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德彦专利>正文

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035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它由减震杆、大弹簧、油缸、下叉、盖丝、滑套、油封等组成。它的优点是:1、耐用性显著提高,它彻底地克服了下滑套易掉、上滑套易碎而导致的油缸破裂、油封漏油及中丝秃扣的缺点。2、安全系数明显增加,它采用通杆式,消除了减震杆*到底的现象,防止了因减震杆从油缸中抽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3、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它取消了易掉的卡簧和下滑套,增加了产生油压作用的中滑套。(*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三轮车减震装置。现有的农用三轮车减震器(以下简称现有减震器)结构是由减震杆安装中丝、油封、上下滑套、卡簧等部件与减震油缸连接,其高度约各占二分之一,外套减震大弹簧,主要是依靠大弹簧的弹力来实现减震作用的。其缺点是耐用性差和安全系数不高,主要表现在1、下滑套易掉。减震器的下滑套是依靠一支φ2.5毫米的卡簧固定在减震杆下端的,并在减震器油缸内上下运动,其卡簧难以承受农用车行驶时减震大弹簧实现减震作用而产生的冲击力而经常脱落,并且改用其它方式固定下滑套在现有减震器上又难以实现。卡簧脱落下滑套随之脱离减震杆而掉在油缸内,减震杆失去下滑套限制而在油缸内不规则地上下运动,致使减震器油缸破裂而报废。2、上滑套易碎。在减震器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减震杆在油缸内上下运动,上滑套可以冲破上卡簧与下滑套相撞,还可以与油封及中丝相撞而导致破碎。上滑套破碎后,加速了减震油封及中丝的磨损,使减震器开始漏油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下滑套易掉,上滑套易碎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农用车行驶时减震杆从油缸中抽出而发生交通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减震器耐用性差和安全系数不高的问题,它采用通杆式,有效地克服了下滑套易掉,上滑套易碎而导致的油缸破裂、油封漏油和中丝秃扣的缺点,从而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安全系数。技术方案是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以下简称通杆式减震器)是由上螺母、上口盘、大弹簧、减震杆、上盖丝组合、上油封、上滑套、中滑套、下口盘、中滑套固定铆钉、加油孔组合、下叉、油缸、下滑套、下油封、下盖丝组合、前轴保险螺孔、下螺母组成。上螺母与下螺母完全相同,是细螺纹六角螺母;上口盘与下口盘形状相同,是中心带园孔园周带弧形的园盘;大弹簧是螺旋式压力弹簧;减震杆是园柱形,两端带螺纹,紧挨上端螺纹往下有一定锥度;上盖丝组合与下盖丝组合完全相同,是中间带园孔的园筒盖形,园筒外壁带有螺纹,内装牙形油封;上油封和下油封完全相同,是厚壁园筒形;上滑套和下滑套完全相同,是厚壁园筒形,其中一端住外带有伞沿;中滑套是厚壁园筒形,园筒壁上带有液压油路小孔;中滑套固定铆钉是园柱形;加油孔组合是油缸上的螺纹园孔与六角螺栓及垫片的组合体;下叉是有一定厚度的直角三角形与长方体的组合体,在长方体下端铣有长形园弧并钻有前轴保险螺孔;油缸是园筒形,两端园筒内壁带有螺纹,上半部分薄壁,下半部分厚壁。通杆式减震器的减震杆在油缸内上下贯通。在减震器的有效行程范围之内,有一段减震杆在油缸内运动始终不超出油缸的高度。在这一段减震杆的适当位置用中滑套固定铆钉固定中滑套,使之成为一体。其适当位置是指中滑套在随减震杆在油缸内上下运动时,上行到上止点不磕上滑套,下行到下止点不碰下滑套,减震器的液压减震作用是通过中滑套上的液压油路小孔来实现的。上滑套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外壁与油缸内壁紧配合固定。上油封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外壁与油缸内壁紧配合固定。上盖丝组合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外壁螺纹与油缸上端内壁螺纹螺旋式连接。上油封的上下平面分别与上盖丝的下平面,上滑套的上平面接触配合。下滑套、下油封、下盖丝组合依次从减震杆的下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下滑套、下油封的外壁与油缸的内壁紧配合固定,下盖丝组合的外壁螺纹与油缸下端内壁螺纹螺旋式连接。下油封的上下平面分别与下滑套的下平面,下盖丝组合的上平面接触配合。大弹簧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底平面坐在下口盘上。上口盘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上,底平面坐在大弹簧上。上、下螺母分别与减震杆上下两端的螺纹螺旋式连接。加油孔组合中的六角螺栓及垫片与油缸园孔螺纹螺旋式连接。下叉与油缸底半部(厚壁部分)的外园周结合成为一体,既可以是铸造成为一体,也可以是焊合成为一体。下叉底端钻有前轴保险螺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耐用性显著提高。现有减震器大弹簧在实现减震作用时而产生的冲击力主要作用于卡簧和滑套上,致使下滑套易掉、上滑套易碎,从而导致了油缸破裂、油封漏油和中丝秃扣。通杆式减震器彻底地克服了这些缺点,大弹簧在实现减震作用时产生的冲击力,下压时作用于弹簧本身,反弹时作用于下螺母与油缸外壁的底部。减震器除正常磨损外,没有任何因机械运动而产生碰撞的部件,使用寿命显著提高。2、安全系数明显增加。现有减震器是由减震杆和油缸两个主要部件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而成的,其高度约各占二分之一。三轮车在行驶中,任何一个连接部件发生破损,都可能导致减震杆从油缸中抽出而发生交通事故。通杆式减震器的减震杆一通到底,根本不能发生减震杆从油缸中抽出的现象,安全系数明显增加。3、结构设计更加合理。通杆式减震器取消了易掉的卡簧和下滑套,采用了上下滑套固定在油缸内减震杆在上下滑套内运动的方式。中滑套固定在减震杆的适当位置上并随减震杆的运动而运动,既不磕上滑套也不碰下滑套,利用中滑套上的油压小孔实现了油压减震作用。4、减震性能有所改善。现有减震器在路况不好的条件下行驶,减震杆经常蹾到底而撞击油缸底部,影响了减震性能。通杆式减震器的减震杆在油缸中贯通,克服了敦到底的弊端,增强了减震性能。5、造型新颖使用维修方便。通杆式减震器造型新颖别致,坚固耐用,且零部件如大弹簧、中丝、油封、上下滑套、上下螺母等部件与现有减震器的部件通用,使用和维修极为方便。图面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示意图附图2是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油缸部位各部件分解及其关系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结合附图1和附图2,用中滑套固定铆钉10把中滑套8固定在减震杆4的适当位置上。其适当位置的确定,要以大弹簧3的行程为依据。大弹簧3下压到下止点时,中滑套8不能与下滑套14相碰,大弹簧3反弹到上止点时,中滑套8也不能与上滑套7相磕。中滑套8在减震杆4的适当位置上固定以后,把减震杆4插入油缸13中。然后依次从减震杆的上端进入,把上滑套7上油封6上盖丝组合5套在减震杆4上并装入油缸13中。上滑套7带伞沿的一端朝上,外壁与油缸13的内壁紧配合固定。上油封6带弹簧的一端朝下,外壁与油缸13的内壁紧配合固定。上盖丝组合5的外壁螺纹与油缸13的内壁螺纹螺旋式连接。上油封6的上平面与上盖丝组合5的下平面接触配合,上油封6的下平面与上滑套7的上平面接触配合。下滑套14下油封15下盖丝组合16从减震杆4的下端进入套在减震杆4上,依次装入油缸13中。下滑套14带伞沿的一端朝下,外壁与油缸13的内壁紧配合固定。下油封15带弹簧的一端朝上,外壁与油缸13的内壁紧配合固定。下盖丝组合16的外壁螺纹与油缸13的内壁螺纹螺旋式连接。下油封15的上平面与下滑套14的下平面的接触配合,下油封15的下平面与下盖丝组合16的上平面接触配合。大弹簧3从减震杆4的上端进入,大部分套在减震杆4上,小部分套在油缸13上,底平面坐在下口盘9的上平面上。上口盘2从减震杆4的上端进入套在减震杆4上,底平面坐在大弹簧3的上平面上。上螺母1与减震杆4的上端螺纹螺旋式连接,下螺母18与减震杆4的下端螺纹螺旋式连接。加油孔组合11中的六角螺栓及垫片与油缸13上的园孔螺纹螺旋式连接。下叉12与油缸13底半部(厚壁部分)的外园周结合成为一体,既可以是铸造成为一体,也可以是焊合成为一体。下叉12的下端钻有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杆式农用三轮车液压减震器,它由减震杆、大弹簧、油缸、下叉、盖丝、滑套、油封等组成,其特征是:减震杆在油缸内上下贯通,油缸是园筒形,两端园筒内壁带有螺纹,下叉与油缸底半部(厚壁部分)的外园周结合成为一体,既可以是铸造成为一体,也可以是焊合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彦
申请(专利权)人:宋德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