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万全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9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制动器,包括壳体(1)、装在壳体上部的间隙补偿机构、装在壳体下部钳口的制动部件、装在壳体腔内并处于间隙补偿机构与制动部件之间的杠杆机构、装在壳体右侧的操纵机构;杠杆机构由活塞(2)、杠杆块(3)、滚柱(4)组成;活塞的上端设有槽口(5),沿槽口上部的垂直方向设有偏心的半圆形槽(6);杠杆块(3)的上部两侧设有圆弧凸轮(7),圆弧凸轮的右上部设有圆弧槽,圆弧槽内装有滚柱(8),杠杆块上部两侧的圆弧凸轮(7)与活塞的上端的半圆形槽(6)配合,杠杆块(3)下部设有的拨爪处于活塞上端的槽口(5)内;其特征在于:活塞(2)的下端与壳体(1)腔壁之间设有活塞回位弹簧(8),活塞回位弹簧的下端装在壳体下部腔壁的台阶(9)上,上端与活塞的台阶(10)接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制动器。技术背景目前,摩托车上用的制动器有液压制动器和机械制动器两种,液压制动器制动平稳,但存在漏油和油管老化的隐患,而且造价较高。机械制动器能在制动件与转动件转差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制动,而且造价低,因而适用于摩托车。但需解决操纵力小、操作行程短与制动力大的矛盾和安全可靠的间题。为此,人们根据杠杆原理设计出了不同的结构的增力机构,安装在操纵机构和制动件之间,在较小的操纵行程内用较小的操纵力获得较大的制动力,实现制动。如中国专利局2001年9月12日公开的名称为“一种摩托车制动器”、公告号为CN2447285Y的技术专利。该制动器包括壳体、活塞、制动片、螺纹板和操纵机构,由活塞、杠杆块、滚轴、滑块组成的杠杆机构处于螺纹板和制动片之间。该机械制动器操纵行程短,操纵力小,制动能力强。虽然已投入使用,但存在密封不良、操纵行程没有限制、活塞回位没有保证的不足,因而可靠性差,制动失效或抱死情况时有发生,危及人车安全。专利技术的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封可靠、可以限制操纵行程和避免抱死现象发生的改进的摩托车制动器。本技术所述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制动器,包括壳体、装在壳体上部的间隙补偿机构、装在壳体下部钳口的制动部件、装在壳体腔内并处于间隙补偿机构与制动部件之间的杠杆机构、装在壳体右侧的操纵机构;杠杆机构由活塞、杠杆块、滚柱组成;活塞的上端设有槽口,沿槽口上部的垂直方向设有偏心的半圆形槽;杠杆块的上部两侧设有圆弧凸轮,圆弧凸轮的右上部设有圆弧槽,圆弧槽内装有滚柱,杠杆块上部两侧的圆弧凸轮与活塞的上端的半圆形槽配合,杠杆块下部设有的拨爪处于活塞上端的槽口内;其特征在于活塞的下端与壳体腔壁之间设有活塞回位弹簧,活塞回位弹簧的下端装在壳体下部腔壁的台阶上,上端与活塞的台阶接触。由于在活塞下端与壳体内腔配合部位安装了活塞回位弹簧,从而解决了解除制动后活塞回位的问题,避免了抱死现象发生。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制动器,其操纵机构包括与杠杆块下部拨爪接触的滑块,滑块与钢片的一端铰接,钢片的另一端穿过档板伸入连接在壳体右侧的回位弹簧套筒与接头的一端铰接,接头的另一端与钢绳的一端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回位弹簧、连接在回位弹簧套筒右端的调节套筒和钢绳套管与操纵把手连接,其特征在于在钢片的中部设有行程限制块,与档板接触限制行程;操纵机构的回位弹簧套筒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塔形的内密封套和外密封套,在调节套筒和钢绳套管交界处设有密封套。由于在钢片中部设置的行程限制块与挡板配合,限制了滑块的行程,也限制了杠杆块转动的角度,不至发生转动角度过大而不能回位的情况。又由于在回位弹簧套筒与壳体的连接处增设了塔形的内密封套,即使外密封套失去密封作用的情况下,雨水和泥沙也不会进入壳体内,解决了因泥沙堵塞而抱死的问题。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制动器,其活塞的上端设有的槽口一侧还装有限位片,其上端高出活塞的上端,下部设有槽孔,螺钉穿过限位片下部的槽孔和垫套连接在壳体内腔壁上。由于在限位片与壳体内腔壁之间装有垫套,使限位片与壳体内腔壁保持一定间隙,限位片的上端不与螺纹板边缘的丝口接触,避免了限位片上端顶人螺纹板边起扣处而被卡死的情况发生。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制动器,其间隙补偿机构由螺纹板、弹簧轴、补偿弹簧组成;螺纹板与壳体上端为螺纹配合,弹簧轴装在螺纹板的上面,补偿弹簧装在弹簧轴上,其一端固定在螺纹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螺纹板的下面与限位片的上端接触。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摩擦片会逐渐磨损减薄,两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也随之增大,但由于螺纹板在补偿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旋转,推动装在活塞上的限位片,使活塞向下移动,以补偿增大的间隙。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制动器,其制动部件由上蹄片及粘贴其上的上摩擦片、下蹄片及粘贴其上的下摩擦片组成,两根定位销从壳体的下面穿入钳口,再穿过下蹄片和上蹄片边缘的定位孔后伸入壳体上对应的定位孔,两根定位销的下端与壳体为螺纹连接。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制动器,其活塞的下端与壳体配合的内壁设有密封环,在壳体上端扣有端盖,端盖与壳体配合处设有密封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活塞的主视图,(b)是(a)左视图。图3(a)是钢片的主视图,(b)是(a)左视图。图4是挡板的结构图。图5是内密封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将密封环35装入壳体1内腔的环槽内,活塞回位弹簧8套在活塞2的下端后从壳体1的上端装入内腔,活塞回位弹簧8的下端与壳体1的下部腔壁的台阶9接触,上端与活塞2的台阶10接触;垫套26插入壳体1内腔壁上的连接限位片24的螺孔,螺钉25穿过限位片24下部的槽孔和垫套26连接在壳体1上;参见图1和图2,将滚柱4装入杠杆块3上端的圆弧凸轮7右上部的圆弧槽内,用钢丝卡紧后,再将杠杆块3装入活塞的上端的槽口5内,杠杆块3上部两侧的圆弧凸轮7与沿槽口5上部的偏心的半圆形槽6配合;杠杆块3下部的拨爪处于槽口5内;参见图1、图3和图4,将滑块11与钢片12的一端铰接,钢片12的另一端穿过档板13与接头15的一端铰接后,从壳体1右侧的孔道插入,使滑块11与杠杆块3下部的拨爪配合;参见图1和图5,将回位弹簧套筒14套在接头15和钢片12的外面,内密封套21套和外密封套22在回位弹簧套筒14外面的左端,在内密封套21上面扣上压板并用螺钉固定在壳体1右侧的孔道口的边缘,同时将档板13压紧,外密封套22扣在壳体1右侧的孔道口的外面;钢绳16的一端穿过钢绳套管19、调节套筒18和回位弹簧17与接头15的另一端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与操纵把手连接,调节套筒18与回位弹簧套筒14的右端为螺纹连接,密封套23的一端套在调节套筒18上,另一端套在钢绳套管19;参见图1,将螺纹板27与壳体1内腔上部的螺纹配合,螺纹板27的下面与限位片24的上端接触,弹簧轴28装在螺纹板27的上面,补偿弹簧29装在弹簧轴28上,其一端固定在螺纹板27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然后,将密封圈37装在壳体1的上端,扣上端盖36;参见图1,将上摩擦片31粘贴在上蹄片30上,下摩擦片33粘贴在下蹄片32上,两根定位销34从壳体的下面穿入钳口,再穿过下蹄片32和上蹄片30边缘的定位孔后伸入壳体1上对应的定位孔,两根定位销34的下端与壳体为螺纹连接。使用时,通过连接板将本技术装在摩托车的减振器上,使粘贴有下摩擦片33的下蹄片32和粘贴有上摩擦片31的上蹄片30跨在装在摩托车轮轴上的制动盘38的两边;将钢绳16与操纵把手连接,即可投入使用。制动时,驾驶员紧握把手,钢绳16通过与其连接的接头15将钢片12向右拉动,与钢片12铰接的滑块11也向右移动,当滑块11上的行程限制块20与档板13接触时不能再向右移动,滑块11向右移动时,其上面的斜面拨动杠杆块3以活塞2上端的半圆形槽6为支点反时针转动,杠杆块3右上部的滚柱4即向上顶螺纹板27,使装在壳体1钳口3的下蹄片32向上移动,同时推动活塞2向下压上蹄片30,粘贴在下蹄片32的下摩擦片33和粘贴在上蹄片30上摩擦片31即将装在摩托车轮轴上的制动盘38夹住,实现制动。松开把手,滑块11在回位弹簧17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拨动杠杆块3顺时针转动,其右上部的滚柱4与螺纹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万全王发森
申请(专利权)人:向万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