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的油路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847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的油路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该油路结构包括进油口、主油道和VVT油道,所述进油口、所述主油道和所述VVT油道相互连通,进油口流入的机油分两路流入所述主油道和所述VVT油道,所述主油道中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该气缸盖中布置有上述油路结构。该发动机包括上述气缸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缸盖的主油道中设置了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通往凸轮轴方向的油量和油压,以保证通往VVT油道中的油量和油压,提高VVT的响应灵敏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区间,降低油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盖的油路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指一种气缸盖的油路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油路的主要功能是:1、为凸轮轴润滑供油。2、对凸轮轴等零件起一定的冷却作用。3、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4、防锈。5、为VVT供油(注释:VVT全称为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油压的作用下,自身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调节凸轮轴转动的效果),保证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最佳时间。现有气缸盖中油路流向一般为自进油口流入的机油通过油道分支分别流往凸轮轴方向和WT方向,然而气缸盖主油道在通往凸轮轴方向和VVT方向油路并不进行控制,使自同一进油口通往凸轮轴和VVT的油压相等,造成VVT油压不足,VVT响应慢,影响功率扭矩值及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通往VVT油量和油压,提高VVT的响应速度的气缸盖的油路结构、气缸盖及发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气缸盖的油路结构,包括进油口、主油道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油道,所述进油口、所述主油道和所述VVT油道相互连通,进油口流入的机油分两路流入所述主油道和所述WT油道,所述主油道中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进一步,所述主油道包括第一水平段油道和第一竖直段油道,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布置,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的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的头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VVT油道的头端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或第一竖直段油道中。进一步,所述VVT油道包括第二水平段油道和第二竖直段油道,所述第二水平段油道的头端和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的头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水平段油道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和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所述第二水平段油道垂直于所述第二竖直段油道,且所述第二水平段油道的尾端和所述第二竖直段油道的头端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形状为桶形,并且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底面上设置有通油孔。本技术提供一种布置有上述的气缸盖油路结构的气缸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气缸盖的发动机。本技术在气缸盖的主油道中设置了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通往凸轮轴方向的油量和油压,以保证通往VVT油道中的油量和油压,提高VVT的响应灵敏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区间,降低油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油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控制阀的示意图;图中主要元件说明:1.进油口 2.主油道3.VVT油道4.流量控制阀5.凸轮轴油道6.液压挺柱油道7.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8.气缸盖21.水平段主油道22.竖直段主油道31.水平段VVT油道32.竖直段VVT油道41.流量控制阀通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气缸盖油路结构,包括进油口 1、主油道2和VVT油道3,进油口 1、主油道2和VVT油道3相互连通,进油口 I流入的机油分两路流入主油道2和VVT油道3,主油道2中设置有流量控制阀4。本实施例中主油道和VVT油道共用一个进油口,在主油道和VVT油道管径相同时,自进油口流入的机油流向主油道和VVT油道的油量和油压相同,如此可能会导致VVT相位器和VVT相位器控制阀的机油量和油压供应不足,造成VVT响应速度慢,影响功率扭矩值及油耗。本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主油道中设置了流量控制阀以控制通往凸轮轴方向的油量和油压,令进油口流入的机油更多的流向VVT油道,以保证VVT相位器和VVT相位器控制阀的机油量和油压,提高VVT的响应灵敏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区间,降低油耗。主油道2可以由多段油管连接而成或一体成型,主油道2包括第一水平段油道21和第一竖直段油道22,第一竖直段油道22垂直于第一水平段油道21布置,第一竖直段油道22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21的头端相连通,第一竖直段油道22的头端分别与进油口 I和VVT油道3的头端相连通;VVT油道3的尾端与VVT7相接,为VVT中供应机油;第一水平段油道21的尾端还可以连接主油道2的其它段油道,主油道2中各段油道的连接及位置关系可根据气缸盖的结构任意变化。第一水平段油道21上还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凸轮轴油道5和液压挺柱油道6。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4设置在第一水平段油道21的头端部位,既可以控制主油道中的通油量又便于流量控制阀4安装在主油道2中的稳定性。然而,流量控制阀4安装在主油道2中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其可根据需要安装在主油道2中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将流量控制阀4安装在第一竖直段油道22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竖直段油道22为竖直放置,为防止流量控制阀4在其中移动,在安装时需要考虑流量控制阀4在第一竖直段油道22中的稳固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4的结构可以为桶形,桶形底面具有一通油孔41,通油孔41的大小可以根据主油道中流量需要进行选择,如果需要提高主油道的通油量,则可以将通油孔径设置较大,反之,将通油孔径设置的小一些。本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4选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阀结构,其它结构的流量控制阀也可应用于此。VVT油道3包括第二水平段油道31和第二竖直段油道32,第二水平段油道31的头端和第一竖直段油道22的头端相连通,且第二水平段油道31分别垂直于第一竖直段油道22和第一水平段油道21,第二水平段油道31垂直于第二竖直段油道32,且第二水平段油道31的尾端和第二竖直段油道32的头端相连通;第二竖直段油道32的尾端与VVT7相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缸盖8,气缸盖8中设置上述油路结构,主油道2和VVT油道3的结构和连接位置关系是与气缸盖的结构相匹配的,因此主油道2和VVT油道3的结构和连接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上述实施例所述形式,其可以根据气缸盖的实际结构做相应改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气缸盖的发动机。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油路结构,包括进油口、主油道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相互连通,进油口流入的机油分两路流入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所述主油道中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油路结构,包括进油口、主油道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相互连通,进油口流入的机油分两路流入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所述主油道中设置有流量控制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包括第一水平段油道和第一竖直段油道,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布置,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的尾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的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油道的头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油道的头端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油道或第一竖直段油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凯韩唱唱魏延奇张艳青贺燕铭马童立周启顺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