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166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既能通过动力源进行前轮单驱动,又可进行前后轮双驱动,还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该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前行走箱与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地轮轴,传动轴一由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地轮轴由传动轴一驱动旋转;前行走箱内还设有倒档机构和速度调节机构,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以及插秧工作输出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水稻种植的重要机械,目前的乘坐式插秧机种类主要有四轮驱动和单轮驱动两种结构形式。四轮驱动的水稻插秧机动力传递系统复杂且造价较高,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而单轮驱动式水稻插秧机的动力完全由前轮单驱和插秧工作输出所分配,很容易造成驱动动力不足,导致单轮驱动式水稻插秧机的轮子下陷严重。且单轮水稻插秧机过田埂时,后拖浮板大面积毁坏田埂,有时还需人力拖拽才能过埂;费时费力。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既能实现前 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又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既能通过动力源进行前轮单驱动,又可进行前后轮双驱动,还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所述前行走箱与所述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相互垂直的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所述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地轮轴,所述传动轴一由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由所述传动轴一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上固定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地轮;前行走箱内还设有倒档机构和速度调节机构,所述倒档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处,所述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所述速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处,所述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 ;所述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所述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所述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所述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轴一上滑动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第六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八齿轮通过若干齿轮组驱动所述地轮轴;所述速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一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二,所述传动轴二上固定有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适配的第五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上还滑动套设有第七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与所述第七齿轮键连接,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相适配,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二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二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动力后输出轴驱动所述传动立轴旋转;所述后桥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后桥输出拨叉轴、后桥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与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齿轮传动,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十二齿轮,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键连接,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相适配的第二十三齿轮,所述第二十二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三上;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后桥驱动输出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秧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插秧输出轴、插秧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通过牙嵌离合器驱动所述插秧输出轴,所述牙嵌离合器连接于所述拨叉四上;所述插秧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插秧驱动输出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输入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轴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倒档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平行设置的倒档介轮轴、倒档传动轴,所述倒档介轮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倒档传动轴与所述倒档介轮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倒档传动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拨叉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端部和所述第一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能够通过一根动力输入轴既能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又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前轮单驱动的工作原理是:拨叉三控制后桥驱动机构分离,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传动轴一、传动轴一驱动地轮轴,进而由地轮轴驱动地轮旋转实现快速前进功能。前后轮双驱动的工作原理是:拨叉三控制后桥驱动机构结合,拨叉二控制速度调节机构改变结合方式,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传动轴一、传动轴一驱动地轮轴,进而由地轮轴驱动地轮旋转实现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功能。插秧工作输出的工作原理是: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情形下,通过拨叉四控制插秧机构结合,使动力通过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后传动卧轴传至插秧机构上,实现插秧工作。另外,在前后轮双驱动的情形下,通过拨叉一控制倒档机构的结合,可实现插秧机的慢速后退功能。这样,在只有一根动力输入轴的前提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各个拨叉实现插秧机的单轮驱动快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以及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各项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单轮驱动快速前进的传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传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传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的传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第一齿轮;2_第二齿轮;3_第二齿轮;4_第四齿轮;5_第五齿轮;6-第六齿轮;7_第七齿轮;8_第八齿轮;9_第九齿轮;10-第十齿轮;11_第十一齿轮;12_第十二齿轮;13_第十二齿轮;14_第十四齿轮;15_第十五齿轮;16_第十六齿轮;17_第十七齿轮;18_第十八齿轮;19_第十九齿轮;20_第二十齿轮;21_第二十一齿轮;22_第二十二齿轮;23_第二十二齿轮;24_第二十四齿轮;25_第二十五齿轮;26_第二十六齿轮;27_第二十七齿轮;28_第二十八齿轮;29_第二十九齿轮;30_前行走箱;31-动力后输出轴;32-传动立轴;33_动力输入轴;34_传动轴一 ;35_传动轴二 ;36_传动轴三;37_传动轴四;38-传动轴五;39_传动轴六;40_传动轴七;41_地轮轴;42_地轮;43_拨叉一 ;44_拨叉二 ;45_拨叉三;46_拨叉四;47_后传动卧轴;48_后桥输出拨叉轴;49_后桥输出中间轴;50-后桥驱动输出轴;51_插秧输出轴;52_插秧输出中间轴;53_插秧驱动输出轴;54_后输出中间箱;55_倒档介轮轴;56_倒档传动轴;57_油缸;58_液压转向器;59_方向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箱与所述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相互垂直的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所述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由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地轮轴,由所述传动轴一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上固定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地轮;倒档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处,所述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速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处,所述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所述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所述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所述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所述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保可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