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以及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648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包括缸盖、安装孔以及喷油器,还包括与安装孔相通的燃油通道,其内设置有进油管,进油管与燃油通道之间的空隙构成回油道,进油管的入口与外界连通,出口抵在喷油器的进油孔上,燃油通道与安装孔的连通口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与回油道均相通且与外界连通的总回油道;从油箱输出的油经进油管进入喷油器的进油孔,多余的油从进油孔与进油管出口间的缝隙中溢出,由于第一密封装置的存在,溢出的油只能从回油道进入总回油道并回流,通过将总回油道和燃油通道集成到缸盖上,简化了燃油供给和回流油路,所需配件减少,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以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缸盖主要用来封闭气缸上部,构成燃烧室。通常会在缸盖上安装喷油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和喷油嘴,其中,喷油嘴用于将燃油雾化,并分布在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喷油器体设置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在工作过程中,油箱向喷油器供油,油从喷油器体上的进油孔进入,由喷油嘴进入气缸中,多余的油经回油孔流回油箱。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缸单进回油道,即在每个喷油器体上直接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实现进油和回油功能,这就造成了管路较多,结构复杂,并且由于管路较多,其接头相应的也比较多,增加了接头发生燃油泄漏的可能性,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使其能够简化燃油供给和回流油路,提高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以使其达到简化燃油供给和回流油路,提高可靠性,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包括缸盖、设置在所述缸盖上与发动机内气缸个数相同的多个安装孔(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4)内的喷油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油通道(1),与所述安装孔(4)数量相同且分别相通,其内设置有进油管(11),所述进油管(11)与所述燃油通道(1)之间的空隙构成回油道(12),所述进油管(11)的入口与外界连通,出口抵在所述喷油器(3)的进油孔(5)上,所述燃油通道(1)与所述安装孔(4)的连通口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6);总回油道(2),与所述回油道(12)均相通,且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包括缸盖、设置在所述缸盖上与发动机内气缸个数相同的多个安装孔(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4)内的喷油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燃油通道(1),与所述安装孔(4)数量相同且分别相通,其内设置有进油管(11),所述进油管(11)与所述燃油通道(I)之间的空隙构成回油道(12),所述进油管(11)的入口与外界连通,出口抵在所述喷油器(3)的进油孔(5)上,所述燃油通道(I)与所述安装孔(4)的连通口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密封装置(6); 总回油道(2),与所述回油道(12)均相通,且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燃油供给和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装置(6)包括第一 O型圈(61)以及第二 O型圈(62),所述第一 O型圈(61)以及第二 O型圈(62)均套设在所述喷油器(3 )上,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如张猛王露吕林庞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