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012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5:20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由金属框架、采用织带编织而成的织带网、支架和“U”形钢丝构成,位于织带网内侧的织带末端设有圆形套圈,位于织带网外侧的织带末端设有角形挂圈;所述“U”形钢丝穿过织带网内侧的各套圈后固定在支架内侧,所述金属框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所述织带网外侧的挂圈从金属框架内部穿过后挂在所述金属框架四周的挂钩上。采用织带缝制成网状结构,一端勾挂在金属框架上,另一端通过“U形”钢丝固定在支架上,形成缕空的网状容器结构,刚性好,而且成本低、重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由金属框架、采用织带编织而成的织带网、支架和“U”形钢丝构成,位于织带网内侧的织带末端设有圆形套圈,位于织带网外侧的织带末端设有角形挂圈;所述“U”形钢丝穿过织带网内侧的各套圈后固定在支架内侧,所述金属框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所述织带网外侧的挂圈从金属框架内部穿过后挂在所述金属框架四周的挂钩上。采用织带缝制成网状结构,一端勾挂在金属框架上,另一端通过“U形”钢丝固定在支架上,形成缕空的网状容器结构,刚性好,而且成本低、重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专利说明】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结构中,壳体的作用是作为将气囊的袋体折叠后所装配的一个容器。传统的气囊壳体一般由金属薄板焊接或冲压而成,也有通过注塑工艺形成塑料壳体,还有通过纺织物缝制成布袋形式,来包裹安全气囊。金属或塑料的壳体结构,结构复杂,重量大,而纺织物形成的布袋结构在气囊起爆时,因其柔性而导致变形大,对气囊周边件的强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刚性好,而且成本低、重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其特殊之处是:由金属框架、采用织带编织而成的织带网、支架和“U”形钢丝构成,位于织带网内侧的织带末端设有圆形套圈,位于织带网外侧的织带末端设有角形挂圈;所述“U”形钢丝穿过织带网内侧的各套圈后固定在支架内侧,所述金属框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所述织带网外侧的挂圈从金属框架内部穿过后挂在所述金属框架四周的挂钩上。所述支架左侧、右侧和前端分别设有翻边,在支架上对应各翻边内侧设有凸台,所述“U”形钢丝固定在所述翻边和对应的凸台之间。所述翻边位置设有与织带网的相应织带所对应的缺口,与缺口对应的织带末端的套圈位于该缺口内。支架上设有后侧左方孔、后侧右方孔,与所述后侧左方孔、后侧右方孔对应的织带末端的套圈分别穿过所述后侧左方孔、后侧右方孔。所述织带网是由左连接织带、右连接织带、前连接织带、后连接织带、设置于左连接织带上的左前织带和左后织带、设置于右连接织带上的右前织带和右后织带、设置于前连接织带上的前左织带和前右织带以及设置于后连接织带上的后左织带和后右织带缝制--? 。U”形钢丝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对应左后织带、右后织带末端的套圈。所述前连接织带和后连接织带两端分别缝制在左连接织带的前、后部和右连接织带的前、后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织带缝制成网状结构,一端勾挂在金属框架上,另一端通过“U形”钢丝固定在支架上,形成缕空的网状容器结构,刚性好,而且成本低、重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织带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位于内侧的织带末端的挂圈示意图; 图4是位于外侧的织带末端的套圈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与织带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放大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织带末端的挂圈装配方向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织带末端的挂圈与金属框架的挂钩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框架、1.1-挂钩、2-织带网、2.1-右前织带、2.2_右后织带、2.3_右连接织带、2.4-后右织带、2.5-后连接织带、2.6-后左织带、2.7-左连接织带、2.8-左后织带、2.9-左前织带、2.10-前左织带、2.11-前连接织带、2.12-前右织带、2.13-挂圈、2.14-套圈、3-支架、3.1-后侧右方孔、3.2-后侧左方孔、3.3-右翻边、3.4-前翻边、3.5-左翻边、3.6-缺口、3.7-凸台、4- “U”形钢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由金属框架1、采用织带编织而的织带网2、支架3及“U”形钢丝4构成,支架3对应织带网2的部位设有通口。如图2所示,所述织带网2由右前织带2.1、右后织带2.2、右连接织带2.3、后右织带2.4、后连接织带2.5、后左织带2.6、左连接织带2.7、左后织带2.8、左前织带2.9、前左织带2.10、前连接织带2.11、前右织带2.12缝制在一起。其中,前连接织带2.11和后连接织带2.5两端分别缝制在左连接织带2.7、右连接织带2.3的前、后部,前左织带2.10和前右织带2.12缝制在前连接织带2.11上,左后织带2.8和左前织带2.9缝制在左连接织带2.7上,后左织带2.6和后右织带2.4缝制在后连接织带2.5上,右前织带2.1和右后织带2.2缝制在右连接织带2.3上。所有位于织带网2外侧的织带末端按图3所示,缝制成角形挂圈2.13,位于织带网2内侧的织带末端按图4所示,缝制成圆形套圈2.14。如图5所示,支架3上设有后侧右方孔3.1、后侧左方孔3.2,支架3左侧、右侧及前端分别设有左翻边3.5、右翻边3.3和前翻边3.4,在各翻边位置设有与织带网2的左前织带2.9、左后织带2.8、右前织带2.1和右后织带2.2以及前左织带2.10、前右织带2.12对应的缺口 3.6,在支架3上位于前翻边3.4、左翻边3.5和右翻边3.3内侧设有凸台3.7。后左织带2.6、后右织带2.4的末端套圈2.14分别穿过支架3上后侧左方孔3.2、后侧右方孔3.1,所述U”形钢丝4依次穿过位于织带网2内侧的织带末端的各套圈2.14,且“U”形钢丝4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对应左后织带2.6、右后织带2.4的末端套圈2.14。收紧后,左前织带2.9、左后织带2.8、右前织带2.1和右后织带2.2以及前左织带2.10、前右织带2.12内侧的套圈2.14位于缺口 3.6内,各凸台3.7将“U”形钢丝4压住,限制其上下移动,从而将“U”形钢丝4及织带网2固定在支架3上。如图6和图7所示,右前织带2.1内侧位于右翻边3.3的缺口 3.6内,右翻边3.3内侧的凸台3.7将“U”形钢丝4压住。如图8所示,金属框架I为方形,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1.1,所述织带网2外侧的织带末端的挂圈从金属框架I内部穿过,如图示虚线方向挂在金属框架I四周的挂钩1.1上。如图9、图10所示,右连接织带2.3、前右织带2.12穿过金属框架I内部,其末端的挂圈2.13分别套在金属框架I对应的挂钩1.1上,同样其它织带也依次套在金属框架I的四周对应的挂钩1.1,形成了织带网状容器结构,中间的空闲的挂钩用于固定气囊模块。【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其特征是:由金属框架、采用织带编织而成的织带网、支架和“U”形钢丝构成,位于织带网内侧的织带末端设有圆形套圈,位于织带网外侧的织带末端设有角形挂圈;所述“U”形钢丝穿过织带网内侧的各套圈后固定在支架内侧,所述金属框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所述织带网外侧的挂圈从金属框架内部穿过后挂在所述金属框架四周的挂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左侧、右侧和前端分别设有翻边,在支架上对应各翻边内侧设有凸台,所述“U”形钢丝固定在所述翻边和对应的凸台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其特征是:由金属框架、采用织带编织而成的织带网、支架和“U”形钢丝构成,位于织带网内侧的织带末端设有圆形套圈,位于织带网外侧的织带末端设有角形挂圈;所述“U”形钢丝穿过织带网内侧的各套圈后固定在支架内侧,所述金属框架四周设有与各织带对应的挂钩,所述织带网外侧的挂圈从金属框架内部穿过后挂在所述金属框架四周的挂钩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庆杨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