧设置的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张凤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