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868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2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以及安装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均与安装部相连接;第一支撑臂为阶梯形结构,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上均设置有面向安装部中心的弯折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通过重新设计支架本体的固定点,通过多个固定点所形成的三角结构来保证支架本体与车身之间的牢靠固定,并通过支架本体上支撑臂的形状优化来确保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安装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在安装后与其他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水滴的溅入,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辅助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控制模块是发动机的灵魂,控制整个发动机的运转,通过接收、处理、发送信号对发动机进行监控,同时对整车性能如油耗、车速等信号进行收集处理,具有连续监测并控制发动机和整车工作的功能。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电子设备不断增多,所以发动机控制模块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整车的性能。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工作环境与其安装位置的选取直接相关,不同的车型根据空间、环境等因素有的把发动机控制模块布置在驾驶室内,有的布置在发动机舱。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车型的位置空间来布置发动机控制模块,使用结构简单、安装牢固、装卸方便的固定支架,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工作条件,从而保证发动机与整车性能的实现。现阶段使用的固定支架与车身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散热,而且固定不够牢靠,容易因振动对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通过重新设计固定支架的固定点,来保证固定支架与车身之间可以牢靠固定,并通过固定支架的形状优化来确保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安装稳定性,减少因车身振动对发动机控制模块造成的影响。另外还可以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的金属外壳与整车车身能够良好接地,同时能够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在安装后与其他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水滴的溅入,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均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为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上均设置有面向所述安装部中心的弯折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的中心设置有腰形孔,且所述安装部周边设置有减重缺口。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孔,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固定孔的螺栓与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卡槽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阶梯型结构下端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臂上设置有腰形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腰形安装孔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为冲压一体成型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通过重新设计支架本体的固定点,通过多个固定点所形成的三角结构来保证支架本体与车身之间的牢靠固定,并通过支架本体上支撑臂的形状优化来确保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安装稳定性,减少因车身振动对发动机控制模块造成的影响。另外还可以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的金属外壳与整车车身能够良好接地,同时能够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在安装后与其他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水滴的溅入,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性。 进一步地,安装部的中心设置有腰形孔,且安装部周边设置有减重缺口,有利于通过腰型孔来达到减重及分散振动应力的作用,而通过应力分析所确定的减重缺口在保证支架本体的强度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的减轻支架本体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安装部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孔,支架本体通过穿过固定孔的螺栓与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固定螺栓将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到车身的相应位置上,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提高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臂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支架本体通过穿过卡槽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固定螺栓将支架本体固定到车身的相应位置上,而卡槽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固定螺栓的位置,便于维修时的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臂的阶梯型结构下端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有利于通过加强筋提高第一支撑臂的强度,增加支架本体抵抗车身振动的能力,提高发动机控制模块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臂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架本体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固定螺栓将支架本体固定到车身的相应位置上,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臂上设置有腰形安装孔,支架本体通过穿过腰形安装孔的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固定螺栓将支架本体固定到车身的相应位置上,而腰形安装孔可以更加方便的调整固定螺栓的位置,便于维修时的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支架本体为冲压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装配示意图一;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装配示意图二。 上图中标记: 1、支架本体2、第一支撑臂3、第二支撑臂 4、第三支撑臂5、安装部6、腰型孔 7、减重缺口8、固定孔9、卡槽 10、加强筋11、安装孔12、腰形安装孔 13、车身14、发动机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I ;支架本体I包括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以及安装部5 ;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和第三支撑臂4均与安装部5相连接;第一支撑臂2为阶梯形结构,第二支撑臂3和第三支撑臂4上均设置有面向安装部5中心的弯折结构。本技术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通过重新设计支架本体I的固定点,通过多个固定点所形成的三角结构来保证支架本体I与车身13之间的牢靠固定,并通过支架本体I上支撑臂的形状优化来确保发动机控制模块14的安装稳定性,减少因车身振动对发动机控制模块14造成的影响。另外还可以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14的金属外壳与整车车身能够良好接地,同时能够保证发动机控制模块14在安装后与其他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水滴的溅入,具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性。 在图1的支架本体I结构中,安装部5的中心设置有腰形孔6,且安装部5周边设置有减重缺口 7,有利于通过腰型孔6来达到减重及分散振动应力的作用,而通过应力分析所确定的减重缺口 7在保证支架本体I的强度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的减轻支架本体I的整体重量。当然,支架本体I也可以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非金属材质来替换,在此技术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部5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孔8,支架本体I通过穿过固定孔8的螺栓与发动机控制模块14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固定螺栓将发动机控制模块14固定到车身13的相应位置上,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提高发动机控制模块14的维修效率。针对不同的车身固定位置,发动机控制模块14与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均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为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上均设置有面向所述安装部中心的弯折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以及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均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为阶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上均设置有面向所述安装部中心的弯折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中心设置有腰形孔,且所述安装部周边设置有减重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固定孔,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固定孔的螺栓与发动机控制模块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模块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欢欢钟业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