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那明君专利>正文

钵苗移栽载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830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47
钵苗移栽载苗器属于农业机械;在引苗筒外部上固装两个压臂座和一个载苗板座,两个吊臂轴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上,开启压臂铰装在压臂座上,在开启压臂上安装滚轮和开启压杆,四块指状载苗板均布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上侧部上配装滚柱,所述的开启压杆与同一侧相邻指状载苗板上的滚柱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外部上,在引苗筒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四个护苗瓣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呈间隔配置;本器结构合理,移栽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使用可靠,故障少,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配装在钵苗移栽机具上的载苗器。
技术介绍
旱田钵苗移栽技术是近些年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的农艺技术,由于其具有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作物品质的优势,深受农民的欢迎,也成为农业推广部门开始推广的农艺新技术。目前,旱田钵苗移栽主要依靠人力手工在小面积的田间完成移栽作业,存在作业效率低、移植质量差、作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诸多问题,尤其不能满足和适应旱田大面积体苗移栽作业需要。近年来,旱田钵苗移栽机已有研究,但因结构设计上的缺陷,造成载苗器在投排钵苗过程中存在壅堵的技术问题,且无法自动清除壅堵在载苗器内的土壤,导致漏苗,严重时甚至发生钵苗堵塞,无法作业,影响了钵苗移栽作业质量,作业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钵苗移栽载苗器,达到避免和消除栽苗器内的土壤壅堵、方便清除、减少机具作业故障、提高移栽作业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引苗筒外部上从上至下依次固装两个压臂座和壹个载苗板座,所述两个压臂座在引苗筒上呈相差180°对称配置,两个吊臂轴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上,在压臂座上通过上销轴铰连安装开启压臂,在开启压臂上侧部位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滚轮和开启压杆,四根下销轴分别将四块指状载苗板均布且可摆动地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周边部位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上侧部上配装滚柱,所述的开启压杆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指状载苗板上的滚柱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外部上,且弹性收缩环位于下销轴的下方,在引苗筒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所述四个护苗瓣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呈间隔配置,至此构成钵苗移栽载苗器。本技术采用在引苗筒圆周方向上均布设置同步开启与闭合的四块指状载苗板结构,并配合以四个护苗瓣,使钵苗在投排过程中实现自动清土,避免壅堵和弥苗现象发生,钵苗投排顺畅,消除了堵塞故障的发生,具有结构新颖合理、移栽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作业可靠、故障少的特点,可配装在各种钵苗移栽机上使用,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钵苗移栽载苗器总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向视图;图3图1的左向视图4是钵苗移栽载苗器总体结构三维示意图。图中件号说明:1、引苗筒、2、滚轮、3、开启压臂、4、开启压杆、5、滚柱、6、吊臂轴、7、上销轴、8、下销轴、9、弹性收缩环、10、护苗瓣、11、指状载苗板、12、载苗板座、13、压臂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钵苗移栽载苗器,在引苗筒I外部上从上至下依次固装两个压臂座13和壹个载苗板座12,所述两个压臂座13在引苗筒I上呈相差180°对称配置,两个吊臂轴6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13上,在压臂座13上通过上销轴7铰连安装开启压臂3,在开启压臂3上侧部位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滚轮2和开启压杆4,四根下销轴8分别将四块指状载苗板11均布且可摆动地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12周边部位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11上侧部上配装滚柱5,所述的开启压杆4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指状载苗板11上的滚柱5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9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11外部上,且弹性收缩环9位于下销轴8的下方,在引苗筒I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10,所述四个护苗瓣10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呈间隔配置。滚柱5整体呈圆锥体状。作业使用时,通过吊臂轴6将本钵苗移栽载苗器可摆动地配装在钵苗移栽机的栽植器总成上,在随栽植器总成运动过程中,本钵苗移栽载苗器始终保持与地面的垂直状态;钵苗呈立式状落入引苗筒I内,在护苗瓣10和收拢关闭的指状载苗板11控制下停留在引苗筒I内,当带有钵苗的引苗筒I随载植器总成运动到下侧部位时,受外力挤压的滚轮2驱动开启压臂3在压臂座13上绕上销轴7向内侧摆动,开启压杆4经滚柱5使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指状载苗板11同时在载苗板座12上绕下销轴8摆动,四个指状载苗板11的下侧部同步张开,引苗筒I内的钵苗在护苗瓣10的保护下从张开的四个指状载苗板11内部下落,完成移栽作业。载植器总成继续运动,挤压滚轮2的外力消除,在弹性收缩环9的收缩力作用下,四个指状载苗板11下侧部同步回收成闭合状,引苗筒I内再次充入钵苗,依次循环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钵苗移栽载苗器,其特征在于在引苗筒(1)外部上从上至下依次固装两个压臂座(13)和壹个载苗板座(12),所述两个压臂座(13)在引苗筒(1)上呈相差180°对称配置,两个吊臂轴(6)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13)上,在压臂座(13)上通过上销轴(7)铰连安装开启压臂(3),在开启压臂(3)上侧部位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滚轮(2)和开启压杆(4),四根下销轴(8)分别将四块指状载苗板(11)均布且可摆动地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12)周边部位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11)上侧部上配装滚柱(5),所述的开启压杆(4)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指状载苗板(11)上的滚柱(5)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9)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11)外部上,且弹性收缩环(9)位于下销轴(8)的下方,在引苗筒(I)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10),所述四个护苗瓣(10)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呈间隔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苗移栽载苗器,其特征在于滚柱(5)整体呈圆锥体状。专利摘要钵苗移栽载苗器属于农业机械;在引苗筒外部上固装两个压臂座和一个载苗板座,两个吊臂轴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上,开启压臂铰装在压臂座上,在开启压臂上安装滚轮和开启压杆,四块指状载苗板均布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上侧部上配装滚柱,所述的开启压杆与同一侧相邻指状载苗板上的滚柱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外部上,在引苗筒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四个护苗瓣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呈间隔配置;本器结构合理,移栽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使用可靠,故障少,适用范围广。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086968SQ20132009609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那明君, 任亮, 李盟旭 申请人:那明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钵苗移栽载苗器,其特征在于在引苗筒(1)外部上从上至下依次固装两个压臂座(13)和壹个载苗板座(12),所述两个压臂座(13)在引苗筒(1)上呈相差180°对称配置,两个吊臂轴(6)同轴心的分别固装在两个压臂座(13)上,在压臂座(13)上通过上销轴(7)铰连安装开启压臂(3),在开启压臂(3)上侧部位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滚轮(2)和开启压杆(4),四根下销轴(8)分别将四块指状载苗板(11)均布且可摆动地铰连配装在载苗板座(12)周边部位上,在每块指状载苗板(11)上侧部上配装滚柱(5),所述的开启压杆(4)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指状载苗板(11)上的滚柱(5)接触配合,弹性收缩环(9)套装在四块指状载苗板(11)外部上,且弹性收缩环(9)位于下销轴(8)的下方,在引苗筒(1)下侧部上、位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内部均布配装四个护苗瓣(10),所述四个护苗瓣(10)在圆周方向上与四块指状载苗板(11)呈间隔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明君任亮李盟旭
申请(专利权)人:那明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