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燃油供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9019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燃油供给系统,其中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包括叶轮、通气管和挡板;叶轮转动设置在油箱上的加油管中;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端和第二通气端,第一通气端与油箱连通,第二通气端与加油管连通,且第二通气端连通在加油管上能够使经过第二通气端的气体吹动叶轮旋转、且气体能够随同叶轮的旋转向叶轮下方流动的位置上;挡板固定设置在远离第二通气端的加油管的内壁上,挡板固定设置在叶轮的上方,且挡板与加油管上靠近第二通气端的一侧保持有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供给系统,实现了油气在燃油供给系统内部的循环,防止了油气从加油管端口流入大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燃油供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箱1、碳罐5、加油管3和通气管4,当通过加油枪6向油箱1中加注汽油2时,汽油2从加油管3流入油箱1,随着油箱1内汽油2的增加,油箱1内的压强不断增大,由于碳罐5的管径较小且阻力较大,油箱1内的油气大部分经过通气管4流入加油管3,再经过加油管3排到大气中,导致汽油2挥发到大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因此,研究一种可以在加注汽油时防止油气混合物流入大气中的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供给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防止油气排放至大气中,污染大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转动设置在油箱上的加油管中;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端和第二通气端,所述第一通气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端与所述加油管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气端连通到所述加油管上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气体吹动所述叶轮旋转,且所述气体能够随同所述叶轮的旋转吹向所述叶轮下方的位置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所述加油管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上方,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加油管上靠近所述第二通气端的一侧保持有距离。如上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挡板向所述第二通气端的一侧倾斜。如上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上,所述第二通气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管上,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管间成锐角,且所述第二气管向下倾斜。如上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加油管的端口处,且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十字豁口。如上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泵、油箱、碳罐和加油管,所述油泵设置在所述油箱中,所述油泵与发动机连通,所述加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碳罐的一端连通到所述油箱上,所述碳罐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发动机上,其中,所述燃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如上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燃油滤清器,所述燃油滤清器的一端与所述油泵连通,所述燃油滤清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供给系统,通过设置叶轮和挡板,实现了油气在燃油供给系统内部的循环,通过设置密封垫,进一步地防止了油气从加油管端口流入大气,造成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密封垫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箱2-汽油3-加油管4-通气管5-碳罐6-加油枪100-加油管200-挡板300-叶轮400-通气管410-第一气管420-第二气管411-第一通气端421-第二通气端500-加油枪600-油箱610-油液700-油泵800-发动机810-燃油滤清器820-碳罐900-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密封垫的正视图。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叶轮300、通气管400和挡板200;其中,叶轮300转动设置在油箱600上的加油管100中;通气管400包括第一通气端411和第二通气端421,第一通气端411与油箱600连通,第二通气端421与加油管100连通,且第二通气端421连通到加油管100上能够使经过第二通气端421的气体吹动叶轮300旋转,且气体能够随同叶轮300的旋转向叶轮300下方流动的位置上;挡板200固定设置在远离第二通气端421的加油管100的内壁上,挡板200固定设置在叶轮300的上方,且挡板200与加油管100上靠近第二通气端421的一侧保持有距离。优选的是,挡板200的非固定端可以对齐到叶轮300的中心位置,以保证从加油管100的端口进入的油液610仅从叶轮300的一侧进入,以使叶轮300向单一方向转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当通过加油枪500向加油管100中加注汽油时,受挡板200的遮挡,油液610仅冲击叶轮300的一侧,使叶轮300向单一的方向转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叶轮300受油液610的冲击后逆时针转动,随着油箱600中油液610的增加,油箱600内的压强不断增大,一部分油气进入加油管100,但受挡板200的遮挡,油气会从叶轮300的右侧流动至叶轮300的左侧,并随着加注中的油液610及叶轮300的转动作用重新流回油箱600;同时,一部分油气进入通气管400,并从通气管400的第二通气端421流出,也随着加注中的油液610及叶轮300的转动作用重新流回油箱600,从而形成了一种闭环气体流场,防止了加注污染物的排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挡板200可以向所述第二通气端421的一侧倾斜,以便油气可以随叶轮300的转动作用流回油箱600。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经过通气管400的油气可以随着叶轮300的转动作用流回油箱600,所述通气管400包括第一气管410和第二气管420,所述第一通气端411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410上,所述第二通气端421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管420上,所述第二气管420与所述第一气管410间成锐角,且所述第二气管420向下倾斜。进一步地,该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还包括密封垫900,所述密封垫900设置在所述加油管100的端口处,且所述密封垫900上设置有十字豁口,具体地,当使用加油枪500相加油管100中加注油液610时,加油枪500需要伸入到加油管100中,此时,由于密封垫900圈上开设有十字豁口,该十字豁口可以随着加油枪500的穿入而包覆在加油枪500的侧壁上,从而实现了加注油液610时的密封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密封垫90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从而可以较好的对加油枪500进行包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泵700、油箱600、碳罐820和加油管100,所述油泵700设置在所述油箱600中,所述油泵700与发动机800连通,所述加油管100与所述油箱600连通,所述碳罐820的一端连通到所述油箱600上,所述碳罐820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发动机800上,其中,所述燃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碳罐820可以将油气液化成液态油液610,并通过管路流回油箱600,从而进一步地控制了油气的排放。进一步地,该燃油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及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转动设置在油箱上的加油管中;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端和第二通气端,所述第一通气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端与所述加油管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气端连通到所述加油管上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气体吹动所述叶轮旋转,且所述气体能够随同所述叶轮的旋转吹向所述叶轮下方的位置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所述加油管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上方,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加油管上靠近所述第二通气端的一侧保持有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转动设置在油箱上的加油管中;通气管,包括第一通气端和第二通气端,所述第一通气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端与所述加油管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气端连通到所述加油管上能够使经过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气体吹动所述叶轮旋转,且所述气体能够随同所述叶轮的旋转吹向所述叶轮下方的位置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通气端的所述加油管的内壁上,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上方,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加油管上靠近所述第二通气端的一侧保持有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向所述第二通气端的一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加注污染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上,所述第二通气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江刘军张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