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25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轮毂、轮辋、轮辐、铆钉,轮辐分别与轮毂和轮辋相联接,轮辋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轮辋的内侧设有加强筋,轮辐通过铆钉与轮辋上的加强筋铆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铆接,联接处致密度很高,提高了抗剪切能力,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轮辋的结构能有效地抗冲击力,具有较好的缓冲避震的作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摩托车车轮,尤其是一种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属于汽车类中的零配件领域。在现有的技术中,组合式车轮大多数采用铁轮辋、轮辐用螺栓连接起来或者采用铁轮辋和铁轮辐用焊接方式联接起来。若采用螺栓联接结构时,车轮在运转中螺栓副长期处在不断变化的各种状态,不能保证所有状态锁固长期有效,而当螺栓副未紧固到一定的扭矩时,螺栓副的锁固作用可能失效,一旦螺栓副有松动,那么螺栓受不断变化的切应力作用,联接可靠性就会失效,导致螺栓断裂;采用焊接方式联接时,只能满足在相同材料的轮辋和轮辐的联接,不能满足不同材料的轮辋和轮辐的焊接的质量要求。这些联接方式制约了车轮生产的创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吸振性好的轻合金轮辋与轮辐铆接联接的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这种车轮是一种联接可靠、安全性能具佳的新产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由轮毂、轮辋、轮辐、铆钉,轮辐分别与轮毂和轮辋相联接,轮辋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轮辋的内侧设有加强筋,轮辐通过铆钉与轮辋上的加强筋铆接。为了确保本技术的质量,可以通过专用模具定位及油压机把轮辋和轮辐用铆钉施压后铆接。本技术可以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由于本技术的铆接,联接处致密度很高,提高了抗剪切能力,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轮辋的结构能有效地抗冲击力,具有较好的缓冲避震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轮辋剖视示意图图3轮辋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轮辐和轮辋铆接局部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由轮毂1、轮辋2、轮辐3、铆钉4,轮辐3分别与轮毂1和轮辋2相联接,轮辋2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5,轮辋2的内侧设有加强筋6,轮辐3通过铆钉4与轮辋2上的加强筋6铆接。本技术可以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由毂1、轮辋2、轮辐3、铆钉4构成,其特征在于轮辐3分别与轮毂1和轮辋2相联接,轮辋2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5,轮辋2的内侧设有加强筋6,轮辐3通过铆钉4与轮辋2上的加强筋6铆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其特征还在于可以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由轮毂、轮辋、轮辐、铆钉,轮辐分别与轮毂和轮辋相联接,轮辋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轮辋的内侧设有加强筋,轮辐通过铆钉与轮辋上的加强筋铆接。本技术的铆接,联接处致密度很高,提高了抗剪切能力,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轮辋的结构能有效地抗冲击力,具有较好的缓冲避震的作用。文档编号B60B21/06GK2390768SQ9923962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廖永丛, 戴福清 申请人: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轻合金组合式车轮,由毂1、轮辋2、轮辐3、铆钉4构成,其特征在于轮辐3分别与轮毂1和轮辋2相联接,轮辋2两侧设置两中空的洞孔5,轮辋2的内侧设有加强筋6,轮辐3通过铆钉4与轮辋2上的加强筋6铆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丛戴福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适达轮圈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