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及具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5598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8:41
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及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囊袋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袋收容于所述第二气囊袋内,所述第一气囊袋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气囊袋与所述第二气囊袋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充气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可以使第一气囊袋迅速完全地展开,在OOP乘员与安全气囊袋接触时,第一气囊袋可以对OOP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及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囊袋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袋收容于所述第二气囊袋内,所述第一气囊袋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气囊袋与所述第二气囊袋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充气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可以使第一气囊袋迅速完全地展开,在OOP乘员与安全气囊袋接触时,第一气囊袋可以对OOP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专利说明】安全气囊及具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救生装置,且特别涉及ー种安全气囊及具有该安全气囊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増加,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汽车安全保护措施之一的安全气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汽车碰撞的瞬间,安全气囊从乘驾者的前部迅速弹出,并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冲入安全气囊的气囊袋中,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现有的安全气囊无论是对正常乘员(指已系安全带的乘员)还是OOP (OutOf Position,离位)乘员(指未系安全带的乘员)来讲,其完全展开所用的时间相同,并且从汽车碰撞到正常乘员与安全气囊接触所用的时间足够安全气囊展开。然而在汽车碰撞时,OOP乘员相对正常乘员来讲会更早地接触安全气囊,如此往往导致在汽车碰撞时,OOP乘员与安全气囊接触时,安全气囊并未完全展开,安全气囊不能给OOP乘员提供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可以对OOP乘员提供有效保护的安全气囊。ー种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及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囊袋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袋收容于所述第二气囊袋内,所述第一气囊袋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气囊袋与所述第二气囊袋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充气端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气囊袋上设有第二排气孔。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安全气囊安装于汽车内的气囊安装架,所述第二气囊袋密封地固定于所述气囊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气囊袋密封地固定于所述气囊安装架或所述第二气囊袋上。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位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外侧并固定于所述气囊安装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气囊袋的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各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孔径比为1:1.5-1:2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排气孔设于所述第二气囊袋远离乘驾者及方向盘轮缘的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气囊袋与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体积比为1:3-1:3.5 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设于所述第一气囊袋远离乘驾者及方向盘轮缘的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ー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圆周面上,且绕着所述第一气囊袋的周向相互间隔布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安全气囊。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可以使第一气囊袋迅速完全展开,在OOP乘员与安全气囊接触时,第一气囊袋可以对OOP乘员提供有效的保护。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本实施例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本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请參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1、第二气囊袋2、气体发生器3及气囊安装架4。其中,第一气囊袋I的体积(指充满气体时,下同)小于第二气囊袋2的体积,第一气囊袋I的体积与第二气囊袋2的体积比例如为1:3?1:3.5之间。第一气囊袋I收容于第二气囊袋2内。气体发生器3与第一气囊袋I的充气端连通,气体发生器3位于第二气囊袋2的外侧。第二气囊袋2密封地固定于气囊安装架4上,第一气囊袋I密封地固定于气囊安装架4或第二气囊袋2上。气体发生器3固定于气囊安装架4上。气囊安装架4用于将安全气囊安装于汽车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袋I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11,以使第一气囊袋I与第二气囊袋2连通。为了便于理解,以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弹出的状态进行说明,安全气囊弹出后,第一气囊袋I上正对乘驾者的面为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面为下表面,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面为圆周面。多个第一排气孔11设置于第一气囊袋I的下表面或圆周面且不靠近方向盘轮缘。换句话说,当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弹出抵在乘驾者上,第一排气孔11设置于第一气囊袋I的远离乘驾者和方向盘轮缘的部位。多个第一排气孔11设置于第一气囊袋I的下表面或圆周面,可以避免乘驾者与安全气囊接触后将多个第一排气孔11堵死,导致第一气囊袋I的多个第一排气孔11不能向第二气囊袋2排气。在图示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排气孔11设置于第一气囊袋I的圆周面上,且绕着第一气囊袋I的周向相互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囊袋2设有第二排气孔21。第二排气孔21的数量例如为ー个或两个。为了便于理解,以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弹出的状态进行说明,安全气囊弹出后,第二气囊袋2上正对乘驾者的面为上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面为下表面,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面为圆周面。第二排气孔21开设于第二气囊袋2的下表面或圆周面且不靠近方向盘轮缘。换句话说,当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弹出抵在乘驾者上,第二排气孔21设置于第二气囊袋2的远离乘驾者和方向盘轮缘的部位。第二排气孔21设置于第二气囊袋2的下表面或圆周面,可以避免乘驾者与安全气囊接触后将第二排气孔21堵死,导致第二排气孔21不能向外排气。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排气孔21设置于第二气囊袋2的圆周面上。第一排气孔11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气孔21的孔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孔21与第一排气孔11的孔径比例如为1:1.5?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3内设有火药。在本实施例中,气囊安装架4用于将安全气囊安装于汽车内。当乘驾者乘车遇到交通事故时,安全气囊会接到从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 E⑶)传来的点火命令,气体发生器3点火,气体发生器3内的火药瀑炸,并产生气体迅速对第一气囊袋I充气。第一气囊袋I的体积小,会很快充满气体。在第一气囊袋I充满气体后,第一气囊袋I通过多个第一排气孔11对第二气囊袋2充气。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对于正常乘员来讲,正常乘员与安全气囊袋接触时,第二气囊袋2经第一气囊袋I上的第一排气孔11充气后已充分展开,正常乘员与第二气囊袋2接触后,压缩第二气囊袋2且设置于第二气囊袋2上的第二排气孔21开始排气,可以对正常乘员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排气孔11的孔径比第二排气孔21的孔径大,可以避免正常乘员与第二气囊袋2接触时,第二气囊袋2内的气体过度排出,使第二气囊袋2的弾性效果变差,不能对正常乘员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对于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袋(1)、第二气囊袋(2)及气体发生器(3),所述第一气囊袋(1)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气囊袋(2)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袋(1)收容于所述第二气囊袋(2)内,所述第一气囊袋(1)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11),所述第一气囊袋(1)与所述第二气囊袋(2)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孔(11)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3)与所述第一气囊袋(1)的充气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其力格尔林涛格日勒刘卫国周大永王纯吴成明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