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08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包括整体轮辐、轮圈,在轮辐的端部和轮圈的加强筋上有相配后可以定位和传递动力的凸起和凹槽,改变了原有的靠螺栓定位和传递动力的情况。其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有效地提高了联接可靠性和整体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是同类产品中新一代的产品。(*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轮,特别是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在现有技术中,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是将整体轮辐与钢制或轻合金轮圈用螺栓和夹板联接超来。这种组合式车轮,解决了整体式车轮在浇铸时容易在轮圈和轮辐的铸造结合部位产生缩孔、金相组织疏松等缺陷,从而影响车轮强度的问题。但是,由于其各联接点的受力,完全作用于螺栓上,螺栓长期工作于不断变化的切应力下,联接可靠性较差,维修周期短,而旦一旦螺栓受剪断裂,将会发生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开发一种联接可靠性强的组合式车轮,是这类产品发展的方向。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接可靠性强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整体轮辐、轮圈、夹板,在轮幅的端部和轮圈的加强筋上有相对应的凸起和凹槽,两者配合后起到定位和传递动力的作用,以改变原有的靠螺栓定位和传递动力的状况。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新颖,用轮辐端部和轮圈加强筋上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定位以及传递动力,改变了原有的靠螺栓传递动力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其联接可靠性和整体强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是同类产品中新一代的产品。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纵向局部剖示图。本技术包括整体式轮辐1、轮圈2、夹板3、螺栓4,在轮辐1的端部有联接板5,在轮圈2的内圈上有加强筋6,其特征是所述的联接板5和加强筋6上有嵌合后用以定位和传递动力的凸起7和凹槽8。所述的轮辐1可以是带加强筋板的板式结构,也可以是流线型的中空板式结构。所述的夹板3和螺栓4是有防松结构的螺纹副。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包括整体轮辐(1)、轮圈(2)、夹板(3)、螺栓(4),在轮辐(1)的端部有联接板(5),在轮圈(2)的内圈上有加强筋(6),其特征是所述的联接板(5)和加强筋(6)上有嵌合后用以定位和传递动力的凸起(7)和凹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轮辐(1)是带加强筋板的板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轮辐(1)是流线型的中空板式结构。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包括整体轮辐、轮圈,在轮辐的端部和轮圈的加强筋上有相配后可以定位和传递动力的凸起和凹槽,改变了原有的靠螺栓定位和传递动力的情况。其结构简单,构思新颖,有效地提高了联接可靠性和整体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是同类产品中新一代的产品。文档编号B60B3/00GK2222080SQ95243640公开日1996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朱家乐 申请人: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整体轮辐组合式摩托车轮,包括整体轮辐(1)、轮圈(2)、夹板(3)、螺栓(4),在轮辐(1)的端部有联接板(5),在轮圈(2)的内圈上有加强筋(6),其特征是:所述的联接板(5)和加强筋(6)上有嵌合后用以定位和传递动力的凸起(7)和凹槽(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