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465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且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12)在左右的侧车架(13、14)的下方设有副车架(20)。副车架包括将左侧梁(31)及右侧梁(32)的后端部(31a、32a)连结的横梁(33)、在左侧梁(31)及右侧梁(32)的前端部(31b、32b)支承转向齿轮箱(21)的支承机构(35)。转向齿轮箱(21)通过由支承机构(35)支承而配置在动力装置(24)的车辆前方侧。支承机构(35)形成为通过输入的冲击载荷F2而能够断裂,以使转向齿轮箱(21)通过冲击载荷F2而向下方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且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车辆前部结构。车辆前部结构(12)在左右的侧车架(13、14)的下方设有副车架(20)。副车架包括将左侧梁(31)及右侧梁(32)的后端部(31a、32a)连结的横梁(33)、在左侧梁(31)及右侧梁(32)的前端部(31b、32b)支承转向齿轮箱(21)的支承机构(35)。转向齿轮箱(21)通过由支承机构(35)支承而配置在动力装置(24)的车辆前方侧。支承机构(35)形成为通过输入的冲击载荷F2而能够断裂,以使转向齿轮箱(21)通过冲击载荷F2而向下方脱落。【专利说明】车辆前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副车架上设有转向齿轮箱且在副车架的上方设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辆前部结构之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左右的前侧梁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延伸部从左右的前侧梁的中途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在左右的延伸部上架设有转向齿轮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通过在左右的延伸部上架设转向齿轮箱,能够将转向齿轮箱兼用作为横梁。由此,能够将横梁除去,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然而,专利文献I的转向齿轮箱沿着前围板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通过该前围板将发动机室与车室分隔。因此,在前围板及转向齿轮箱的车辆前方侧设置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作为一例,为一体地形成有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发动机/变速器单元。【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56129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即,专利文献I的车辆前部结构将转向齿轮箱设置在动力装置的车辆后方。由此,认为在从车辆前方输入冲击载荷时,动力装置的向车辆后方的移动由转向齿轮箱阻止。因此,难以确保动力装置的向车辆后方的移动量,这种情况成为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妨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且能够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车辆前部结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在左右的侧车架的下方设有副车架,在该副车架上设有转向齿轮箱,且在所述副车架的上方设有动力装置,所述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梁;将所述左右的侧梁中的车辆后方侧的部位连结的横梁;以及在所述左右的侧梁的前端部支承所述转向齿轮箱,由此将所述转向齿轮箱配置在所述动力装置的车辆前方侧的支承机构,其中,所述支承机构形成为通过输入的冲击载荷而能够断裂,以使所述转向齿轮箱通过所述冲击载荷而向下方脱落。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包括从所述左右的侧梁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左右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安装所述转向齿轮箱的齿轮箱安装部;以及所述冲击载荷所输入的载荷输入部,其中,所述齿轮箱安装部及所述载荷输入部配置在比设有所述支承部的所述侧梁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所述支承部通过向所述载荷输入部输入的冲击载荷而发生断裂。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载荷输入部设置在比所述齿轮箱安装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部结构具备以能够传递所述冲击载荷的方式与所述载荷输入部连结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有连结杆,该连结杆以配置在比所述转向齿轮箱靠车辆前方侧的状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齿轮箱或所述动力装置上具备倾斜引导部,该倾斜引导部形成为倾斜状,从而在所述支承机构因冲击载荷而断裂之后,将所述转向齿轮箱向下方引导。【专利技术效果】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在左右的侧梁的前端部经由支承机构而支承转向齿轮箱。该转向齿轮箱为刚性高的构件。由此,能够将转向齿轮箱兼用作为副车架的前横梁。由此,能够从副车架将前横梁除去,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而且,将转向齿轮箱配置在动力装置的车辆前方侧。此外,通过冲击载荷使支承机构断裂,从而使转向齿轮箱向动力装置或副车架的下方脱落。通过使转向齿轮箱脱落,从而能够避免由转向齿轮箱支承冲击载荷。因此,在向车辆前部结构输入了冲击载荷时,能够将冲击载荷效率良好地向动力装置传递。由此,能够确保动力装置的向车辆后方的移动量而充分地吸收冲击载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支承部从侧梁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在支承部上具备齿轮箱安装部及载荷输入部。而且,通过向载荷输入部输入的冲击载荷而使支承部断裂。通过将载荷输入部配置在比侧梁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使载荷输入部相对于侧梁偏置(错开)。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利用向载荷输入部输入的冲击载荷来作为使支承部断裂的载荷。由此,能够通过冲击载荷使支承部良好地断裂,从而可靠地使转向齿轮箱向动力装置或副车架的下方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将载荷输入部设置在比齿轮箱安装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在此,通过向载荷输入部输入冲击载荷,认为支承部中的载荷输入部或载荷输入部附近发生断裂。由此,通过将载荷输入部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从而在支承部(即,载荷输入部或载荷输入部附近)发生断裂时,能够将齿轮箱安装部从侧梁的前端部可靠地切离。由此,能够使转向齿轮箱通过冲击载荷而更可靠地向动力装置或副车架的下方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中,在载荷输入部连结支撑部,并将支撑部的连结杆配置在比转向齿轮箱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由此,在向转向齿轮箱传递冲击载荷之前,能够使冲击载荷向载荷输入部传递而使支承部断裂。由此,能够使转向齿轮箱通过冲击载荷而可靠地向动力装置或副车架的下方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中,在转向齿轮箱或动力装置上具备倾斜引导部,由此通过倾斜引导部将转向齿轮箱向下方引导。由此,能够使转向齿轮箱通过冲击载荷而可靠地向动力装置或副车架的下方脱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从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将动力装置取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将动力装置等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3的7部放大图。图8是图6的8部放大图。图9是图2的9部放大图。图10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叉部因冲击载荷而断裂的例子的图。图1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将转向齿轮箱从副车架切离的例子的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使转向齿轮箱向下方脱落的例子的图。【符号说明】10...车辆,12...车辆前部结构,13...左侧车架,14...右侧车架,20...副车架,21...转向齿轮箱,23...支撑部,24...动力装置,31...左侧梁,31a...左侧梁的后端部(左侧梁31中的车辆后方侧的部位),31b…左侧梁的前端部,32...右侧梁,32a…右侧梁的后端部(右侧梁32中的车辆后方侧的部位),32b…右侧梁的前端部,33…横梁,35…支承机构,36...左支承部,37…右支承部,68...连结梁,84...载荷输入部,87…上齿轮箱安装部(齿轮箱安装部),91…下齿轮箱安装部(齿轮箱安装部),102...倾斜引导部,F2、F3…冲击载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前(Fr)”、“后(Rr) ”、“左(L) ”、“右(R) ”按照从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实施例】对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2进行说明。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在左右的侧车架的下方设有副车架,在该副车架上设有转向齿轮箱,且在所述副车架的上方设有动力装置,所述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梁;将所述左右的侧梁中的车辆后方侧的部位连结的横梁;以及在所述左右的侧梁的前端部支承所述转向齿轮箱,由此将所述转向齿轮箱配置在所述动力装置的车辆前方侧的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形成为通过输入的冲击载荷而能够断裂,以使所述转向齿轮箱通过所述冲击载荷而向下方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野克行弥武朋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